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悦读

2017-07-08 10:51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妈妈孩子

得体的退出

潇潇

我已退休3年,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宠儿子,他结婚了,我自然也承担起照顾他和儿媳妇的责任,为了方便照顾他们,我和老伴专门搬到他们住的小区,每天为他们做饭,打扫卫生,等他们睡觉时才回到自己家。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拎着从早市上淘来的新鲜蔬菜,满怀喜悦地朝儿子家走去。可是却没能打开家门,不是我钥匙拿错了,而是儿媳换了门锁。她说:“最近小区偷盗案特别多。”晚上,儿子来我家,将一把钥匙交到我手上,悄悄说了一句:“别让我媳妇知道。”我知道事情不简单。第二天,我照常去儿子家,可刚走到他们家门口,就听到了里面的争执。只听见儿媳不断地说:“你妈妈天天进进出出、忙前忙后,我没有被帮忙的快乐,只有隐私被窥视的尴尬。而你,被你妈惯得像个没断奶的小孩。”

没想到,在儿媳的眼里,我是一个如此不懂事的人。

回到家,我流着泪向老伴儿诉说自己的委屈,老伴儿一边安慰,一边说:“看看你的那些同事,近的游遍中国,远的都环球了。你从前多新潮的一个人,可是为了他们,就这么被别人给落下了……”老伴儿的一席话,句句都说在我心窝子上,说走就走,我连招呼都不打,拉着老伴儿就奔坝上草原去了。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年四季都在迁徙,要是羊妈妈也像你那样,凡事舍不得放手,这小羊怎么活下来?再说,谁愿意嫁给一个精神上还没断奶的羊?”老伴儿一边看着羊群,一边感慨。很显然,这次出游,我是负气出走,他是有备而来。

回家后的第一天,我和老伴步行去儿子家。到了他家门口,敲了敲门,是儿媳开的门。我向他们说了这趟旅行,然后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小两口说:“我准备重过晚年生活。这是我幸福晚年的第一步。”

临走时,我从兜里掏出了那把对于我来说,象征着主权、话语权、家长权的钥匙,悄悄地交到了儿子的手里,对他说:“妈妈以后可能不会常来,就算来,也会事先打电话的。另外,妈妈不是在生气,只是在学着退出。”兒子看着我,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而我,也欣慰地笑了。

近来流传这样一段话:“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逼自己优秀 然后骄傲地生活

吉吉

我曾到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给一个念高中的男生做家庭教师,有一件事情,印象十分深刻。

这个家庭不仅富裕,还非常有影响力,所以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眼睛都是长在头顶的。但是那天,家里来了一个客人,一名只有20岁的大学生,家里的每一个人都突然变得不一样起来。

我十分好奇,想一会儿来的,是什么样的人呢?终于等到了。以我的眼光看,只是一个外表普通的年轻人。不普通的,是他刚刚考入东京大学,而且是最难考的医学部。

一切也就清楚了,我的学生是高中生,念的原本是国际双语学校,家里计划高中毕业就送去日本,这位20岁的年轻人考得这么好,一定有很多经验可以向孩子传授,所以就成了这家眼高于顶的家庭的座上宾。

那一天,这个家里的每个人为了请他多为孩子传授一些经验,都竭尽所能。

大学生走后,孩子的妈妈向我感慨:“你知道吗?这个大学生这么有出息,父母居然是市场补鞋的。”

这件事情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以至于我常常想起。偶尔去那个市场,见到了大学生的父亲。知道他东京大学毕业,去了哈佛念哈佛医学院,留在了美国。知道他父母不再在市场补鞋,住在了非常宽敞的房子里。而这个房子,是大学生在东京大学读书时得到的奖学金为父母买的。知道每次大学生回国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其中不少是城里的达官贵人请大学生到他们家里做客,给他们的孩子介绍学习经验什么的。

大学生的父亲说,有什么学习经验可以介绍呢?不过是大学生小时候,看到父母为人补鞋,难免被人瞧不起。有一个夜晚,收完小摊后,补鞋的父母想起白天客人包着鞋的报纸上有一段话,觉得很好,想学给孩子听,那段话很长,学不出来,父亲嗫喏了很久,千言万语憋成了一句话:儿子,你要逼自己优秀,然后骄傲地生活。

那一段话,是作家龙应台说的。龙应台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而成就感和尊严,能给你快乐。

那位淳朴的、利、鞋的父亲说不出作家龙应台这样的话,他只有一句话,逼自己优秀,然后骄傲地生活。这就是世界的真相,你有多优秀,世界就会回报给你多少自由和尊重。

温柔是女人最好的品质

朱凌

女人如花如水,而温柔的女人,则更能体现这一本质。可是自“女汉子”这一词汇出现,让许多女人似乎有了理由不再温柔,仿佛温柔就是软弱的代名词。

温柔是一种能力,冷酷自私的入学不会它。温柔是一种素质,它总是自然地流露,与人性同在,藏不住也装不出。温柔是一种感觉,所有美丽的词汇也替代不了的感觉。这样的一种美好感觉,女人能将它诠释得最好。

常可以见到这样的风景,年轻的妈妈送孩子去学校,临别时在校园外温柔爱怜地看着孩子,并且轻声叮嘱着。孩子则笑着与妈妈道别,这样的场景,让人看后心里总是那样的暖。年轻温柔的妈妈,总会让人感觉很舒服。

然而,也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同样是年轻的妈妈,拉着孩子边走边骂。语气中全是指责,孩子则边哭边跟在妈妈的身后。其实即便孩子真是犯了错误,也不需要在早上去指责孩子。否则,孩子这一天,都会在不开心中度过。

温柔不是软弱,温柔也不是退让。温柔是一种以柔克刚的能力,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便能被之影响。温柔的女人是美丽的,温柔的女人,永远都让人为之心动。温柔是女人最好的品质,可是现在有太多的女人,都不再拥有这种品质。

现在的女汉子越来越多,不是动不动就爆粗口,就是几句话不对付,便以武力去解决。女人固然要独立,但是首要的前提是你不能丢失了自己身为女人的本性,不能凡事都以争吵和武力去解决。

女人要温柔,女人更要独立;女人要有担当,女人更要柔情似水。女人是水,男人是泥,水能有泥,泥中亦含水。女人以她独有的品质,总会在无形当中影响着男人。

身为女人,在我自己的身上,有时也会有不温柔的时候。每到这个时候,我不禁要问,同为女人,为什么有些女人能温柔如水,可是我却总是做不到呢?细想之后,才得知,温柔其实是不用刻意学习的,你用心去爱一个人,就会真挚地付出自己真情,那么对方就能从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里面读出你的温柔。

用心去爱,用温柔的性情去改变对方,你会发觉,温柔这种能力,其实是每一个女人与生俱来的。温柔是女人最好的品质,不要让我们因生活上的琐事,而忽视了自己内在的本性,让我们以温柔的心,去面对身边万物。

总要争输赢的人没有未来

百丽

争执,足以看出一个人的人品。生活中不乏喜欢斤斤计较之人,只要他人稍不顺从自己的心意,便喋喋不休地与之争论。

有人说:情侣、夫妻之间吵架千万别计较谁输谁赢,非要争个高低,否则,最后赔上的肯定是感情。

每一个人在小时候的教育环境里,通常都会被家长或老师忽视如何让孩子正确地处理负面感受,因此很多孩子在人生路上越走态度越强硬,长时间下来,练就了一种输不起的心态。

嘴里定要争赢的人,一般都不敢面对人生中遇到的遗憾和落败。这类人,都不具备处理失败的能力,而人生的悲剧往往始于此。因为他们好强的背后,是自卑心在作祟。

因为输不起,所以无法接受批评、拒听反对意见、打压异己。

输不起的心态,是一种鄙陋的可怕。他们为了赢个痛快,许多震人声色的措辞大多不经大脑思考和筛选便往对手脸上扔去,生怕自己处于弱势,这源自骨子里的自卑感。

不争,方能成就一切。

老子在几千年前给我们遗留下来了一句万能金句:“夫唯不争,故无尤。”

不争,并非丧失斗志,而是在同样复杂的环境里,如何放空自己的心灵,看开一切,由此消除一切孽缘烦恼。

范蠡不争权势,从王佐之才到平民百姓,泛舟四海,诚信经商,造就了自己功成身退的一生;陶潜不为五斗米为乡下小儿折腰,毅然下南山,采菊悠游,优哉游哉,复得返自然。

生活中嘴里要争个输赢的人,无非是执念太重:放不下那些所谓的尊严、舍不得那些可有可无的蝇头小利……但有一点事实是无法避免的——嘴里赢得了一时,最终定会输得更多。

心态决定格局

曼曼

老天不公平地给予每个人一张或美或丑的脸蛋,你虽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却可以提升和改变自身的气质、个人修养及内涵,有句话说得不无道理:“长得漂亮是优势,活得漂亮才是本事。”

的确,漂亮女孩或帅气男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颜值优势,其实这本属常理,每个人都喜欢欣赏美好的事物,如同欣赏人一样,因为美好的东西不仅可以赏心悦目而且还能调节悲观消极情绪。

积极向上的心态能给人带来正能量,人生道路荆棘密布,绊脚石无处不在,有的人能積极面对,即使生活处处不如意,即便跌入最低谷也丝毫不会向命运低头,永远相信“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懂得成就大格局;而有的人则满腹委屈,怨天尤人,原地踏步,不再向前,最后的结局当然易见分晓,强者自强,弱者自弱。

人生只有一次,微笑面对,给自己多一份欢笑,少一份痛苦。人世间除了生和死,其它都是小事,就算遭遇再悲惨的境遇,你也会发现时间是最好的催化剂,时间的流逝终能冲刷掉一切罪恶或不满情绪,故没有什么是看不开、放不下的事情。

人生本无常,潇洒面对,认真过好每一天,当你老了回忆自己的一生时,不会因为自己的庸庸碌碌而后悔不已,而是拍着自己的胸脯坦坦荡荡地说一句:“今生无憾,足矣!”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鑫鑫

有一个这样的笑话。一位父亲回到家中,看到孩子拿出考了零分的试卷,暴怒之下,将孩子一顿乱打。过了几天,父亲回家又看到一张考了两分的试卷,不由分说,又把孩子抓来暴打一顿。可打完孩子后,冷静下来仔细一看,原来那两分的试卷,是自己小时候的。

现实中,当然还有比这更糟糕的父母。北师大心理学教授边玉芳老师说过:“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大量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于他的智力、性格、品德的养成,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但许多父母,往往忘记自身的教育责任,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没有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致使孩子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北宋时期的大文豪欧阳修,出身贫寒,父亲很早就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只粗略读过一些书,勉强认得几个字,但她的远见卓识却令人非常佩服。因为她并没有因为家庭的贫困和自身文化素质的不高,而放松对欧阳修的文化教育。

郑氏想要让欧阳修读书识字,但家里很穷,拿不出钱来买纸笔。

有一天,郑氏看到屋前池塘边长满荻草,马上灵感进发,将荻草秆当做笔,铺沙作纸,亲手教欧阳修一笔一划地练字。这就是著名的“画荻教子”的故事。而欧阳修也在后来成为了北宋名震文坛的大家。

也许,父母并不需要有万贯家财,不需要有满腹诗书,但至少应该有对文化知识的起码向往和敬畏。父母对于知识、对于文化有向往心,才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受到感染,逐渐培养出孩子的求知欲望,为孩子知识开拓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以后,生活变得更为拮据,可即便这样,也不愿意卖掉自己的实验室中分离出的镭。她坚持认为,无论未来的生活多么艰难困苦,也不能卖掉自己的科研成果。同时她希望女儿,能养成艰苦朴素、不贪图享受的思想。

当法国卷入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将全部奖金捐献出来,用于国防事业建设。为了让女儿得到锻炼,她甚至带着女儿和X光机,上了战争前线。

居里夫人的品德教育,给子女做出了良好的道德表率。后来她的女儿不仅继承了居里夫人的科学事业,同时也继承了她的高尚道德品质,成为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

父母以身作则的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孩子长大成人后,德行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为人处世是否得体得当。而所有这一切,对于孩子的成功成才都有很大的影响。

许多父母总是不忘念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他们让孩子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培训班。

但事实上,父母对文化知识的态度,影响着孩子的求知欲;父母的道德品质,也决定了孩子的品德高度。所以,父母有多大的格局,多高的水准,孩子才有多好的未来、多美的人生。

猜你喜欢
大学生妈妈孩子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鸟妈妈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我的妈妈是个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不会看钟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