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蕴 为了火箭,用命去拼

2017-07-08 13:32吴思
中华儿女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总装长征火箭

吴思

与死神的交锋、与病魔的斗争,改变不了他一生的梦想。他用执著守护心中的信仰,用生命热爱祖国的航天

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有几人在生死一线之后,依然能初心不改,牢记梦想?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总装事业部特级技师崔蕴,就是这样一个为了火箭出生入死的人,他用生命去热爱航天事业,展示了激情燃烧的人生。

为了火箭豁出命去

崔蕴看上去身材壮实,但谁也想不到,他54年的人生经历中,曾有两回与死神正面交锋。一回是在1990年火箭抢险中命悬一线;一回是两次脑血栓发作,生命危急。但两次出生入死,都没能动摇崔蕴一颗热爱航天的赤诚心。

记得第二次脑血栓发作后,医生严肃地警告崔蕴:“以后千万不能累着!因为劳累可能会诱发脑血栓,而这种病一次发作比一次厉害,到最后就会无法挽救。”

得知崔蕴的病情后,单位领导十分关心,把他安排在调度组,让他发挥顾问的作用,减轻压力。崔蕴却不甘心,依然尽最大努力,积极介入新型火箭的研制。

2014年,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进入关键阶段,长征五号要完成一发一级动力系统试车箭的总装,长征七号要完成一发合练箭研制,周期紧张,难度巨大。更重要的是,承担大量生产任务的公司天津厂区总装厂房是第一次启用,新型号、新环境、新设备,再加上一支缺乏系统总装經验的新兵队伍,急需一个“领头羊”来担此重任。

单位领导不约而同想到了由崔蕴来担纲。崔蕴前期一直负责长五、长七的火箭装配技术及工艺的协调确定工作,同时兼顾装配操作指导,对于两型火箭的总装已经有了深入了解。而且,崔蕴是特级技师,以他名字命名成立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个人能力强,具有带队伍的丰富经验。综合来看,他是最佳人选。

可是这一次,一向体贴他、顺着他的爱人张晔却投了反对票。张晔退休前是公司火箭总装工作的检验人员。她太了解新型号总装过程的艰辛,更了解崔蕴干起活来不要命的劲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一旦去天津厂区干新型号,就没日没夜的,压力也大。万一再发病晕倒怎么办?!”她说,“你这是用命去拼呀!”崔蕴理解爱人的顾虑,可他却拗不过自己的内心。张晔说,崔蕴每天回到家,不管是上网还是看电视、看书,全都是搜索火箭有关的知识。家里的事他记不清,可是工作上的事,只要他见过一次,就会牢牢记住。对火箭超越一切的热爱,最终让崔蕴下定决心去担起两型火箭总装的重任。

2014年5月,崔蕴家中卧病多年的老母亲,离开了他。崔蕴苦笑着说:“说句不孝的话,老妈走了,我倒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了。”话是这样说,可又有谁知道一个孝子心里的痛苦。母亲卧病这些年,排行老大的崔蕴每天早上上班前必须要去母亲床前看一看,才能安心去工作;晚上不管多累,都要回到位于城里的家,给老母亲讲讲有趣的事,一直陪到老人睡着,才悄然离开。就是这样一个满腔赤诚的航天老兵,准备为他忠爱的火箭付出一切。

新型火箭总装的顶梁柱

来到公司天津厂区,综合能力超强的崔蕴,顿时成了这里的顶梁柱。从管理到工艺,从调度到操作,甚至设计方面的事,他都非常清楚。常常是好几个办公室同时开会,协调长五、长七不同的工作,但都要“抢着拉着”崔蕴这位“全能选手”来开会,听听他的意见。

单位领导多次告诉崔蕴,不要太拼命,身体还是第一位的,要适当休息。爱人张晔也常打电话嘱咐他,不能太累。可一忙起来,崔蕴就把这些善意的提醒都扔到了脑后。在总装进展最紧张的时候,崔蕴根据计划进度要求大家每天加班到半夜12点以后,凌晨两三点更是家常便饭。而他自己,也总是在现场和这些比他年轻20多岁的员工们一起奋战,从来没有早走过。一开始,大家担心他的身体,劝他早点回去休息,可崔蕴每次都说:“我再看会儿。”看着看着,就看到了收工。

长期紧张的超负荷工作,让崔蕴不断透支自己的身体。一次,长征七号一级动力系统试车产品进行总装,工作强度特别大,崔蕴在现场协调、指挥,并不时解决着技术问题。因为着急上火,崔蕴顾不得上升的血压、身体的不适,脸涨得通红,依然坚持在现场指挥。当所有工作圆满完成时,崔蕴已经几近虚脱,可是他谁也没告诉,一个人默默地回到住处,简单看了下医生,稍微好转一点儿,又立马赶回了现场,像往常一样工作起来。

新型号总装中,有着大量不协调的地方,崔蕴就像“救火队员”,哪里有情况,就去哪儿救急。一次,一个助推的后过渡段全位置焊导管需要做气压试验,设计人员要求打到38兆帕,但是天津总装厂房因硬件条件所限,最高只能打到37兆帕。如果把产品拉回北京做试验,至少要多花1个星期。崔蕴仔细了解设计意图后,结合对产品的理解,大胆提出了“试验只打到37兆帕就能满足考核要求”的意见。经过设计人员和院长七型号总师研究后,同意实施该方案,为总装工作节省了足足一周。

在海南发射场全练时,按照原来现役火箭的操作流程,助推器怎么也无法与芯级正常连接,现场部队和设计人员都急得不知所措,连忙向崔蕴求助。崔蕴却胸有成竹,分析道,长征七号的助推比现役火箭的助推长度长很多,而且重心不稳,肯定要用新方法来装配。说着,他简单地下了几个命令,三下五除二,一个疑难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

现在,新型火箭最困难、要求最高的时候,即将来临。今年已经54岁的崔蕴说,如果以后身体盯得住,还要再为长征九号、重型火箭拼一次。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与死神的交锋、与病魔的斗争,改变不了他一生的梦想。崔蕴,用执著守护心中的信仰,用生命热爱祖国的航天。

责任编辑 华南

猜你喜欢
总装长征火箭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中国航天发展史(二)
智珠二则
智珠
航天器全三维仪器电缆总装设计技术研究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二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