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适应期新教师课堂管理策略的探索

2017-07-09 22:42夏丽慧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适应期笔者管理

夏丽慧

一、概念的界定

(一)适应期新教师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般经历着适应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适应期新教师一般是指从师范院校毕业、正式任教的新教师和教龄在三年及以内的青年教师。工作的头三年,正是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起始期,也是关键期。

(二)课堂管理策略

传统观点认为,课堂管理策略就是处理学生纪律问题的方法。实际上,课堂纪律管理并不等同于课堂管理,二者从适用对象来说,有较大区别。纪律管理是针对学生行为的标准,而课堂管理是教师管理学生课堂学习的行为和活动。换言之,课堂管理策略就是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率,采取的各种处理学生问题行为的方式和方法。

二、问题的提出

卡罗尔·西蒙·温斯坦在《小学课堂管理》一书中指出:课堂管理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关键的因素——比学生的总体智力水平、已有的知识基础、家庭背景、学习动机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都重要。赫尔巴特也曾说过,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缓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石。而适应期新教师刚刚从学生身份过渡到教师身份,面对工作生活节奏与人际交往环境的巨变, 往往无法在短时期内把自己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完全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本身的知识结构与教学实际需要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他们需要时间、耐心,尤其是良好的课堂管理策略,去缩短适应期的长度,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积极转换。

三、策略的探索

(一)完成身份转化,尽快适应工作节奏

以笔者为例,工作头一个月巨大的工作强度与快节奏,已经疲于奔命,自我管理与适应才是第一步。真实地再现一位小学新教师的24小时:6:30起床,7:10早饭,7:30早自修,7:55教师早操,8:10-8:50第一节语文课,9:00—9:40批改家长联系本和回家作业,10:10-10:55管理眼保健操,上第三节课,11:05—12:15给全班孩子分中饭,自己就餐。12:15—13:00设计回家作业,用拼音写在黑板上,请全班孩子认真抄写好。中间穿插作业订正。13:05-13:20谈话课,13:30-14:10为教师活动做准备,抓紧批改作业。14:20-15:05参加活动。15:15-16:00上课。16:00-16:50学生做值日,个别家长交流或者个别学生谈话。17:00-17:30晚餐,17:30-18:00饭后散步,休息。18:00-21:30或家访,或电访,或作业批改,或备明天2-3课时的课。21:30-22:30放松,准备休息。然后,又是新的一天。周而复始,一天又一天。

这样高强度工作量的背后,需要一名专业化的教师来支撑。而从大学生时代刚完成身份转化的适应期新教师其实到新单位报到那天起,只是从形式上完成了身份转变,但因为自我管理都还在调适期,课堂管理就彻底沦为空谈。如何寻找空挡,利用碎片时间,穿插消化每天的工作量,挤出备课时间与休息时间,是每位适应期新教师在工作第一个月不得不面对的首要问题。以笔者为例,在管理早自修的时候,穿插《家长联系本》的批改与回复;在饭后与午间管理正式开始之间的缝隙,穿插个别存在问题行为孩子的家长电话反馈;在大课间活动时间,穿插个别交流,利用2-3分钟时间和班级内需要重要关注的有问题行为的孩子沟通,把握其思想动态与心理,将课堂管理的不稳定因素消弭于无形或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等等。就想鲁迅先生说的,时间像海绵,挤挤总会有的。适应期新教师首先就要学会挤海绵。

(二)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学生

还是以自己为例,曾经的曾经,笔者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单纯柔软如春日暖阳般照耀孩子心田的好老师,绝对不能冲孩子们发火或生气。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孩子们是很喜欢笔者,但是,笔者不喜欢他们上课的无序。当时,笔者没去琢磨“课堂管理”这个字眼,所用的唯一法宝就是三尺讲台上一根用作教鞭的米尺。个别吵,就站到他旁边拍拍肩膀;小撮吵,就停下来瞪上一眼;半数吵,就用米尺敲讲台。这个简单易操作的方法,并没有违背笔者的初衷,笔者也的确没有,至少形式上没有冲孩子们们发火吧。自我安慰着,也且试且行。但是,新老师的公开课机会特别得多,笔者的这根米尺,也许私下是宝,但总登不上大雅之堂。公开课上怎么办?这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笔者都在对公开课课堂常规的忧惧中度过。笔者的能量只够在公开课前用奖励和鼓励来哄孩子们对付一两节,但于日常课堂教学来说,并无裨益。笔者想管来着,但也不知道从何入手。向同年级的老师也请教过,但是,各人各法,照搬照抄似乎在我们班总是“水土不服”。唯一的收获是,笔者终于明白自己的学生,那拨刚满六周岁的宝贝是不会主动服管的,你且等着接招吧。

这可能与前面提到的面临新的工作生活环境,需要逐步适应,将主要精力放在适应环境、开展工作上,没多余的时间去了解学生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个阶段的适应期新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不够,在思想上不重视备学生,导致对学生的了解是想当然的、片面的。调整铃声响,学生就等着老师来上课的想当然心态,尽快适应你的授课对象是关键。以小学一年级生为例,孩子们普遍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随意说话现象严重。80%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70%的孩子不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60%随意说话现象严重,他们急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往往喊着“老师我”,有抢答现象。坐姿也不端正,需要教师反复提醒。这就是学生的现状,也是教师教育的起点。只有真正调整好心态,备好学生,才能管理好课堂,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控制情绪,尽快适应工作常态

笔者就曾在自己的教育随笔中抒发感慨与困惑:名人火一把,可以赚进许多money;凡人火一把,有时只会徒增烦恼;那小老师火一把呢?情绪低落,威信打折。收获的却只是孩子们短时期安分一阵子?是人都会犯错,犯错也会有反复。但是,反复频率别太高,可以吗?老师知道,40分钟端端正正坐着很累,所以,下课铃声响了,老师不拖堂,按时下课就是对你无言的安慰。老师知道,脱口而出只是积极插嘴的一种表现方式,所以,只要你嘴里说的与课文相关,老师都第一个请你,让你多些拿奖励卡的机会就是对你最好的鼓励。老师还知道,与四邻说句无关课堂的悄悄话,除了有宣泄的快意,也许还有老师刚巧没发现的窃喜,所以,老师都会安静等待一会,让你知道其实你没有那份“预料中”的幸运,课堂内突然的静默是老师最后的理解与包容……光温柔不行,光严厉不行,那么时而温柔,时而严厉?那到底“什么时候温柔,什么时候严厉呢”?……

适应期新教师在工作中往往把自身与学生作理想化的描述,对职业充满着热情与向往,急着想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调控学生的情感,但又很容易受学生情绪的影响而无法自拔:会因为学生的精彩表现而兴高采烈,也可能会因为学生的不认真听讲而一蹶不振,情绪波动较大;面对突发事件时,更是加剧了情绪的恶化。容易冲动,往往控制不住情绪,常常会因为课堂上有人插嘴、做小动作、大喊大叫等不良行为停下课来批评学生,脱离原本教学活动预设进程。其实,教育工作具有极强的情景性、互动性,教师对自身的情绪需要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能母爱泛滥无原则,也不能急功近利失平和。

(四)总结经验,制定课堂管理办法

工作大半年后,笔者才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课堂管理到底是什么?只是凭着一番唾沫四溅的苦口婆心,还是一颗爱生为生的初心?大学四年,所有的师范生都在为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技能而准备,可导师似乎忘记告诉我们,那拨小淘气并没有时刻准备着像嗷嗷待哺的雏鸟来等我喂食。也许,鸟妈妈想喂,可是,小鸟调皮贪玩,还不想吃;或者,幼鸟们只是想先玩会儿,等到饿了再吃。很单纯的想法,没有捣乱的念头。但是,教师的教学进度摆在那,你又有多少时间去等他们感觉到饿意呢?尤其是,那些许几个,只要有的玩,不吃饭都没关系的主呢。 从自身入手,笔者首先是收起了不管学生表现好坏都努力维持的一张笑脸。毕竟,孩子们很懂得察颜观色,如果他犯了错,你还是和风细雨。偶尔为之,学生觉得你亲切;长此以往,学生觉得你好说话、没脾气,反倒不利于孩子们端正自己的言行。既然教师的出发点是教育引导孩子,那就放弃自己之前的理想化愿景,务实着地,做个令行禁止的严师为先。其次,笔者开始钻研教材,看网上教案,进行对比,改进自己的教学。期待用自己的精细的备课去吸引孩子,延长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再次,笔者还开始有意识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语言,重复性的、拖沓的语言不说,口头禅等尽量少说。教学语言的精炼也有助于孩子们集中注意力。此外,在课堂上,也要有教学机智。哪些人、哪些问题可能会令课堂效率降低,应预先做好伏笔。

当然,对于个别特别皮的孩子,笔者还需要特事特办。底子太差,没有家长辅导,基础也很薄弱的孩子,课堂上要求能听20分钟。同时,在难度较大的讨论环节给其布置基础抄写作业,既能维持课堂纪律,又能帮助其巩固基础知识。习惯太差,家长宠上天,喜欢随意插嘴的孩子,在事先了解的基础上,师生达成君子协议—听20分钟课,后半节课若想讲话,也的确无法自控,就看书。书可以是教材,也可以是课外书,但不能是漫画书。这样,在维持大范围的教学秩序的同时,可以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加强随文识字。而对于一般不算怪的普通孩子,严格奖惩制度,发言几次拿奖励卡,多少张奖励卡兑换相应星级的喜报。过程规范,操作及时,从鼓励的角度来引导。一个学期坚持下来,慢慢的,课堂开始沉静下来了。我的孩子们可以热烈地讨论,也可以静静地诵读。

最后,笔者开始更新自己的理念: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制度。那同样的理论套用到课堂管理上,是不是也适用呢?利用学校一班一品申报契机,以“棋”为载体,建立班级“棋”文化。众所周知,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孕育的瑰宝,是一项集智力、趣味、竞技、修养为一身的高雅运动。棋品,即人品。教师在尊重孩子们象棋爱好的基础上,依托象棋本身“落子无悔”的游戏规则,在无数次的对弈实战中,帮助孩子树立只有遵规守纪才能战胜敌人的意识。反复强调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律性,班级学习纪律得到了保障,教师的课堂管理也逐渐向学生的自我管理过渡。

除此之外,笔者奉行“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原则,抓住一切机会去了解学生,尤其是有需要的学生。内心真诚地期望自己能够在分析这些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原因后,洞悉行为背后的成因。笔者认为,能理解课堂管理拦路虎们的心理了,也就找到了课堂管理的金钥匙。每周一次如约在学校心理辅导站接待来访学生,帮助学生疏导情绪,释放压力。同时,利用业余时间,我还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如:浙江省心理健康C证培训,沙盘游戏培训班等。这些看似与课堂管理无关的工作,既能帮助自身调节身心,也能让孩子们通过来心理辅导站与我交流,散发生命的阳光。

四、结尾思考

真正淌过适应期的河,笔者才真正认同:出色的课堂管理不仅意味着,教师已经使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并能在不良行为发生时采取有效地干预措施;而且意味着,课堂总是持续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整个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维持纪律的措施),都是为了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达到最高程度,而不只为了将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

只想告诉适应期的新教师:其实,教师这个职业的崇高,不仅仅因为它予人知识,启迪智慧,更重要的是,予己责任,不断完善。只要你能从课堂常规管理和课堂问题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备好学生备好自己,早晚都能探索出一套符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小学课堂管理策略。教育的意义也许就是教书育人与自我教育共存。背上你的班,继续出发吧!

猜你喜欢
适应期笔者管理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一年级小学生适应期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探寻高一学生如何顺利度过数学“适应期”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女教师产后返岗适应期的“危”与“机”*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