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的核心目标—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2017-07-09 19:55
中国学校体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足球体育

本刊记者

中国学校体育:作为一名教育行政管理者,您认为体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体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任国安:事实上,我除了是一名教育行政管理者,同时也是体育行政管理者。江北区教育局和体育局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这样的机构设置,体现出了教体结合的理念,这也是我本人非常认同的。“体育”这个词,外延越来越广,但与教育关系紧密,它最初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Physical education”,就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教育是它的本质属性。所以,谈体育,就一定离不开教育,而谈教育,也绝不能忽略体育。

多年前,我们评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现在,虽然这种特定称谓有了变化,但是其核心的评价标准是不会变的,因为人本身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体育、教育(包括文化知识和品德教育)支撑着这三种属性所对应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因此,学校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基地,学校体育必须和文化教育、品德教育拥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虽然现在我们对学校体育越来越重视,但是在意识上,依然有当成单项工作抓的现象。学生身体健康,当然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是体育对智育、德育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被轻视了。美国学者E·詹森在《基于脑的学习》一书中“运动与促进学业”章节记录了多组科学家试验得出的一致结论:体育锻炼能有效提升记忆力,经常锻炼的学生学业水平优于其他学生。而体育和德育的关系在学校教育中更为密切,因为最能体现一个学生、一個班级规范意识、集体意识的就是体育课。面对规则意识强的班级,课堂教学会非常顺利,反之,可能连教学任务都完不成。同时,体育又是培养这些意识的最佳载体之一,公平竞争、团结合作、勇敢坚强等一系列优良品质都涵盖在体育精神之中,学校运动会就是展现学生健康向上精神风貌的最大平台。所以,我认为体育和德育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毛泽东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到,体育足以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这一论述不可谓不经典。

中国学校体育:江北区近几年在学校体育工作方面有些哪些主要成绩?在学校体育工作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举措?

任国安:近年来我区学校体育工作的进展可以用3句话概括:学生体质全面提升,特色布局更加完善,竞技成绩实现突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坚持严格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高标准建设体育设施,配齐配足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全面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保持在93%以上。二是推进“体质发展+项目教学”的课程改革,加快打造“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布局。出台了《江北区星级体育特色项目评选办法》,在学校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一校一品”的布局,以推广三大球为重点,同时推广手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易于普及的运动项目,为校园生活和文化带来新的气象。10余所学校的体育特色项目形成品牌,在全市享有相当知名度,一所小学还获评首批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三是重视体育人才挖掘,优化特长生招生机制,同时强化业余训练工作的考评管理,努力提高教练员的业务水平,每年参加岗位培训或岗位继续培训的教练员人数与专职教练员比例达到50%以上。近年来,我区连续3年保持宁波市青少年比赛金牌总数前3名,女子篮球连续2年获得宁波市篮球联赛第1名。实验小学学生张雯雯在2015年、2016年全国少儿游泳锦标赛共获得13枚金牌,并打破全国少儿仰泳纪录;实验中学学生徐佳玲、陈懿在里约热内卢残奥会夺金。

中国学校体育:当前,一些行政领导或者校长在谈到学校体育工作成绩时较多地谈到校运动队的竞技成绩,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任国安:体育竞赛水平是衡量学校体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背后凝聚着体育教师和学生运动员的长期努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所学校体育工作的水平。取得一定的成绩,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将竞技训练作为学校体育的重点,将主要精力放在少数体育特长生培养上,则是学校体育异化为金牌主义的表现,带来的结果就是对体育课堂、体育课外活动的不重视和不规范,导致学生参与体育的动机不明、热情不足。培养了一小簇体育尖子生,却造成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敬而远之,背离了体育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育人宗旨。

学校体育的目标应该是完善体质健康教育标准和模式,以强健的身体为基础,让学生掌握强健身心的理论、手段和方法,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受益终生。学校体育的重点应该是全员参与、保证基础、发挥特长:一是要上好体育课,保质保量完成课程计划,实现教育目标,保障基础的体能训练和技能教学;二是要是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科学合理地搭建特长类拓展课程、体锻课、大课间、体育社团、兴趣小组等平台,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为学生特长发展或形成长期爱好提供支持。为此,我区给学校体育设定的一个重点目标是力争使每位学生掌握2项基本体育技能,既突出全员参与的要求,又体现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的主旨。同时,在目标管理考核中,突出全员性、基础性指标,弱化竞技成绩指标,树立起了契合发展目标、较为科学的导向体系。

中国学校体育:近两年校园足球从以体育部门主导过渡到以教育部门为主导,作为教育部门的行政负责人,您怎么看待这种变化,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的校园足球工作重点应该是什么?

任国安:校园足球除了能解决我国足球人口萎缩的问题,本身更是一种完善素质教育、推进综合育人的载体。学校的场地资源丰富,学生兴趣容易调动,教育部门推进校园足球工作责无旁贷,同时又有先天优势,以教育部门主导校园足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发展足球事业追本溯源的深刻分析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作为教育行政工作者,我认为首先要树立5个意识:一是全局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振兴足球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融合意识,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足球运动的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促进与学校教育和文化的融合;三是适度意识,要保护学生的兴趣,以爱好为导向,不搞“一刀切”,不政绩化、应试化;四是服务意识,对校园足球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智力支持;五是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加速推进校园足球的有效途径。在这5个意识引领下,重点要落实资金保障、课时保障、师资保障,同时也要做好宣传工作,努力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2016年,我区设立了足球专项经费,2017年该项经费预算有较大幅度提升。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我们在推进校园足球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如实行区级比赛“一年两赛制”,其中一赛为比赛进校园,要求主办学校必须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以及配备啦啦队和解说员;另一赛为赛会制,集中到区足球基地打联赛。另外,我们及时推出校园足球考核评估方案,指标涉及组织机构建设、足球人口保证、经费保证、教练员配备、训练计划落实、设施设备保障、档案管理、教师培训、足球文化建设等,使足球进课堂、足球进大课间、班班有比赛、班班有球队成为“硬配”。我们还向家长征集足球礼仪三字经,强化踢球先学礼、争做勇士与学做绅士等观念,最大程度地保证参与面和足球知识普及的同时,倡导育人为先的踢球理念。此外,社会办训也有新突破,2015年12月,杭州绿城足球学校在我区江北外国语学校成立了训练基地,绿城专业足球教练员入驻学校,这在我市还属首例。此外,还引进日本青训体系,吸引原中国女足队员庄然投身我区少儿足球教学与训练,在多股力量支持下,我区校园足球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中国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建设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来保障,江北区在经费上如何予以保障?

任国安:近年来,我区加快打造高标准、现代化校园,学校规划、设计均充分考虑学校体育发展需求,体育器材除按照省一类标准配备之外,全区30所中小学全部建成200米以上塑胶环形跑道,并建有球类馆28个、游泳馆5个。为促进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我们建立了体育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主要保障体育教师外出参加业务培训、组织区域教科研活动,每年聘请专家对体育教师进行业务指导,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省内外教科研活动等。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名优教师专项奖补资金和学校体育奖励资金等,以鼓励名优骨干体育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探索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发挥带头引领作用,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对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区教育局建立了体育装备经费、体育特色项目经费、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经费和非奥项目活动开展经费等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并逐年增加。

中国学校体育:江北区的体育师资尤其是小学体育师资配备情况如何?另外,在体育教师大课间操及课外训练的课时或者工作量核算方面,能否给予他们和其他学科一样的相应待遇?

任国安:近几年,在配齐配足体育教师、保障学校体育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每年招聘体育教师,逐年增加专业教师的数量,强化学校体育特色。今年,我区又新增10名有专项特长的体育教师。同时,我们不断强化师资培育,打造了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突出的体育教师队伍。目前,我区157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有高级教师18人,研究生学历12人,市名教师、市骨干教师、区名教师各1人,市级教坛新秀8人,区骨干教师12人,名优教师均匀分布于城乡学校。此外,在近年各类教学能力评比中,有5名教师获得省级名次,其中一等奖3名,市级基本功比赛一等奖8名,市级优质课一等奖7名。而对于大课间操及课外训练的工作量核算,以及教师的服装补助这些“保基本”的基础工作,我们全部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加以落实,保证了体育教师在事业上的积极性。

中国学校体育:国办发〔2016〕27号文件要求各地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加强学校体育督导检查和行政问责机制。这个文件的出台对像您这样的教育行政负责人有什么影响?您自身有哪些感受?区里针对这样的要求对学校负责人有没有针对性的新举措或要求?

任国安:国家出台该意见,是为了督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一步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切实保障投入和课程改革,而我们始终坚持体育是教育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一理念。长期以来,在对学校的目标管理考核中,保证德、智、体指标分值基本持平,以体现我们的育人观和发展观;同时,我们充分发挥责任督学作用,加强对规范办学行为的专项督查,其中,《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落实情况,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都是重点督查项目;此外,我们即将出台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将通过完善机制、划清红线、夯实基础,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

相对于考核,我认为文件中提出的具体意见更需要教育行政工作人员关注,如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和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质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体育教学资源、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等,思考和探索这些扬长补短的有效途径更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学校体育:下一步江北区学校体育工作有哪些新的目标,您对江北区的学校体育又有怎么样的期待?

任国安:我认为,让每个学生掌握2项基本体育技能,并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这个核心目标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进一步坚定理念,改革创新,在局部工作上努力实现突破。首先是要让校园体育回归课堂,深度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构建基础性和拓展性课程体系,优化课堂教学和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让学生通过课堂,熟悉体育、爱上体育;其次是进一步配强师资,尤其是在大力发展拓展课程、特色课程的背景下,要加大对专项、专业教育人才的引進培养力度,满足学生多元的体育学习需求;再次是做实“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特色建设,着眼于项目的广泛开展和扎实推进,实现人人能参赛、班班有队伍、校校有联赛,进而真正凸显“品质”优势。我期望江北的学校体育在促进强身健体的同时,能切实发挥出完善人格、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能成为最具正能量的群体,学生能够以健康的身体和心态走向广阔的社会,以积极的态度开拓属于自己的天地。

任国安简介:中共党员,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体育局)局长、党委书记;曾荣获“王宽诚育才奖”、省级优秀青年教师、宁波市创建港城文明先进工作者、宁波市首批名校长、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足球体育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我们的“体育梦”
认识足球(一)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