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偏好的消防安全管理

2017-07-08 01:26房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风险偏好政策建议

房丽

[提要] 通过揭示个人、企业、政府在消防安全方面的风险偏好对消防安全管理产生的影响及形成原因分析,对如今某些地区出现的消防安全工作重视不够的现象提出经济、政策引导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风险偏好;消防投资;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21日.

引言

无论是个体还是企事业单位,在消防安全方面的重视程度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也决定了各个单位或个体发生火灾的概率不同,在分析出现这些火灾的原因时,一般的做法是对火灾发生单位或个人在消防方面的投入多少、消防设备的精良与否、火灾发现是否及时等原因的调查分析。的确,这些因素决定了火灾产生的概率,但是对于形成这些因素的深层原因却很少涉及,比如:这些个体、企业甚至当地政府对火灾发生这一风险的态度。本文拟从这一角度挖掘人们对火灾发生风险偏好差异的内在原因,并依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风险偏好基本理论

不确定环境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具有风险,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即人们的风险偏好有3种:风险喜好、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根据经济学中理性人面对风险型决策时遵循期望值准则:决策时的关键是对行动方案的评价,期望值准则即是将某一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收益(或损失)的期望值作为这一方案的评价制,即:

其中,uij是dj方案在出现自然状态qi时的收益值。然后根据各方案评价值去选择方案。其中收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的为最优方案。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在面临各种风险时,大多会做出规避风险的决策,因此大多数人属于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型。但是上述风险型决策模型有一个前提:即对于自然状态qi的出现虽然无法控制,但是可以事先估计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P(qi)。对于无法实现估计自然状态的事件,却无法做出相应的理性的决策,也正因为这样,才出现了风险喜好这一风险偏好的群体,对于风险喜好型主体的研究成为风险偏好理论的研究重点。

二、不同风险偏好主体对消防安全管理的影响

风险偏好理论大多运用于金融投资领域,用来分析不同风险偏好类型主体的投资心理,而将这一理论拓展到消防安全管理领域同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即通过对消防主体风险偏好类型的分析揭示不同风险偏好下火灾发生的规律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火灾的发生充满着很大的偶然性,一般来说可以将火灾发生的原因归结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对于自然因素,比如闪电、地震等极难预料和无法抗拒的力量引起的火灾,人类尚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对于自然因素引起的火灾给人们造成的风险,在此不做考虑,而仅就人为因素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一)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者对消防安全管理的态度分析。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型主体会对火灾给他们造成的财产风险和生命风险,主动或被动接受的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比如:安全规范的操作、日常的防火意识、良好的习惯等等,这些措施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或者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按照第一部分的分析,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者针对火灾隐患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的原因可以归结于期望值准则,因为经过权衡和效益分析,他们认为参与火灾防范可以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或者避免更大的损失。因此他们在对待消防安全防范方面,会结合自身情况,主动的采取措施,规避风险,这得益于两个类型主体自身认识和内在利益的驱使,更重要的是政府或公益组织对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以及由此带来的公民消防安全意识的提高。

(二)风险喜好者对消防安全管理的态度分析。相對于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者,风险喜好者之所以漠视消防安全规范或者不遵循消防安全规范,根据上述的分析,是因为风险喜好者对火灾发生的概率视为小概率事件,比如在他们看来火灾的发生是小概率事件,那么对于这样的事件带来的风险,人们都普遍存在着侥幸心理,而对小概率事件带来的巨大的收益却具有喜好的天性,比如购买彩票的行为。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风险喜好者,往往对政府和其他群体的消防防范有依赖心理,对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者遵循政府消防安全规章,在消防安全防范上的投入带来的外部效应,有“搭便车”的嫌疑,而这种搭便车的侥幸心理,无疑又加大了风险喜好者对火灾发生小概率定性的心理预期。

正是以上两个原因,使得风险喜好者对火灾的防范采取不作为或者应付的心态。这就给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问题,尽管消防监督对风险喜好者这种侥幸心理具有一定的矫正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的消防监督作为外部监督,其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外部监督不能从监督客体内部产生激励和推动作用,所以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也正基于此,本文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基于风险偏好理论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三、基于风险偏好理论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一)继续加强对消防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力度。宣传教育对人的观念和习惯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作用,对于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的防范识别、灾难发生时的自救等等,都会对人们的消防偏好产生一定的影响,提高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但是消防宣传教育一定要有所创新:首先,逐步实施消防教育的法律化并落到实处。应对消防宣传教育进行立法,把消防宣传教育逐步纳入法律轨道,使接受消防教育带有强制性。从小抓起,使消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并成为学生们的必修课程。不应流于形式,只发给学生教材,而不安排课程;其次,创新教育形式,教育心理学中有个“护花”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一个花园,如果都用禁止性、惩戒性的标语来阻止游客采摘花朵,不但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采摘的人会更多,但换上温情式的宣传标语后,游客遵守的自觉性就大大提升。这个理论在消防安全宣传中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要注重细微默化受众。心理学上有一个“破窗”理论,这个理论认为:如果一座大楼的一块玻璃破了而没有马上修好,那么人们会认为大楼无人照管,不久以后所有的窗玻璃可能就会被打破。这说明了一种从众现象和个人行为对群体的潜在影响力,在消防安全宣传时一定要避免,一方面在大张旗鼓的宣传;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违规小事”漠视处理。

(二)创新消防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对于风险厌恶者,除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其对消防安全隐患的小概率事件的重新界定,另一种方式就是增加小概率事件发生带来的损益,比如购买彩票中奖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是由于其巨大的收益,所以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去并乐此不疲,因此在创新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应该将消防安全的参与绩效与经济利益挂钩。具体的做法可以借鉴美国、日本等国的做法。即将消防安全保险纳入保险体系,并将保费设置、其他社会信用评价等和消防参与绩效结合起来。

对于个体,可以采取以家庭为单位,根据家庭财产状况,设置保费比率,同时创新保险方式,比如以往的保险是一旦发生约定事项(一般是意外事故),即进行赔付,但是消防保险应该一方面继续按照这样的规定处理,另一方面对于参与消防安全管理,并取得成效者,将保费作为基金形式,可以计息,转入下年消防保费使用。并将家庭消防安全参与绩效、社区消防安全绩效和家庭个人贷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评定联系起来。

对于企业来说,同样按照这样的思路展开,将企业消防安全绩效和税收减免、驰名商标等评定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和惩戒手段结合起来,以达到矫正各个社会主体对火灾风险的偏好。

(三)从政府的角度: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健康绿色政绩观。责权利结合,与非盈利部门的合作。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转都需要有清晰、准确的评价标准。尽管确定一个准确的评价体系是十分困难的,但是经济学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给出了建立消防安全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这就要运用数学的方法建立有效的模型,同时大力发展性能化设计和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循序渐进地构建消防安全评价体系,并将消防安全预防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与安全评价体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主要参考文献:

[1]白暴力.微观经济理论[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吴育华,杜纲.管理科学基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Z].2008.

猜你喜欢
风险偏好政策建议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基于决策者风险偏好的二级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