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方式对骨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2017-07-07 01:39马莉影周莉丽刘铁英
医学信息 2017年14期
关键词:并发症发生率针对性护理护理满意度

马莉影+周莉丽+刘铁英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对骨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89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44)、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针对性护理,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折患者施行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与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借鉴与应用的护理方式。

关键词:骨折;针对性护理;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141-02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同时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個性化、多样化。骨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多见于老年和儿童[1]。严重骨折患者需施行手术治疗,骨折手术后,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导致患者恢复效果不佳。为此,一定要加强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充分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给予恰当的护理服务,以此满足患者各种需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康复,进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此外,通过针对性护理的实施,能够全面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本文通过对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89例骨折患者的研究,进一步探讨针对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报道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89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44)、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中,女20例,男24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0.1±2.6)岁;观察组患者中,女20例,男25例;年龄14~75岁,平均年龄(41.0±2.2)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即患者入院后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并说明入院事宜与相关注意事项,及时解决患者问题;此外,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1.2.2观察组 患者施行针对性护理。

1.2.2.1环境护理 保持病房光线柔和,确保患者休息良好;保证通风顺畅,空气清新;合理调节病房温度与湿度;加强病房清洁与消毒,确保病房内无致敏物质,以免对患者产生刺激,影响患者康复[2]。

1.2.2.2心理干预 对患者心理状态予以全面评估,针对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以此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使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提高患者家属参与护理的积极性,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2.2.3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必要的情况下可进行静脉补充营养,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蛋类等,有效增强患者身体机能,提高抵抗力[3]。

1.2.2.4并发症干预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发生感染;协助患者翻身,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从而避免发生压疮、骨不连等症状,加快患者康复。

1.3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自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①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予以评估,共计100分。<50分为正常,50~60为轻度抑郁、焦虑,60~70为中度抑郁、焦虑,>70分为重度抑郁、焦虑,评分越高,抑郁、焦虑的状态越严重[4-5]。②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对患者自理能力进行评定,共计126分。126分为完全独立,108~125分为基本独立,90~107分为稍微依赖或者条件性独立,72~89分为轻度依赖,54~71分为中度依赖,36~53分为重度依赖,19~35分为极重度依赖,≤18分为完全依赖[6]。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共计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85分为一般满意,>85分为十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一般满意率和十分满意率的总和。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版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患者观察数据,用(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给予t检验,用[n(%)]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并给予χ2检验,如果P<0.05,说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

护理前,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为(46.3±3.1)分,对照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为(47.2±3.0)分,两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391,P=0.168>0.05);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评分为(98.2±3.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4±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755,P=0.000<0.05)。

2.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80%,同对照组患者的84.10%相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40%,同对照组患者的20.50%相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骨折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创伤,多见于老年与儿童。针对老年患者来说,其机体功能逐渐退化,再加上年龄较大,多数患者均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认为手术风险和费用比较高。现阶段,对于骨折患者来说,多数均选择手术治疗,尤其是股骨颈骨折患者,如果选择保守治疗,其残疾率、死亡率均较高。在以往临床治疗中,经常忽视护理工作的作用,导致治疗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普遍认为,一位资历深、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予以手术操作和处理,能够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国内外护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展开,临床对各种手术前后的护理研究也越来越多。相关文献报道显示,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及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帮助患者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与信心。为此,在骨折患者治疗中,应注重护理工作的展开,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在骨折患者针对性护理中,通过环境护理、心理干预、饮食指导、并发症干预、出院指导的实施,可有效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进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除此之外,通过针对性护理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患者的自理能力,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轻松面对疾病,从而加快了患者康复[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自理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针对性护理对提高骨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更加突出,可作为首选护理方式在临床应用推广。

在临床护理中,除了全面落实护理服务之外,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增加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进一步滿意患者的合理需求,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总之,对骨折患者施行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与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值得临床全面借鉴与应用的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凯.临床护理路径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9):262.

[2]王芳.不同护理方式对骨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763-2764.

[3]刘萍.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结合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3):195-196.

[4]苏斌.探讨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9):184-185.

[5]杜金凤,杜艳,王玉伟,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临床骨折患者护理中实施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0(21):253-253.

[6]陈艳,周玉萍,孙红珍,等.强化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1):443-444.

[7]薛素芳.临床护理路径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4):441-442.编辑/杨倩

猜你喜欢
并发症发生率针对性护理护理满意度
输尿管撕脱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及效果研究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43例车祸致脑部外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
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髋关节置换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的价值
有创呼吸机的临床护理体会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手术的近期疗效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