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话

2017-07-08 10:26王跃春
中华儿女 2017年10期
关键词:郭嵩焘室温朱棣

王跃春

索尔仁尼琴曾经悲呼:一句真话比全世界的分量都重!

聂树斌含冤21年后终得昭雪。而早在他被执行死刑十年后,真凶王书金就已招认。因为那些不可告人的原因,办案人员对王书金威逼、利诱、酷刑,让他别趟聂案浑水。但王书金坚持那句真话:我干的,你不能让别人背黑锅!一个将死之人,不管他罪恶多么深重,只为这一句真话,足以让人们翻江倒海,为王书金人性中的那一份勇气!

说真话不容易,往往会冒着巨大风险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出使英法期间,客观地将他观察到的真实的西方文明、西人的优长整理成文,欲推介给迂腐的清末国人。他致信李鸿章说:“中国之大患,在于士大夫没有见识。”他的真话一下子刺痛了大清保守死硬势力。他们骂郭嵩焘是汉奸,“有二心于英国”。大学者王闿运曾写对子诋毁郭:“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后来义和团事起,竟有人奏请戳尸郭嵩焘以谢天下。郭回国后归隐湖南老家,郁郁难伸其志,只因他的那些真话而被视作另类。直到生命最后,郭仰天长叹:“流传百代千年后,定识人间有此人。”没有等到百代千年,仅仅不到一百年后,中国向西方文明学习的开放大门就敞开了。

林彪作为接班人被写进党章和“宪法草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没人有反对意见。但在政协的一次学习会上,梁漱溟直言:我认为,现在的“宪草”序言中,写上了个人的名字,包括林彪为接班人,都上了宪法,这是不妥当的……这样的话在当时说出来,连听的人都会一身冷汗。

有因为一句真话而掉了脑袋的。1900年6月21日,慈禧决意向十一国列强宣战。光绪疑虑重重,他在殿上发问:甲午连日本都没打败,十一国能成吗?他拉着兵部侍郎、曾做过驻德公使的许景澄的手问:咱们能胜吗?许嚎啕大哭说了三个字的真话:不可能!慈禧气急败坏地即令将许菜市口斩首。紧接着,她以皇上的名义正式宣战。中国陷入了最为深重的灾难。

宁海人方孝孺乃洪武年间天下第一大儒,翰林学士。朱棣率领的燕军攻破南京,急欲称帝。百官见明惠帝大势已去,大多见风使舵,附庸燕王。而朱棣唯望拒不投降的方孝孺为他撰写登基即位的诏书。方怒斥朱棣“燕贼篡位!”朱棣大怒曰:你不怕我诛你九族吗?方视死如归:诛我十族又怎样!最终九族之外又加上了朋友和学生一同蒙难,方也被腰斩。方孝孺为了他内心的“真”而不改忠贞,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诚然,不敢说真话也各有其因。

一位父亲在家里丢了东西而责问几个年龄尚幼的子女,信誓旦旦表示只要承认绝不追究。儿子怯生生地如实“招认”了,没想到这位父亲当即以一顿暴打回敬这个说了真话的孩子。他万没想到,儿子从此再不敢说真话。他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某年去河北临海某县,当地干部跟我讲了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三十来年前的一个冬天,中央大领导来该县视察,并将留宿县委招待所。随行人员提了一个要求,室温必须达到26℃。县委办公室主任使出浑身解数,无奈室温始终也上不去。有建筑墙体薄达不到防寒标准问题,有暖气设备老化不给力问题,加上那年天气格外冷。这可急疯了省地县一众领导。隔一会儿就看看温度计,温度就是上不来,总差个两三度。就在首长入住之前的最后一次试测,县办主任手中的温度计终于达到了26℃。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次日一早首长离开后,县办主任在追问之下道出实情:他已走投无路,只好用手搓热温度计达到了要求温度。那一夜他一直盯在锅炉房不曾合眼,但实际上招待所的室温始终没升到26℃。这在早先,“欺君之罪”无疑。

真话多有逆耳,听者往往置若罔闻。袁克文反对父亲复辟帝制,曾提醒父亲:“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袁世凯岂能接受!彭德怀疾呼“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时,狂热时代的人们是绝不会往心里去的。

正是因为说真话会引祸于身,海明威才有此感叹:人们花两年时间学会了说话,却要花上60年学会闭嘴。

但沒有人会怀疑,世界是靠真话、真实支撑的。

巴金说:哪怕是给铺上千万朵鲜花,谎言也不会变成真理,人只有讲真话才能够认真地活下去。

猜你喜欢
郭嵩焘室温朱棣
朱棣“魂牵”建文帝
室温过高加剧低血压?不准确
药品保存细解读
定识人间有此人
定识人间有此人
基于Mn掺杂ZnS量子点的室温磷光传感应用的研究进展
综合评价住房及室温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影帝』朱棣
朱棣压顶,解缙“三字拨千斤”
史上最有骨气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