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观成败

2017-07-10 13:58张明
民间文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任安武帝汉武帝

张明

汉武帝时期,京城长安出现了一支秘密的特务机构,就像明朝的东厂和锦衣卫,办公的这些人平时要身穿绣衣,因这些人的服装上有花纹,故汉武帝给他们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绣衣使者”。绣衣是字面含义,意思是衣服上绣花纹。汉代办公人员的服装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定,一般是宽袍大袖黑衣服,“峨冠博带”讲的只是在帽子上有区别,如果遇到一位面色冰冷,衣服上绣着明亮花纹的会让人很害怕,因为只有皇帝的衣服才是绣花的。在《史记》、《汉书》中,这一机构又称“绣衣御史”、“绣衣直指”、“绣衣执法”、“绣衣使者”,有时又简谓“直指”,意即“衔命直指”,或“指事而行”。称谓不同,含义都一样,都是指受中央派遣,为皇上直接管辖,奉行“捕盗”、“治狱”等特殊使命的吏员,也就是负责代表皇上和朝廷缉捕活跃在京城的匪盗,同时负责监察官员和王公贵戚的违制行为,又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可以诛杀各地官员。

作为中央的重要“使臣”,这些人地位十分显赫,他们手持节杖和虎符,四处巡视督察,奉诏督察各地,一度非常活跃,甚至“威震州郡”,发现不法问题可代天子行事。这帮人的确很可怕,他们是最高级别的御史,所到处,如皇帝亲临。作为御史的一种,“绣衣使者”专门负责向皇上提供各类情报,可奉命逮捕任何人,有权击杀混乱朝廷的人。一般“绣衣”的官位虽然不是很显赫,且不是常设官员,但他们是汉武帝专门挑选、为办理专案特设的,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直接对皇帝负责,冷若冰霜,不讲情面。绣衣指挥使权力极大,官至廷尉,掌管全国法律,可以驳正皇上、三公提出的意见,还可逮捕、囚禁、审判有罪的诸侯王大臣。

从史料记载看,“绣衣使者”前期的职责主要是奉命“讨奸”、“治狱”,督察官员、亲贵奢侈、逾制、不法的事。他们神出鬼没,无处不在,令很多不法官员闻风丧胆。不过,绣衣使者是特殊形势下出现的特殊人群,绣衣使者不是職位,只是临时的头衔,事情做完头衔就被皇上收回了,皇上派“绣衣使者”出去办事是有特殊目的的,不会有事没事派几个绣衣使者到处去溜达,毕竟调动军队不是闹着玩的小事。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绣衣使者”的建立,是由于汉武帝晚年太过志得意满,太迷恋沉醉于权力,太害怕失去它,更害怕他人会阴谋夺取他的权力,所以设立了这么一个特务机构监督臣下,更由于识人不明,以至于被奸险小人蒙蔽,酿成惨剧,老年丧子。在他人生最后的一段,他终于为自己的行为做出深刻反省,轮台罪己。

这个“奸险小人”就是令当时人闻风丧胆的“绣衣使者”江充。汉武帝中期,邯郸有一个少年,常常躺在草地上看蓝天,有时走在路上突然抬头看天,引得路人纷纷侧目。他实在太喜欢看蓝天了,因为天太高,不是凡人上得了的,他的家人是“布衣之人,闾阎之隶”,是邯郸城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老百姓。他眼巴巴地望着蓝天,贪婪地咽着口水,寻思怎么才能在地上飞黄腾达、青云直上,将来出将入相。这个有着极强权力欲的“有志青年”,名叫江齐。

在西汉,普通百姓只有两条道路可以升官,一是荐举、征辟,官府会定期挑选品德高尚、孝行出众的子弟进入官场,但实际上,真正得到推荐的往往都是官场子弟,平民百姓几乎没有多大的希望;二是通过军功入仕。江齐长得人高马大,一表人才,头脑清晰活络,为人处世颇为得体,又写得一手好字和漂亮文章,也可称得上“燕赵之地的奇士”。虽然长得帅气,但却很单薄,苗条了,却没有气力。江齐摸摸自己肌肉欠发达的胳膊,觉得自己若是从了军,在战场上自己没有什么建树也罢了,怕的是给匈奴人升官的机会了。看来这条路风险太大,恐怕走不通了。

草根阶层想飞黄腾达不易,怎么才能上天呢?江齐冥思苦想,虽然两条路都走不通,可江齐觉着自己智商很高。他来到长安,更名江充,向朝廷告发赵太子丹恣意为害之事。汉武帝刘彻阅完大怒,下令收捕赵太子丹,废了刘丹太子地位。诉状的大胆得体给汉武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一看写状子的原来是一介平民,汉武帝便好奇地下令召见这个大胆的“平民”。这天,皇上在犬台宫召见江充,江充穿上自己设计的织丝禅衣,燕尾式的裙裾,戴上插着羽毛的步摇冠,穿戴颇有妇人意味。江充摇冠飞缨,出现在汉武帝面前。汉武帝见其身材魁梧伟岸,容貌气派,相貌堂堂,不禁暗自称奇,遂问以时政。江充早有准备,对汉武帝的提问对答如流。武帝发现这个出身卑微的年轻人头脑清晰,谈吐出色,很是欣赏,觉着他是个人才。

江充觉得机不可失,便主动请缨出使匈奴。江充的言行符合汉武帝期望中的大臣形象,给大汉朝堂带来了一股清风,他就这样轻易地出位了。从匈奴回来后,江充正式拜官直指绣衣使者。一下获得如此尊宠,一跃成为汉武帝身边的近臣,掌握诸多特权,江充一时名震京师。汉武帝交给江充的任务是让他督察贵戚近臣的言行,看看有没有僭越的,有没有过于奢侈、犯法的。终于有了机会报效皇上的知遇之恩,江充立功心切,一上任就举劾了很多人,汉武帝连连称赞他忠直,奉法不阿,而且很能办事。他负责监督贵戚和近臣任职期间,行事果决,铁面无私,专找达官显贵的麻烦,对皇亲国戚也不徇私情。一次,江充在甘泉驰道上,发现皇太子刘据的使者驶入道中,江充即遣吏扣下车马。太子知道后赶紧派人向江充赔不是,江充毫不理会,径直上奏。武帝觉得江充忠直,奉法不阿,忠心耿耿,言语也合心意,对他大加赞赏,说:“人臣当如是矣。”江充由此“大见信用,威震京师”。经过这件事,江充对官场有了深刻感悟,底层的平民要想升官并在官场上飞黄腾达,首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效忠皇帝,虽然“效忠皇帝”是切切实实的发达之道,但光和皇帝保持一致还是不够的,还要发挥能力为皇帝多办事才行。江充在为皇帝办事这方面做得不遗余力,后世的评价者说江充只会“卖直邀宠”。在任时,他把主要精力用来举发弹劾驰道犯禁的贵族,汉武帝觉得这是维护帝王尊严的大好事。江充在驰道上布下一张大网,大肆捕捉驾车驶入驰道的车马,逮捕了大批贵戚及其子弟,江充将他们押送到军中服役,列入黑名单,于是“贵戚子弟惶恐,皆见上叩头求哀,愿得入钱赎罪”。江充还严令门卫禁止达官显贵自由出入宫殿,汉武帝由此更喜欢江充了,再次破格提拔了他。

天汉年间一天中午,汉武帝正在睡觉,忽然梦见几千个手持棍棒的木头人朝他打来,把他给吓醒了。当时国内流行疫病,武帝也染上了这种病,卧床不起,他怀疑有人在诅咒他。

江充察言观色,窥得武帝有易太子之意,于是趁机邀功,他挑拨是非,上奏说皇帝生病是由巫蛊作祟引起,于是,武帝便派江充去调查这件事。“巫蛊”是一种诅咒之术,是用桐木制成小偶人,上面写上被诅咒者的名字、生辰八字等,然后施以法术和诅咒,将其埋到被诅咒者的住处。行术者相信,这样便可以将被诅咒者的灵魂控制或者摄取。

江充心狠手辣,借机诬陷平时和自己作对的人,先后杀了数万人。太子宽厚,思想、性格、风格与其父迥然不同,太子的地位与许多人的仕途息息相关,他们有意将皇上和卫太子之间的矛盾激化,从而废掉太子,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当时朝中分成了分别以武帝刘彻为中心和以太子刘据为中心的两个政治集团,君权和相权的斗争,特别是丞相对于以卫太子为首的新生力量的出现一直怀恨在心,太子刘据和江充也是对头。所以,这场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太子刘据。江充率领胡人巫师到各处掘地寻找木头人,说宫中有邪气,先从后宫中皇帝很少理会的妃嫔入手,一直搜查到卫皇后和太子刘据的住室,把事先准备好的桐木人拿出来陷害太子。此时汉武帝在甘泉宫养病,不在长安。

江充向汉武帝诬告太子,想置太子于死地。刘据想向父亲当面澄清事实,江充从中阻挠,不让太子出宫。皇太子惊恐,又无法表明清白。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七月壬午,太子忍无可忍,派自己的门客装扮成皇帝的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江充的同党苏文急忙去向汉武帝禀告,并欺骗武帝说太子起兵造反。汉武帝开始并不相信此说,派使者召太子,但使者不敢到太子那里去,回报武帝说“太子反已成,欲斩臣,臣逃归”。武帝大怒,下令丞相率兵平乱,捉拿太子。太子命舍人拿着自己的符节连夜到未央宫的长秋门,通过卫皇后的亲信向皇后讲述了事情的经过,皇后派发了中厩的战车,打开长乐宫武库的兵器,调发长乐宫的卫队,向文武大臣们宣称江充谋反。之后太子杀了江充,在上林苑烧死了和江充合谋制造巫蛊事件的胡人神巫,接着太子委任自己的宾客为将帅,将长安四市的市民约数万人强行武装起来。在发兵抵抗丞相的部队时,太子以“皇上病重、奸臣作乱”、特来肃清权奸的名义,亲自到当时负责守卫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营寨中,在北军的南门外停下车,召见任安,授给他兵符,命他调动北军,发兵支持自己。

任安拜受了兵符,当时长安城有流言说太子谋反,人们不敢归附太子,而丞相一边的兵力却不断加强。任安虽然接受了兵符却返回营中,闭门不出,一直不发兵,或许是他吃不准交战双方谁是谁非。又有一种说法,认为任安怀疑太子出示的符节是背着汉武帝所为,太子的符节一般只能调动太子宫的卫队,现在他求助皇后,他猜到太子动用符节汉武帝并不知道,可碍于太子的面子,且又有符节,符节是调动军队的虎符之命,他不便当面拒绝,在接受了太子的符节之后,只好按兵不动,静观变化。

任安,字少卿,西汉荥阳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寒,由于办事有智谋,做了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任安是司马迁的朋友,曾经写信给司马迁,叫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司马迁接到信后,犹豫再三,才写了一封著名的回信《报任安书》。

长安城中大乱,在长乐宫西门外,双方激战五日,死者数万人。最终,太子势孤力弱,兵败后逃离长安。太子向东逃到湖县,隐藏在泉鸠里。主人家境贫寒,经常织卖草鞋来奉养太子。太子有一位以前相识的人住在湖县,太子派人去找他,由于消息泄露,地方官围捕太子。太子知道自己难以逃脱,在屋中自缢而死,二位皇孙也一同遇害。

后来,汉武帝带病回京,听了奏报任安接受太子符节按兵不动的事,起先认为任安只是假装接受了兵符,絕不会附和支持太子造反,就没再追究他。任安手下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他以前曾受过任安的鞭打,怀恨在心,任安下狱之后,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他接受了太子的符节,曾答应太子出兵,听从太子的命令,并说“希望把好的军队交给我”,因此任安是太子的支持者。

武帝看了这封告发信,说:“任安是个资格很老的大臣了!他老奸巨猾,看到太子谋反的事发生,想要坐观胜败,看到谁打赢了就附和顺从谁,有二心。任安犯有很多该判死刑的罪,我曾经多次让他活下来,现在他竟心怀欺诈,有不忠之心。如此怀有二心的人,留他不得!”汉武帝认为任安“持两端”“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

太子因此事起兵败亡,事情记载在《戾园传》中。征和三年,此冤案真相渐明,武帝感悟,后悔莫及,下令将江充满门抄斩。曾对太子兵刃相加的人也陆续被杀。“巫蛊之祸”惨死无数,包括汉武帝的女儿,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都死于无辜。事后太子和皇后卫子夫都得到了平反昭雪,任安却成了千古奇冤。

汉武帝怜太子无辜,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宫殿,叫作“思子宫”,于太子被害的地方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归来望思之台”,聊寄哀思,天下闻而悲之。

猜你喜欢
任安武帝汉武帝
忘人之过的任安
《报任安书》一文的完全解读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叩问心灵,直抵生命——深读《报任安书》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古老的皮影戏
梁武帝不杀侮辱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