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杂文

2017-07-10 18:37方彩云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杂文手法

方彩云

杂文是与诗歌、散文、小说等并驾齐驱的一种文体,它短小精悍,语言精炼;取材宽泛,形式多样,一般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常用形象化、文学性的语言阐述某一现象,申说某一观点。杂文可以赞赏,可以斥责,可以描写,小到草木鱼虫,大到乾坤万物,都可以为文。社会形态生计、事情动态、日常办公、政论、时论、世态感悟、随笔、小述评、札记等,都可归于杂文。杂文本质上是说理的,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去阅读杂文;杂文又是形象地说理的,因此又要运用形象思维去阅读杂文。

下面,我们就从两个方面展开阅读。

一、把握文本

1.要了解杂文内容的针对性。即了解它是什么时候写的,是针对什么人、什么事写的。

2.要注意杂文写法和取材的一般特征,特别是说理的形象性。杂文的一般写法是“从实入手,以实论虚”,即从一个人、一桩事,甚至一句话、一首诗、一条谚语、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段传说入手,通过对照、联想、借喻、 类比等方法来揭示隐藏在里面的意义。杂文取材的一般特征是“大中取小,小中见大”,即从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中选取一个侧面或一点来做文章,“从一滴水里看世界”。

3.找准“观点”。杂文虽然以批驳为主,但是批駁的同时,也会树立正确的观点。既然是批判,那么它一定会持有与批判对象相反或相对的观点。比如《拿来主义》在批判对待文化遗产错误态度的同时提出了“拿来”的这种做法,并且还具体地说明了“拿来”的方式。当然,很多文章并不会像《拿来主义》这样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阅读杂文时,必须弄清楚作者的认知指向。

4.品味语言。杂文的语言,正如它的形式多样一样,会因作者不同,针对的对象不同,谈论的问题不同,写作 的社会背景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我们不仅仅是要赏析语言的风趣性,更要看它幽默的背后要表达什么深刻的内容。由此可见,品味语言的落脚点仍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上,而不能只停留在“语言”层面。

二、解题技巧

1.明确方向。做题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命题人让我们干什么,然后才能有的放矢的回答问题。例如“对‘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闭关主义,你是怎样理解的?”,是在考查我们对于句子深刻含意的理解。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按照正常的答题思路去总结手法,分析内涵。

2.归纳有方。任何试题的回答都是有一定的格式的,我们不能想怎么答就怎么答。比如理解性试题,我们就要结合上下文和关键词来分析其深刻含义,而且我们还发现大多数的试题经常在有“表现手法”的词语、句子上设置问题。因此,只要是分析的题干中涉及到了表现手法,就一定要注意把手法点明,并分析其表达效果,而表达效果一般又离不开作者的情感态度。故而归纳的过程可以概括为“语境——手法——效果(情感态度)”。并且在具体的回答过程中,要分清层次,用标号(用①②③这样带圈的序号)说明你的回答。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杂文手法
拟人手法真多情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画与理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厚重感
略论消费文化视域中的艺术表现手法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
《杂文选刊》2012年12月中、下旬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