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亮舰”的背后

2017-07-08 13:54余玮
中华儿女 2017年10期
关键词:瓦良格航空母舰航母

余玮

如果说现代文明由海洋文明开启,那么航母则是现代海军的标配,是一个民族海洋力量的象征

2017年4月26日9时许,“既有颜值,更有气质”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001A正式出坞下水。这历史性的一刻,被定格为永恒的民族记忆。

这是我国第二艘航母,系首艘由我国自行研制的航母,2013年11月开工,2015年3月开始坞内建造。这土生土长的“国之重器”,激荡着亿万人民内心深处的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彰显着中国国家整体力量的提升!

中国为什么要拥有航母?中国的航母梦做了多久?如何看待“中国航母威胁论”?……所有这些都有待解答。记者为此采访了多位权威的军事专家或参与过中国航母战略计划决策的核心人士。

一艘大舰承载中国百年梦

2012年9月25日10时许,阳光和煦,波平浪静。停泊在大连港码头的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舷号为“16”)悬挂满旗,舰上官兵精神抖擞,分区列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大连造船厂正式将“辽宁舰”交付海军。

“辽宁舰”的前身是被改造的前苏联的“瓦良格(Varyag)”号。目睹中国航母徐徐驶出大连港,进行出海航行试验,军迷们似乎重拾起百年大舰梦。

鸦片战争以来,当冒着黑烟、有两个大轱辘的英国明轮船,把几十艘中国帆船冲得七零八落时,中国人突然发现自己已被世界落下很远很远。洋务运动开始后,清政府内部围绕购买铁甲舰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

买大船还是买小船,买回来由谁来开,怎么保养,各种争论莫衷一是。心急如焚的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桢,临终前痛心疾首地上疏朝廷说:“臣所每饭不忘者,在购买铁舰船一事,至今无及矣。而恳恳之愚,总以为铁甲船不可不办,倭人万不可轻视。”

起初,李鸿章相上了英国造的“柏尔来”和“奥利恩”舰。可英国人趁机大敲竹杠,“忽允忽翻”,把价格一路哄抬到200万两白银,最后竟干脆找个借口不卖了。在英国碰了一鼻子灰的李鸿章,派深谙洋务的李凤苞到德国考察。当时,德国已在普法战争中取胜,一跃成为欧陆第一军事强国。可它强的是陆军,不是海军,没人认为德国也能造出大军舰。急于向世人证明海上实力的德国人对李凤苞殷勤备至,又是拉他到家里做客,又是请他参加新舰下水仪式。德国人的努力没有白费,1880年,他们终于拿到了中国的订单。

1885年,装饰着龙纹图案的定远舰、镇远舰二舰驶出德国基尔军港,乘风破浪开往中国。1886年初,中国海军首届留英学生刘步蟾与林泰曾分别被任命为定远舰舰长(管带)、镇远舰舰长(管带)。当年7月,定远及镇远等6舰出访朝鲜元山。8月,先后到访俄国海参崴,日本东京及长崎。定远及镇远两艘当时远东最大及最先进的战舰到日本,一度引起日本朝野的震撼,大大抑制了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使他们将近10年不敢在东亚造次。同时,定远舰、镇远舰也刺激了日本發展军力的决心。为了对付中国的两艘巨舰,日本在国内发行海军公债,设计建造了专门克制定远舰、镇远舰的松岛、桥立和严岛3舰,甚至连日本小孩子都在玩一个叫“炸沉定远舰”的游戏。

1894年,定远舰作为北洋舰队旗舰,带领10多艘战舰参加9月17日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上的遭遇决战。虽然北洋舰队有定远舰、镇远舰两艘巨无霸坐镇,但实力明显逊于对方。开战仅两个多小时,北洋舰队的军舰中,已有超勇、扬威、致远、经远等军舰被击沉,靖远、来远两舰因重伤而撤往浅水区自保,济远、广甲两舰避战逃跑。战场上,只剩下定远舰、镇远舰两艘主力舰。

1895年2月4日,日军鱼雷艇偷袭威海卫,以鱼雷击中定远舰左舷。清军将定远舰移至刘公岛东部浅滩搁浅,当作炮台使用。为了不被日军俘获,2月9日午后刘步蟾下令在舰内装满炸药,点燃自爆。

战前,刘步蟾曾立下“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当晚他兑现了诺言,自杀殉国。此前,镇远舰已经不幸触礁,丧失了战斗力。后来,还算完整的镇远舰被日军俘虏,修整后编入了敌人的舰队。定远舰则由于损毁严重被日本人当废铁拍卖给日本富豪小野隆介。

1928年,蒋介石在“咸宁号”下水仪式上,雄心勃勃地宣布:“我们要挽回国家的权力,必须建设很大的海军,使我们中华民国成为世界上一等海军国,全在诸位将士身上。”

台下的国民政府海军部长陈绍宽在上报国民政府的呈文中,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英、美、德各国的报价太高,不得已只好在日订购价格最为低廉的“宁海号”,其实是一条教学舰。江南造船厂根据“宁海号”的图纸又造了一艘排水量稍小的军舰——“平海号”。

“平海号”服役刚刚一年,七七事变爆发了。1938年9月,大批的日本战机出现在长江上,开始对仅有的几艘中国军舰狂轰滥炸。两天的激战,中国海军的将士们击落20多架敌机,同时也损失了“平海号”、“宁海号”两艘主力舰。

1948年5月,英国政府为抵偿香港英国当局代为保管中丢失了的中国6艘港湾巡逻艇将战功赫赫的“阿瑞图萨号”巡洋舰移交国民党政府,改名“重庆号”。1949年2月,“重庆号”上的年轻官兵与中共地下党联系而起义,粉碎了国民党调舰入江、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企图。为此,蒋介石派出B-24型轰炸机对“重庆号”轮番轰炸。根据中共中央保全“重庆号”的指示,拆除舰上重要设备,打开海底闸门自沉于葫芦岛。

1949年“重庆号”无奈自沉后,半个世纪,中国不复有巡洋舰。新中国成立后,很长时间内,我国大力发展小炮艇,出现过“小炮艇万岁”的说法。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这显然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拥有大船,到深海去,永远是海军和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在2012年的秋天,这个梦想终于开始成为现实。

成为“蓝水海军”的论证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以其特有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地提出:“必须大搞造船工业,大量造船,建设海上‘铁路,以便今后若干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大海军计划就此提上议事日程,海军于1959年10月提出远洋海军的第一步计划,导弹为主,潜艇为重点,同时发展中小型水面舰艇,计划很快批准。

1987年3月下旬的一天,84岁高龄的前海军司令员萧劲光从报纸、电视上同时看到了一条新闻:总参一位领导在与外宾会谈时坦言,中国海军的战略是近海防御,不需要、也不准备搞航空母舰。短短几句话,引起了萧劲光的注意和深思,轻轻地重复了一句:“中国不需要搞航母?”然后又自言自语道:“这个问题要研究,不知刘司令怎么考虑?我的印象中,他是主张搞航母的。”萧劲光说的“刘司令”,就是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上将。

就在媒体报道这一消息的第二天晚上,71岁的刘华清来到萧劲光的住处。两代海军司令员在会客厅里,就中国到底要不要搞航空母舰,倾心交谈。

长期以来,我国海军历届领导对航母的发展关注有加。首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曾撰文指出,中国海军需要航空母舰:一个船队在远海活动,没有航空母舰就没有制空权,没有制空权就没有远海作战的胜利和保证。

1970年4月下旬,刘华清根据上级指示,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过工程方案。这一年,中国正处于与苏联全面交恶、与美国关系尚未缓和的时期,安全形势很严峻。美国的无人侦察机经常光临中国的领海,在海空领域技不如人的中国军队除了表示抗议外,办法并不多。中国的第一次航母论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

这场由中央军委发起的论证,具体的组织者是海军司令部造船工业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的刘华清,当时刚从国防科委副主任的位子上离开,担任“船办”主任。但这一论证过程到了1971年9月份因为历史的原因戛然而止。

1979年末,邓小平预见到海洋将成为中国安全防御的主要方向,但为了不分摊经济建设的精力,提出“建设一支精干、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并一再强调要精、要现代化,以应对近海作战的需求。邓小平的这一表态,表明中国的海军进入“近海防御”阶段。

刘华清曾回忆说:“1980年5月访问美国时,东道主安排我们参观了‘小鹰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空母舰……在世人眼里,它被视为综合国力的象征。它的存在与发展,也是各国军事战略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1982年,刘华清出任海军司令员。随着海洋开发事业和海上斗争形势发展,我们面临的海上威胁和过去大不相同,要对付具有远战能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舰载航空兵。刘华清心想:“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海军的实力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我们的海防边疆辽阔,却只有中小型舰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一旦海上发生战事,有时只能望洋兴叹。发展航空母舰,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1985年12月,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尽快缩短海军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会后,海军装备技术部提出了以后15年海军装备的发展设想。其中提到了要启动航母论证。刘华清对此给出的指示是:航母总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

1987年3月31日,刘华清带领张序三、李景两位副司令以及海司和海装的相关人员,向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工委汇报了关于海军装备规划中的两大问题:一是航母、一是核潜艇。这两个问题涉及我国海军核心力量的建设,是关键性问题。刘华清认为:“对航母的发展,‘七五开始论证,‘八五搞研究,对平台和飞机的关键课题进行预研,2000年视情况上型号。”

1988年12月,国防科工委科技委评议申报的软科学课题,“我国航母及舰载机发展可行性研究”被列入12个入选项目之一。有关负责人与专家于当年在青岛召开了航母学术研讨会,在航母的重要性、中国发展航母的必要性、尽早发展航母的可能性、研制指导思想、设想的航母战术技术状态以及论证开路、预研先行等6个方向展开了热烈讨论。

这段时间,有关航母的观念有很多冲突,赞成的人很多,反对的人也大有人在。反对的人中,有基于个人认识水平的,也有基于对国际形势和国情判断有所不同。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上将也一直心系航母,先后多次強调:“海军有了航空母舰,海军的质量就会发生大的变化,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就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

“不搞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2011年1月14日,被外媒誉为“中国航母之父”或“中国现代海军之父”的刘华清辞世,享年95岁。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1.8万多公里海岸线和6500多个沿海岛屿,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国防大学教授黄宏少将说,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遭受来自海上的外国侵略达470余次。人民海军的建立和壮大,结束了中国“有海无防”的屈辱历史。经过60多年的建设,人民海军初步发展成为一支多兵种合成、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海上作战力量。但由于经济实力、科研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中国曾一直未能实现“航母梦”。“发展航母,是一种必要的选择,这是出于战略利益的维持,可以起积极的防御作用。不发展深水海军,是非常被动的。”

黄宏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于维护我国战略利益的需要,中国海军一定要走出近海,从“黄水海军”成为“蓝水海军”。“中国海军要走向大洋蓝水,就一定要把发展航母战斗群作为装备技术建设的重要目标。”

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罗援少将认为,要有效维护我国海洋权益,航母数量至少不能低于3艘,其中1艘执勤、1艘训练、1艘在船坞中维修——这样,才能形成有效战斗力。罗援表示,我们发展航母的依据,首先是根据国防需求,其次要考虑到国民经济的承受力,还要考虑到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但是,航母不光是单纯的“吞金兽”,它也会带来必要的经济效益,拉动高科技产业链的发展。“我们看国防投入,不要光看投入的这一部分,更要看它的产出,它的产出就是给我们带来了安全,这是金钱所换不来的。”

“望洋兴叹”自中国字典中消失

在关于航母的讨论议而不决之时,有两起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坚定了高层建造航母的决心:一是1993年“银河”号事件中,美国海军以怀疑中国向伊朗运送化学原料为由,在公海上拦截中国商船“银河”号;二是1996年台湾海峡对岸的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大陆方面在东南沿海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却招来美国海军两支航母舰队前来“示威”。

中国的航母计划迟迟未决,这时一个让航母从论证走向现实的机会出现了。

中国日后改造的“瓦良格”号诞生于冷战时代的苏联。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已完工70%的“瓦良格”号航母部停工,成为新独立的乌克兰的财产。苏联解体后,在分家时出于“因地制宜的考虑”,“瓦良格”号由今天的乌克兰共和国获得(在最初的几年之内名义上仍归属俄黑海艦队)。但由于乌克兰经济状况不佳,无力继续建造,工程于1992年1月停工,就此半途而废。

1995年,乌克兰总统库奇马访华,副总理基纳赫称,中乌正为“瓦良格”号谈判,其可能在华进行解体作业。1998年4月,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买下航母。2002年3月,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抵达大连。船坞内,附着在“瓦良格”舰底厚厚的海洋生物被彻底清理,全舰表面喷涂防腐材料,螺旋桨、舵面等部件被检修一新,舰岛进行改造……

我们用“瓦良格”号作为试验舰,摸着石头过河,为我们以后的国产航母打下了基础。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号正式更名“辽宁舰”,交付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第二艘航母由我国自行研制,目前主船体完成建造,动力、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安装到位。这次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该航母将按计划进行系统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并全面开展系泊试验。

铸剑不是为了战斗,而是为了和平。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国产航母将更有助于中国维护和平发展、捍卫世界和平。近年来,通过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和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中国向世界展示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多少年来,拥有航母一直是中国人心底怀揣的一个梦想。“零”的突破,既是量的飞跃,又是质的嬗变。如今,第一艘国产航母出坞下水,足可告慰几代人的努力。而国产航母将要驶向的,不仅是广阔的海洋,更是中国发展道路越走越宽的新蓝海。

责任编辑 王碧清

猜你喜欢
瓦良格航空母舰航母
关于舰载机常用到的英文
航空母舰
巨龙入海
“瓦良格”访菲
美国两航母“围住”伊朗
航空母舰的“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