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研究

2017-07-10 04:15顾建春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武术散打运动损伤预防

顾建春

摘 要:如今武术散打运动是享誉国际的重要竞技运动项目,我国高校学生对其十分热爱,我国高校更是设置了武术散打课程,在我国高校武术散打运动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运动损伤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对其内心产生了影响。该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部分高校在武术散打运动中存在的损伤现状,重点论述了导致我国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员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成因及预防对策。

关键词:武术散打 运动损伤 预防

中圖分类号:G853/G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5(a)-0009-02

为了满足运动时代的发展潮流,我国高校也都纷纷设立了该项课程,有的学校有武术散打选修课,部分学校还设置了武术散打专项课,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学习武术散打的好平台。但是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与武术散打的发展不相适应,有时就会耽误受伤者最佳的诊疗时间,更影响了武术散打的训练效果。

1 高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研究现状

笔者经过对我国部分高校中选修武术散打课程的5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后发现,男生与女生的受伤概率是不同的,由于男生本身活泼好动,能够掌握更加标准的武术散打动作。因此。其更不容易受伤,其运动损伤率为21%,但是女生的运动损伤率却高达53.6%,这也与女生本身的温柔特点有关。

学生在接触武术散打运动初始,学生的各种动作不到位,基本功较差,技术能力较弱,更是缺少自我防范意识,其心理乃至身体素质都不能达到标准,所以初学者会在腿部、膝关节、脚踝处等下身部位常常受到运动损伤,学生经常会有肌肉、韧带拉伤的情况[1];此外,他们在进行训练时还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不具有较强的抗打击能力,其打击力量也较小,但是他们所受到的运动损伤并没有像长期学习者那样严重,一般不会有骨折类的运动损伤出现。

2 高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成因分析

2.1 武术散打课程安排缺少合理性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过分重视学生的共性,而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种教学理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教育思想也影响了武术散打教育的发展。由于在高校的武术散打课程安排方面缺少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更别提专业性的动作标准上,部分教师并不能提出先进的教学意见,缺少为学生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思维。因此,在该种学习氛围下,学生的武术散打运动更是不能得到发展,白白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使得学生在训练时出现了运动损伤。

2.2 学生自身心理、身体素质较低

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不能灵活地控制自己的力度与灵活性,学生本身的柔韧性较大,那么其动作肯定是十分死板、僵硬,如果与技术较强的对手进行对决,在学生心理素质较低的情况下,其必定会手忙脚乱,乃至出现运动损伤。部分学生的领悟水平较低,那么其掌握技术要领的速度也会比常人低,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学生运动损伤的问题。

2.3 武术散打课前准备活动不充分

无论什么课程都需要课前的铺垫,武术散打课程也不例外,武术散打课程的课前准备活动在该课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大多数的教师缺少对该项准备活动的重视,学生在运动时由于前期的准备活动没做足,导致之后出现的运动损伤。武术散打教学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基本功,在经过苦练才能达到一定的层次[2]。因此,教师在教学或者训练活动进行之前,要采用专业的训练项目让学生充分热身,让学生身体的细胞与肌肉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学生训练时就不容易造成肌肉拉伤的情形。特别是在冬天北方的高校,学生身体各项技能处于低水平阶段,散打教师一定要监督好学生做足准备训练,该项准备训练也要采取适当的原则,不能过分消耗学生的体力,影响之后学生在武术散打课程上的学习。

2.4 缺少及时全面的医务监督

学生在发生运动损伤情况之前教师本应认识到,但是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力度不够,对学生的生理乃至身体情况并不是很理解,学校内部的医务监督制度不完善,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并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常常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上最直接的掌控者,也没能作为医务监督的主体,及时发现学生身体、心理的不适,以致学生发生拉伤、骨折等情况。

3 高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

3.1 开展科学合理的武术散打教学活动

优秀的散打教师应该为学生量身定制科学的教学与训练计划,该计划一定要保证每位学员能够学习到武术散打的动作要领,更要深刻理解,还要合理地控制学生的运动量,让学生的身体在最兴奋的状态下来进行学习。当学生学完本节课程内容时,散打教师要做好学生训练后的放松工作,使得学生紧绷的神经与肌肉得到放松。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定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术水平,散打教师要课前对学生讲解对容易受伤身体部位的安全防范,还要对身体的各个关节进行不同强度的硬度训练,进行提升其适应外界刺激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防范面部等身体较易受冲击部位的防范能力。武术散打教师要从整体来对整个散打教学活动进行把握。

3.2 提升武术散打学生的自身素质

武术散打教师要想提升武术散打教学的自身素质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强化学生的心理建设,教师为学生讲解关于武术散打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武术散打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让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明确认识武术散打的技术动作,对每个动作的技术要点要进行准确把握[3];教师要为学生讲解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救方法,散打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引,让学生对运动损伤有了正确认识,运动中发生意外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事,不能因为发生意外就产生不学习散打的想法;散打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学习武术散打的自信心,训练其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散打课程,还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人生旅程。

其次,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由于学生身体素质较低,动作不到位,不能一定量的散打练习,所以,教师乃至学校要注重学生平时的体育锻炼,例如进行晨跑、瑜伽等锻炼活动,来增加学生体力与耐力,为学生学习散打课程打下基础。

3.3 教师重视准备活动,严控学生运动量

散打课程的准备活动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热身运动,由于武术散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其要求运动者的身体一定要灵活、要有力度。因此,体育教师要严格依据本节教学标准来做好该节课的准备活动的计划,教室在带领学生进行基础热身运动之后在做一些专业的预备活动,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情绪的高低来安排准备活动,当学生情绪较大且所学动作较为简单时,可以适当延长学生的活动时间,反之教师就要减少学生的运动时间与运动量。此外,教师可以针对水平较高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训练计划,进一步提升其武术散打的运动水平。

3.4 建立完善的医务监督制度

为了保证学生进行武术散打训练的人身安全,医务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其監督主体不仅包括体育教师、医务人员,还包括学生自己,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体温、脉搏等方面进行自我检查;体育教师要在课上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在课下关心学生的心情、睡眠等方面,若发现学生有所异样,一定要立即采取措施,自救或者呼叫校医院;体育教师要经常对训练场所与器械进行检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运动环境。

4 结语

高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问题需要学生、教师、学校这三方面共同来解决,运动损伤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有效避免的,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教师也要增加自己的职业技术水平,时常关心学生,学校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训练环境,让学生在武术散打运动中学到真本领,塑造其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陈志强.浅析高校武术散打选修课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 商,2015(51):204,212.

[2] 李科.高校武术散打教学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与预防[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27-130.

[3] 陈江.部分高校散打专选学生常见运动损伤及成因分析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4] 李鉴慧.江西省普通高校散打训练损伤成因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武术散打运动损伤预防
黄石市普通高校武术散打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举国体制与职业化融合我国武术散打赛事登顶世界的成因分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我国武术散打运动与教育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