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花27’的选育

2017-07-10 04:19陈茹艳陈剑洪郭陞垚陈永水钟瑞春肖宇
农学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青枯病选育花生

陈茹艳 陈剑洪 郭陞垚 陈永水 钟瑞春 肖宇

摘要:为了满足生产需求,选育高产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育种中间材料‘626-2-1为母本,‘泉花327为父本,育出花生新品种‘泉花27。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5173.95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10.10%;籽仁产量3588.75kg/hm2,比对照增产7.64%。2010—2011年同时参加广西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莢果产量4082.4 kg/hm2,比对照‘桂花21增产12.17%;籽仁产量2582.25 kg/hm2,比对照增产4.71%。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901.5 kg/k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9_3%;籽仁产量2779.5 kg/km2,比对照增产13.1%。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鉴定‘泉花27高抗青枯病。‘泉花27高产高抗青枯病,于2012年通过广西和江西品种审(认)定,适合在广西、江西和福建等地推广种植。

关键词:花生;‘泉花27;选育;青枯病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17040013

0引言

花生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栽培面积占全国油料作物的1/4,总产占全国油料作物的50%以上。但华南地区人多地少,花生供需矛盾突出,尤其随着花生加工业的发展,对花生需求量逐年增加。在耕地面积有限情况下,提高花生单产是最经济有效方法。花生单产是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高产品种。花生种植效益较高,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连作现象严重,导致青枯病等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影响花生产量的提高。虽然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选育出‘泉花10号、‘泉花327、‘泉花6号、‘金花1012、‘抗黄1号、‘福花3号、‘福花4号、‘莆花1号、‘莆花3号、‘龙花163和‘龙花243等一系列花生品种在生产上应用,取得显著增产效果,但这些品种高产不抗病或选育时间较长,品种退化混杂严重。本研究选育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以期解决生产上品种高产不抗病和品种退化混杂问题,满足生产需求。‘泉花27系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新近育成的高产高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江西省品种认定(赣认花生2012002)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品种审定(桂审油2012006),2015年通过国家长江流域和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

1选育经过

1.1亲本选配

根据市场和生产需求,确定高产为主目标,注重抗青枯病性状的选择。选用育种中间材料‘626-2-1为母本,‘泉花327为父本,配组杂交。

1.2选育过程

2002年春配组杂交,2002年秋种植F1代,剔除假杂种后混收;2003年春从F2代开始按系谱法进行优良单株的选择,同时未入选的单株每株摘取1个饱果混收。2003年秋种植混收群体(F3代),F3代继续进行单株选择;2004年春入选的单株种成株行,在株行内继续进行单株选择。2004年秋单株种成株行,剔除不良株行后,进行株行内混选,各性状基本稳定;2005年春优良株行晋升株系进行测产,其中0227-09-1(即‘泉花27)表现突出,秋季扩繁;2006年春晋升参加新品系鉴定试验;2007年春小面积试种;2008年春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09年春参加多点试验;2010—2011年以‘泉花227为品名推荐参加江西和广西花生区试。2012年通过江西省品种认定(赣认花生2012002)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品种审定(桂审油2012006),定名‘泉花27。2014—2015以‘泉花27为品名继续参加福建省和国家长江流域花生区域试验。具体详见图1。

2产量表现

2.1丰产性

‘泉花27于2008年春参加本所新品种比较试验,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和国家长江流域花生区域试验,均表现出高产,具体产量见表1。

2.2稳产性

对2015年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8个点11个品种材料进行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测验(见表2),结果表明,‘泉花27增产极显著,荚果产量回归系数小于1,品种受环境的影响较小,静态稳定性较高。籽仁产量的回归系数接近于1,具有平均动态稳定性。因此,‘泉花27属于高产稳产品种。

3特征特性

3.1形态特征

‘泉花27属珍珠豆型花生新品种,株型直立紧凑,叶色浓绿,生长势较强,主茎高46~56 cm,侧枝长47~62 cm,总分枝数5~8条,结果枝4~7条,单株结荚15~25个,饱果率80%~85%,以双仁果为主,双仁果率80%左右,春植百果重170~210 g,百仁重75~85 g,出仁率65%~72%。在福建、江西、广西等地种植,全生育期春植120~130天,秋植105~115天。

3.2抗病(逆)性

江西省花生区域试验鉴定结果表明:‘泉花27抗旱,抗倒、抗叶斑病,综合性状优良。广西花生区域试验鉴定结果表明:‘泉花27耐涝性中等,抗倒,耐旱,中抗叶斑病和锈病。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鉴定‘泉花27高抗青枯病。

3.3品质

2014年由国家长江流域花生区域试验承试点送样,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泉花27含油量51.47%,蛋白质含量25.85%,油酸含量48.3%,油酸亚油酸比值1.4。2015年检测,‘泉花27含油量50.29%,蛋白质含量26.93%,油酸含量45.7%,油酸亚油酸比值1.3。‘泉花27属高油酸亚油酸比值花生品种。

4栽培技术要点

‘泉花27适宜在福建、江西、广西及长江流域各花生区推广种植。

4.1选择合适田块种植

花生为地上开花,地下结荚作物,对土壤要求较高。‘泉花27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为了保证品种增产潜力的发挥,在种植田块选择上,应选择肥水条件较好沙壤地种植。

4.2适期播种

当5 cm土层温度稳定在15℃即可进行播种,各地还应根据当地降水等气候等条件确定最适宜播种时间。

4.3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气候、土壤、肥水和管理水平确定适宜播种密度。‘泉花27株型直立紧凑,可适当密植,在保证个体生长发育良好下,通过增加实收株数,增加产量。中等肥力春播密度為30.0~33.0万粒/hm2,秋播密度为33.0~39.0万粒/hm2

4.4肥水管理

肥料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足底肥,N、P.K配合施用,做到平衡施肥。早施苗肥,酌施花肥,后期视苗情适当根外追肥。试验表明,每生产100 kg荚果,全株吸收积累的矿物营养数平均为纯氮6.0~6.8 kg,磷2.1~2.4 kg,钾3.6~4.0kg,钙3.6~4.0kg。即对主要元素的吸收量是N>K>P>Ca。同时,根据花生生长发育需水规律进行水分管理。

4.5病虫害防治

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杀成虫与杀幼虫相结合的防治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5结论与讨论

5.1亲本选配是育种成功的关键

在亲本选择上,尽量考虑只改良少数性状的亲本,力求非改良性状一致性,以排除非目标性状对目标性状的影响,提高育种成功率。本研究采用的母本‘626-2-1丰产性好,生长势强,果大仁大,饱果率和出仁率较高,抗旱性强,但植株较高大抗倒性差;父本‘泉花327长势强,植株矮壮,结荚性好,高产稳产,抗叶斑病,耐肥抗倒。这2个亲本丰产性好,优缺点能互补。另据研究花生抗青枯病性容易在品种间通过杂交而转移,母本‘626-2-1高抗青枯病。因此,利用性状互补和基因的累加作用,有希望选育出高产高抗青枯病的花生新品种。

5.2后代选择技术的改进

系谱法是目前国内外花生杂交育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花生很多性状是数量性状,由微效基因控制,系谱法早代选择效果差,易造成优良基因的丢失。本研究针对系谱法的缺点,在分离世代中采用系谱法进行单株选择同时,每株摘取1粒荚果混合成一群体继续进行单株选择,直至稳定的世代。这样保持系谱法的优点,又很大程度地避免优良基因的丢失,提高选择效率。

5.3‘泉花27丰产抗青枯病,适应性广

‘泉花27经多年多级试验均表现高产抗青枯病的特性,适合在福建、江西、广西和长江流域等花生区推广种植,因其高抗青枯病。因此,在青枯病区增产效果更加显著。

猜你喜欢
青枯病选育花生
我国主要烟草青枯病病圃青枯菌系统发育分析
新型生防菌组合防治烟草青枯病田间药效评价
玉米青枯病的防治技术
多少堆花生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