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内涝防治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2017-07-09 08:54陈帮茂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6期
关键词:防治

陈帮茂

摘 要:连续性降水或强降水超出城市排水能力造成的积水灾害即城市内涝。为了更好的对城市内涝进行防治,需要对弹性排水理论进行有效应用,从海绵城市建设入手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城市内涝灾害等问题进行处理。本文对城市内涝特点、成因等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特点和成因对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工作进行研究,以期为城市内涝防治及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内涝;防治;海绵城市建设

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严重,城市热岛效应问题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许多城市出现极端天气,并且城市内积水逐渐增加,致使内涝问题出现频率增加。为了更好的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对城市内涝问题进行有效防治,城市建设及规划人员需要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合理应用,对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内容加强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合理的运用至实际工作中,为城市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研究

(一)内涝发生区域的特点

内涝问题在城市低洼区域发生频率较高,在强降雨或连续性降水之后,雨水聚集在低洼区域,低洼区域附近可能存在大范围不透水表面,对地表径流运动阻力进行减少,进而以较高的速度到达低洼区域,产生内涝问题。另外,部分老城区同样为此类问题的高发区,过去对老城区管网进行规划设计时,相应的标准较低,并且管网运行时间过长,积水问题的出现几率增加。绿地能够产生较大的径流阻力,但是其面积较小且独立存在,无法与不透水表面进行更好的联系,在雨水滞留等方面的工作中無法更好的发挥作用;河湖水系在排水、蓄滞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然而城市内河湖水系不多,分布不均,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利用。通过上述分析人们能够对内涝发生区域特点进行总结:内涝区域径流调蓄能力不高、自然要素被阻断,排水管网建设时相应的设计标准较低,城市面积迅速扩张以及排水能力不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等。

(二)城市内涝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半数以上的城市均发生过内涝问题,且其中某些城市的内涝发生次数超过3次,由此可见城市内涝防治工作已经变得更加重要。从宏观的角度对内涝成因进行分析,发现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的出现及暴雨的发生等为其重要成因,并且城市水文、地理等方面的因素也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地形地貌一类因素和内涝问题具有较大联系,在地形复杂、地势较低、渗水性一般的区域内涝问题发生频率更高,此外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深使不透水面积有所增加,对原有城市水文系统、雨水通行等方面能力造成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同样为内涝问题成因。

二、基于城市内涝防治的海绵城市建设措施

针对城市内涝发生区域的特点、城市内涝成因等内容,对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工作进行具体分析:

(一)对海绵城市内涵进行正确理解,通过适宜的措施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部分民众对海绵城市内涵的认识有所偏差,仅能够将海绵城市理论和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处理进行联系;也有部分民众在商家误导下将海绵城市简单的理解为一片绿地、一块透水砖等,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产生一定限制。为了更好的完成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规划设计人员需要遵照“因地制宜”原则进行建设,例如部分北方城市缺水,便将海绵城市建设的侧重点放在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的工作中,而部分南方城市降水过多,存在内涝问题时,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侧重点放在控制径流外排工作中。

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依靠更多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规划设计人员需要避免原有水文特征等受到影响,对雨水“排”、“用”、“净”、“渗”、“滞”等方面有机组合,对涵盖建筑、道路、绿化、排水等内容的系统工程进行建设完善,通过多种措施的融合,能够避免使用其中一种措施出现的局限性,对海绵城市功能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建设过程中需要气候、城市实际情况等方面问题进行考虑,避免出现生硬模仿成功案例的情况,例如,多雨城市中为了对城市内涝问题进行防治,规划设计人员将建设重点放在深层蓄水措施、排水净水系统建设、河湖水系修复及保护工作中,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对城市雨水管网、绿地、河湖水系等方面进行组合优化利用

第一,切实落实城市河网水系梳理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径流量逐渐增加,对蓄水空间、排水通道方面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然而部分城市发展违背上述规律,为获取更多土地出现大量填埋河流水系的情况,对城市排洪能力产生一定影响;河流截弯取直等行为导致河道丧失原有自然属性及生态功能,进而产生内涝问题。基于此,需要对河网水系进行科学规划,为流域行洪、区域排涝等工作提供载体,对湖泊、支流等水体库容作用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做好河道疏通及河网密度增加等方面工作,对洪泛湿地、堤岸等方面的蓄水功能进行利用,为洪峰流量的降低、洪水汇流速度的减缓提供更多支持,实现城市内涝防治的目标。

第二,对绿地进行充分利用。绿地不仅具有改善生态环境、休闲娱乐方面的功能,并且能够为内涝防治、雨水处理等方面工作提供支持:首先,通过点状绿地能够对雨洪源头问题进行更好的控制,虽然单独个体作用有限,但是通过积少成多能够引起质变,对雨水进行有效吸收进而对雨水径流量进行控制,对附近不透水地面积水进行接纳,为汇流速度的控制等奠定基础,对内涝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其次,对现有公园绿地进行适当改造,为雨水接纳提供支持,进而实现雨水不外排、减少城市管网压力的目标,并且可将外源雨水用作公园景观用水。再次,在城市低洼区域建设公园,实现绿地蓄存雨水的目的。最后,对条形绿地作用进行充分发挥。

第三,对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进行充分利用。排水管网对内涝问题处理具有较大的帮助,可以被视为是小排水系统中的关键组成。内涝问题一般为局部问题,并且在灾害性天气下较为常见,为了使管网系统更好的发挥作用,需要对其清洁疏通工作产生更多重视,避免管网基本功能受到影响,降低人为因素导致内涝问题发生的几率。至于新城区方面而言,需要对管网建设标准进行提升,对天然水系进行更多的保留为其排水管道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并且实现对排水管网系统干管长度缩减的目标,减少管网造价及维护管理等方面费用。此外需要使管网方面和绿地、水系进行更好的配合,提高雨水管网系统效果,将内涝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总而言之,通过上述措施能够对大排水系统进行构建、对小排水系统、微排水系统等进行完善,为城市内涝防治及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更多支持。

结束语:

总结全文,为了对城市内涝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对城市洪涝灾害治理效益进行提升,需要对传统防洪排涝思维进行调整,秉承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上文已经对城市内涝原因、特点等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并且结合这些内容对海绵城市建设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城市规划设计人员能够综合各个相关学科知识及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策略对内涝问题进行防治,促进城市发展和建设速度的加快。

参考文献:

[1]林明霞.基于城市内涝防治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J].四川水泥,2016(10):195-195.

[2]路长青.结合海绵城市减少浅析城市内涝防治[J].低碳世界,2016(17):57-58.

[3]饶俊成,朱易春,李齐佳等.福寿沟建设理念对于现代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J].人民长江,2016,47(24):32-35,54.

[4]赵江.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内涝防治探索——以镇江市为例[J].园林,2015(7):26-31.

[5]张雅静,温茵茵.建设"海绵城市" 标本兼治"内涝病"——以武汉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6(25):26-27.

猜你喜欢
防治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