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谱在脑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7-07-10 10:28东巍山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波谱青海省胶质瘤

东巍山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人民医院CT MRI室 青海省海东地区市互助土族自治县 810500

核磁共振波谱在脑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东巍山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人民医院CT MRI室 青海省海东地区市互助土族自治县 810500

目的:评价核磁共振波谱在脑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2月~2016年8月,医院神经外科接待的脑内肿瘤患者84例,纳入肿瘤组,同期诊断为良性病灶的疾病42例,非肿瘤组,另外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纳入对照组。结果:脑内肿瘤组Cho/Crgap与对照组、低于非肿瘤组,脑内肿瘤组NAA/Cho高于非肿瘤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颅内肿瘤以及恶性肿瘤患者NAA/Cr、Cho/Cr与低级别颅内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谱成像辅助诊断符合率(142/146),高于单纯的MRI诊断(130/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核磁共振波谱,可进行鉴别诊断以及判断肿瘤分级。

脑内肿瘤;核磁共振波谱;诊断

MRI是诊断颅内肿瘤的首选方法,磁共振波谱成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利用核磁共振以及化学位移作用对活体组织器官进行定性以及定量分析的一种化学分析技术[1]。本次研究尝试评价核磁共振波谱在脑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2月~2016年8月,医院神经外科接待的脑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手术病理诊断确诊;②知情同意;③临床资料完整。其中共诊断治疗恶性肿瘤84例,其中男51例、女34例,年龄6 ~71岁、平均(45.7 ± 13.6)岁。纳入肿瘤组。术后病理证实:脑胶质瘤34例,脑膜瘤20例,转移瘤18例,其他12例。同期诊断为良性病灶的疾病42例,非肿瘤组,包括寄生虫病、血管瘤,其中男11~74岁,平均(43.0±12.5)岁。另外选择健康志愿者2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18~63岁,平均(43.2±8.5)岁。对照组纳入标准:①体检正常;②无颅脑病史,如脑膜炎、脑卒中。

1.2 方法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IH-MRS)自动预扫描完成匀场及水抑制,根据病灶特征确定感兴趣区,保证能够涵盖肿瘤实质区、肿瘤周围区和对侧正常脑组织。对采集图像进行处理,观察各代谢产物变化情况,包括萘乙酸(NAA)、胆碱(Cho)、乳酸(Lac)和谷氨酸(Glx),同时计算各代谢产物与肌酸(creatine,Cr)的峰下面积比值等指标。所有资料交给2名医师,分别独立判断病灶是否为高级病变或恶性肿瘤。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者NAA/Cr、Cho/Cr、NAA/Cho采用(Mena±SD)符号()表示,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率符号n、%表示,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脑内肿瘤组Cho/Crgap与对照组、低于非肿瘤组,脑内肿瘤组NAA/Cho高于非肿瘤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高级别颅内肿瘤以及恶性肿瘤患者NAA/Cr、Cho/Cr、NAA/Cho实体部分分别为(0.93±0.15)、(1.94±0.32)、(0.51±0.13),低级别颅内肿瘤则为(0.63±0.12)、(2.52±0.25)、(0.41±0.15),高级别颅内肿瘤以及恶性肿瘤患者NAA/Cr、Cho/Cr与低级别颅内肿瘤差异有统计学义(P<0.05)。波谱成像辅助诊断符合率(142/146),高于单纯的MRI诊断(130/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脑内肿瘤组、非肿瘤组与对照组IH-MRS检查指标对比()

表1:脑内肿瘤组、非肿瘤组与对照组IH-MRS检查指标对比()

注:NAA/Cr-萘乙酸/肌酸;Cho/Cr-胆碱/肌酸;NAA/Cho-萘乙酸/胆碱

组别 肿瘤类型 n NAA/Cr Cho/Cr NAA/Cho脑内肿瘤组胶质瘤 34 1.23±0.15 1.34±0.43 0.83±0.43脑膜瘤 20 1.65±0.26 0.93±0.31 1.46±0.23转移瘤 18 1.72±0.21 1.05±0.22 1.45±0.52其他 12 1.53±0.31 1.14±0.25 1.14±0.38合计 84 1.48±0.35 1.15±0.25 1.16±0.43非肿瘤组 42 1.53±0.43 1.25±0.23 0.94±0.43对照组 20 1.35±0.23 0.91±0.56 1.53±0.35

3 讨论

磁共振波谱能够反映组织分子化学、几何变化,从而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2]。本次研究显示,波谱成像辅助诊断符合率(142/146),高于单纯的MRI诊断(130/146)(P<0.05),不同病灶的NAA/Cr、Cho/ Cr、NAA/Cho等指标差异是鉴别诊断的主要依据。MRS扫描信号幅值和重建后的波谱合成峰、扫描过程中的共振原子核数与物质数量成正相关,这样峰值及其模式便能够直接反映被扫描区域的代谢物含量[3]。

4 小结

在脑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核磁共振波谱,可进行鉴别诊断以及判断肿瘤分级。

[1]刘勇,陈正君,罗丽等.CT/MRI在小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01):33-35.

[2]陈兵,李辉,李春花等.扩散加权成像和波谱分析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37(03):272-276.

[3]朱亮飞,田国忠,刘广义等.磁共振波谱成像结合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胶质瘤及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9):3731-3733

东巍山,大学专科学历。现为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人民医院CT MRI室主治医生。

猜你喜欢
波谱青海省胶质瘤
盐酸四环素中可交换氢和氢键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TGIF2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
波谱法在覆铜板及印制电路板研究中的应用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Sox2和Oct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