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分析

2017-07-07 00:56黄文兰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6期
关键词:胆红素白细胞心衰

黄文兰

201413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分析

黄文兰

201413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目的:了解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及C反应蛋白与临床症状、体征的关系。方法:收治老年心力衰竭患者52例,并选择36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比较心衰组和健康组间血清胆红素与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治疗后的情况。结果:心衰组治疗前后的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心衰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老年;心力衰竭;血清胆红素;C反应蛋白

心力衰竭是多类循环系统疾病的最终的共同并发症,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其发病率逐年升高,预后较差。同时,老年心衰患者发病往往无明显诱因,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多,病情重[1]。另外,由于笔者所在社区为远郊农村一级基层医疗机构,缺乏B-型钠尿肽等较为灵敏特异的检验条件,故能通过常见普遍的血液检测指标,及时、快速地诊断,对老年心衰患者的发现以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临床上常用的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均可完成的检测指标:血清胆红素及C反应蛋白在老年心衰患者中的意义。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8-12月收治心衰患者52例作为心衰组,年龄67~90岁,平均(75±12.6)岁。其中,基础心血管疾病包括肺心病5例(9.6%),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15.4%),冠心病23例(44.2%),急性心肌梗死4例(7.7%),陈旧性心肌梗死12例(23.1%)。对所有患者在心衰发作时和心衰缓解期对血清胆红素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检测,观察两者与临床之间的关系。健康组36例为至本院体检男性,年龄60~88岁,平均(72±13.1)岁,时经过辅助检查后无心、肝、肾疾病的健康老年人,辅助检查包括胸透、心电图、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分析及腹部超声检查。

方法:抽取肘正中经脉,清晨空腹采血(心衰住院患者入院时及症状缓解后采血),均5 mL,采用雅培Architect生化仪和国赛Golsite C反应蛋白测定仪进行检测。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经核对无误后录入Excel表,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s,μmol/L)

注:与健康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心衰组 治疗前 15.83±3.16△ 7.18±2.35△ 8.63±2.92△治疗后 11.38±3.04⋆ 4.96±1.62⋆ 6.56±2.31⋆健康组 8.48±2.28 4.18±1.16 4.30±1.28

表2 两组间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间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水平比较(±s)

组别 C反应蛋白(mg/L) 白细胞计数(×109/L) P心衰组 9.37±2.36 11.23±2.26 <0.05健康组 2.85±0.25 7.48±1.18 <0.05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见表1。

两组间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水平的比较,见表2。

讨 论

老年人心力衰竭常见全心衰表现,右心衰时常伴有肝脏淤血,导致肝功能障碍,进而发生血清胆红素增高现象。但无法解释胆红素增高同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并不增高。随着对胆红素的深入研究,提示在心力衰竭病理过程中可能存在HO/CO、胆红素系统的激活,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对机体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2]。急性反应蛋白中的C反应蛋白,其对机体的炎性反应敏感,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炎性反应严重程度与机体中C反应蛋白含量呈现正相关;此外,C反应蛋白也同样是一种致炎因子,具有直接浸润或产生细胞因子的作用,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心肌供血降低,引起心肌缺血,同时能够激活补体系统[3]。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心力衰竭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及C反应蛋白水平较健康老年人组明显升高。在基层社区,检验方法选择性较少的前提下,能较好地利用现有基础条件,及时检查血清胆红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及病情判断,在基层临床工作中值得应用推广。

[1] 蹇在金.老年人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诊断[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2):156-158.

[2] 杜新芳.胆红素作用于冠心病的前景探讨评论[J].河北医学,2010,16(8):985-986.

[3] 吴再涛,李玲,马贞枝,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1):1403-1405.

Clinical analysis of serum bilirubin and C 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Huang Wenlan
Ping 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Situan Town,Fengxian District,Shanghai City 201413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bilirubin level C reactive protein and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Methods:52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ere selected.36 healthy elderly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The serum bilirubin 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as well as the situation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heart failure group and the healthy group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level of bilirubin in the heart failure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group(P<0.05).The level of C reactive protein in the heart failur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group(P<0.05).Conclusion:The serum bilirubin levels an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reference significance.

Elderly;Heart failure;Serum bilirubin;C reactive protein

10.3969/j.issn.1007-614x.2017.16.78

猜你喜欢
胆红素白细胞心衰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白细胞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
鸡住白细胞虫病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