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球经济,贡献中国力量

2017-07-08 13:39
中华儿女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共同体全球化一带

“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創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我们欢迎各国结合自身国情,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携手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顺应全球化发展的创新之举,成果惠及世界,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的智慧。“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及其机制改革的重大创新,是推动全球化进程的创造性智慧,更是中国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实现产能互补与战略对接提供的公共平台;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对全球化理念的系统性提升,成为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重要途径,以新型发展理念提升全球化进程,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构贡献中国的智慧。

沿线进口额将达2万亿美元

从“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中国将“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连,提出与沿线国家共建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正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同和积极响应,并形成国际社会的共识,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广大发展国家的关系,为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贡献中国的智慧,与沿线国家一道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为加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的具体建议与方案。

习近平指出,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的动力:立足沿线各国不同的资源禀赋,加强经济互补性,拓展合作空间,推进经济与世界的互联互通;积极利用现有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有效对接,互利共赢,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动力。

“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一带一路”将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结合,以投资带动贸易,通过国际产能合作从增量上助推全球化的更快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中国以“一带一路”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经济合作推动全球政治发展,促进区域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一带一路”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将陆地与海洋、东方与西方通联起来,实现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中国不仅提出和倡导推进经济全球化的思想,还切实采取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为,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一带一路”合作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为国际经济秩序的完善和提升作出尽可能大的贡献。2016年1月19日,在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埃及《金字塔报》发表题为《让中阿友谊如尼罗河水奔涌向前》的署名文章。文章中说:“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

中国商务部部长钟山在“推进贸易畅通”平行主题会议上表示:“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后推进贸易畅通,需要弘扬丝路精神,拓展合作思路,夯实合作基础,进一步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做大贸易规模,努力促进贸易均衡、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

为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中国愿采取以下措施:自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既为各国产品进入中国提供便利,也为不同国家商品交易搭建多边公共平台;推进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国将秉持开放透明原则,愿与有意愿的国家和地区共同商讨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内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提升自贸区水平;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与沿线国家合作实施100个贸易投资促进项目;共建经贸产业合作区,打造一批规模效益较好、辐射作用明显、就业带动力强的合作区;帮助沿线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未来五年,中方愿为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来华研修和培训名额,派遣50名高级经贸专家,与沿线国家共同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支持世贸组织和联合国相关机构20项贸易投资促进安排。

钟山表示:“中方将同超过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发出推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未来五年,中国将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2万亿美元的商品。”

为中企“走出去”指明方向

“一带一路”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之间积极发展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逐步构建整体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合作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是为了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各自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利用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互补性,最大限度地探索并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潜力和发展空间。

自2001年中国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出海”方式不断跨越升级,而“一带一路”倡议更为中企“走出去”指明了重要方向,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全球化蓝图。近年来,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不断升温,成为海外投资的新亮点。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初,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在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产品质量、合同履约能力、创新能力、服务品质等方面是竞争制胜的基础。“一带一路”上经济贸易的交流和繁荣,离不开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出海”企业产品质量的认同。

作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提供合格的产品更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自上世纪60年代援建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以来,中国交建集团始终将优质高效干好工程项目作为立足巴基斯坦市场的根本,为改善巴基斯坦交通基础设施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巴友谊奠定了坚实基础。

很多中国企业不仅谋求自身长足发展,也通过合作的方式与当地共同成长,实现“同频共振”。中车株机公司董事长周清和认为,“合作、互惠、共赢才是受人尊敬的关键。”基于这个理念,近年来,中车株机提出了“五本”理念,即在目标市场实施本地化制造、本地化采购、本地化用工、本地化服务、本地化营销,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在马来西亚,当地85%以上的轨道交通装备订单均由中车株机负责生产,一方面满足当地人就业,另一方面发展当地几乎空白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

在和马来西亚开展合作的8年历程中,双方在10个项目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中车株机在马设立了两家子公司和一家合资公司,员工本地化率超过80%。这为马来西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为中车株机“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实现了共同进步、合作共赢。

为了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中国国机集团提出了“海外再造新国机”的企业发展目标,将沿线国家作为海外业务拓展的重点。目前,国机集团在沿线48个国家投资了773个项目,总金额超过700亿美元,促进了所在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极大改善了民生,促进了当地的就业。

作为“一带一路”的首倡国,中国谋求的不仅是本国的发展,更是世界经济的振兴,是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过上好日子。这不仅是中国的责任,也是“一带一路”参与国共同的责任。以更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更宽广的胸怀,积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倡议“一带一路”的发展愿景和目标。(部分文字来源于中国经济网)

猜你喜欢
共同体全球化一带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