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阅读教学中对话有效策略

2017-07-07 08:03上官雪梅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本阅读教学

上官雪梅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其实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当前,很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因而在课堂上积极尝试,这也有助于推进课程改革,给当前语文沉闷课堂注入活力。但遗憾的是,笔者发现很多课堂虽有对话,但效果却不佳,大多流于形式。这与生本课堂理念是背道而驰的。笔者结合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浅析阅读教学中师生多元对话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一、借助熟读,让学生走进文本

学生与文本对话,是进行深入阅读的前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多读,尽可能通过读走进文本,进行思考,并与文本产生一种深度共鸣。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是语言文字。阅读,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而桥梁则是语言文字。学生要与作者对话,前提是熟读文本语言文字,并通过语言文字这座桥梁走进文本,这是基础。二是文本意象。好的文本往往通过塑造生动的形象来传递思想情感,新课标倡导个性阅读,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行阅读,自行感悟,继而感悟文本形象,而不是灌输教参答案,这是关键。三是表达意境。对于文本来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往往比较含蓄,或者通过留白的方式让读者思考,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揣摩,继而在与作者对话的基础上解读文本,以便让学生准确把握文本主题,提高对话深度。

比如《“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

这一课,针对“同一首诗为何父母两人评价截然相反”这一问题,笔者曾引导学生分三次对话。首先,让学生阅读关于父母评价的内容,然后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对此学生大致能说出父亲非常严厉,而母亲则对“我”比较赞赏。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阅读,比如针对母亲引导学生思考“母亲仅仅是赞美诗吗”,而对于父亲,则引导学生思考“父亲仅仅是评价诗写得怎样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母亲是对“我”表示肯定,不停地在鼓励“我”;而父亲则是不停地提醒“我”要保持清醒,不能骄傲。最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文本中“父母亲”进行评价,以便让学生了解无论责备还是赞赏,归根到底是源于父母亲对“我”的爱。

三次对话,不是孤立的,而是从文字到文本形象,再到作者表达之意,逐步过渡,层层推进。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理解文本内涵,准确把握文本主题,而且他们的语言得到了锻炼,其思维也得到了有效拓展。

二、多元对话,让学生走进语言

语文课堂提倡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元对话。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点拨,让学生在生生对话中不断拓展思维,丰富自己的体验,从而使琐碎的、片面的对话变得更加全面、深刻,在辩论、反思中建构知识。

比如针对《忆江南》这首词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这一句,有一小组在交流中曾这样对话:有学生认为“江花”其实是浪花,理由是太阳出来了,映红了浪花;也有学生说“江花”是指岸边的鲜花,这样有朝阳、鲜花,还有绿水,构成了一幅春天早上图……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没有统一答案,但是学生的思维、智慧、激情无疑在对话中不断呈现。

生本课堂上,教师是主导,这里的主导更多体现在师生对话中。通过对话,可以把握学生思维,引导课堂走向。但是教师也要注意,这里的师生对话,不是一对一被动对话,而是師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之间的一员、学生的同伴,那种对话是不留痕迹,并且能够不断激励学生思维向纵深推进的。

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倡导学生进行自我对话。学生只有在阅读中能够换一种思维、换一种角度,尝试用别的心去感受、去体验,继而与另一个自己进行对话,才有可能推促自己进行反省,不断提升自我,丰富自我。比如针对《花的勇气》这一课,教师曾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让他们把视线延伸到生活角度,回答“( )凭着( ),成就了( )”。在学生把目光盯向桑兰、贝多芬时,笔者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人——普通的人,像花儿一样平凡但是不断努力的人,最后引导学生尝试与自己对话,回答在困境中灰心、气馁吗。而这种对话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对话,其目的也是在于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三、目的明确,让学生走向内涵

虽然我们强调文本仅仅是个例子,但是无论如何,语文课堂立足点仍然是文本。毕竟当前倡导超越文本并不等于淡化文本,而是在文本的基础上对其内涵进行多样化理解,如果学生理解有了偏差,则需要及时疏导。

比如针对《晏子使楚》这一课,在组织学生对文本主人公进行评价时,有人认为楚王是个以强欺弱的国君,三次欺负晏子,也有学生认为楚王有雅量,肚量比较大,晏子几次反驳他,他也没有发怒。很明显,学生的思考比较独特,这也说明了个性阅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文本价值取向却已经偏移了。而简单否定并不能解决问题,因而笔者在肯定学生思考的同时,也需要进行迂回引导,结合文本楚王的几次笑进行思考分析,以便让学生明白楚王的举动仅仅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表现。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习的效果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来体现,因而教学行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只有真正面向学生、立足学生,才有可能发展学生、成全学生。如果仅靠照本宣科,只有可能虚耗学生青春。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选择,才有可能让学生在课堂有所得,有所悟,才能让课堂对话真正成为推促学生思考、成长的主要途径。这一点教师需要牢记。应在对话中真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多元对话丰富体验,提升感知,继而最终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无论怎样,语文课堂最终还是语文的。对话,仅仅是一种语文教学策略,或者手段,因而从本质上讲,它也是属于语文的。对于语文来说,对话也仅仅是一种途径,如果教师仅靠对话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有点缘木求鱼;或者过分神化对话,把对话作为一种寻章摘句的技巧,这种形式主义,必然会让对话沦为一种形式,乃至一种表演,导致语文课堂最终只剩下热闹,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从某种角度上讲,这都是不可取的。因而对于对话来说,需要回归本源,回归语文,只有这样,才是对话的真正要义。

总而言之,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乃是一种精神平等与沟通,重在唤醒学生的个性意识、学习意识,推促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要走出对话误区,通过借助朗读,走进语言;搭建平台,多元对话;有的放矢,把握方向,让对话真正为课堂生长服务。

作者简介: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关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