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槟榔谷景区旅游开发对当地的影响

2017-07-11 05:27朱海冰刘保仓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黎族槟榔海南

朱海冰+刘保仓

随着国家在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拉开帷幕。海南的旅游业发展被全国乃至世界的所关注。在海南旅游的3条线路中,中线的黎苗少数民族风景线,相比较于东海岸的海滨旅游风景线和西海岸的原始丛林风景线,更能体现博大精深的海南特色文化、民族风情。因此,近些年来,海南的民族旅游发展方兴未艾。而旅游发展对海南本地所产生的各种影响,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槟榔谷景区的旅游开发是海南的民族旅游发展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为此本文探讨了旅游开发对槟榔谷景区产生的各种影响,提出在旅游开发中,尤其是民族旅游开发中,要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注重保护环境、可持续发现等观点。

一、槟榔谷景区的旅游开发

槟榔谷景区位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两边森林峻峭,中间是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故称槟榔谷。槟榔谷景区开发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原名南国槟榔园。景区规划面积5000余亩,累计投资上亿元资金。由非遗村、甘什黎村、雨林苗寨、田野黎家、《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兰花小木屋、黎苗风味美食街七大板块构成。景区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先后获得国家4A级景区和5A级景区称号,成长为中国第一家最高级别的民族文化型游览观光区。景区发展到拥有1200多名员工,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景区近些年来获得了众多荣誉称号,其中最高荣誉称号是国务院文化部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景区内建有一个荣誉馆,用来陈列获得的各项荣誉称号。

(一)致力于黎苗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

槟榔谷景区的开发一直秉承“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海南黎苗文化,使其生生不息”的使命。景区在当地甘什黎村的基础上,开发出“百年古黎村文化体验区”。建设了黎族图腾艺术馆、黎族文身馆、黎族陶艺馆、百年谷仓群、酿酒坊、山栏文化馆等。景区以黎族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了“非遗村文化体验区”,打造了黎族传统文化长廊、非遗村一巷和二巷、黎族棉纺馆、黎族龙被馆、黎族麻纺馆、黎族无纺馆、黎族五大方言区服饰展和黎锦展。把这些黎族的文化元素以展览的形式呈现给游人。老船形屋,是景区保护性开发的一个实例。这个“船形屋”是甘什上村居民唐秀兰的房子,成为景区一个观光点。景区在雨林区开发了“兰花小木屋民宿体验区”和“谷银苗家文化体验区”。体验区内仿照苗家人生活习性。建设了“蜡染人家”、“狩猎区”和“苗家药园”等。开发的刀山火海特技区,是由苗家一些身怀绝艺之人演出。景区开发的《槟榔·古韵》演出是海南唯一一个以黎苗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整场演出规模150余人,绝大部分都是由海南原生态的黎苗同胞本色出演,力求体现原滋原味的民族气息。舞台背景以船型屋、树抱石、瀑布等为演出实景,演出现场还不时有鹅群、羊群、牛队等农家动物的参演互动。

(二)槟榔谷景区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槟榔谷景区对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投入资金大、涵盖面广。自2004年开始,槟榔谷景区加大建设力度,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建设一系列展馆,完善景区旅游设施,自2008年起,旅游区在原基础上投资约5000万元,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旅游区重新规划设计,新建黎族文身馆、图腾艺术馆、陶艺馆、实景演艺大舞台、黎苗族风味小吃一条街、百年谷仓群、船型屋群落、织锦长廊、人行天桥、田园风味馆(餐厅),改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1馆、牛文化馆、黎锦坊、大门至山海楼主干道、原住民黎村的特色游步道,扩建大门区生态停车场、山海楼厕所等。2014年1月一座具有海南民族文化特色的大力神的图腾文化形象大门落成,配套建设的售票大厅、游客接待中心、游客服务中心、VIP 接待室、环形生态观光车道、台湾民俗文化馆、台湾美食工艺品馆、波隆人家餐厅等附属功能区也已投入使用,为游客提供吃、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在安全服务设施建设上,景区将监控器、消防设施覆盖到全景区。经过这几年的创建与改造,旅游区面貌焕然一新,景区软、硬件的发展建设基本完善,并从设施的配套、运营管理、综合服务、产品研发、营销推广等方面全面提升,在建设高峰期,建设队伍高达500多人。

(三)槟榔谷景区可进入性的不断提高

槟榔谷景区距离三亚市区26公里,汽车驶出三亚市,一路北行,沿着224国道,向五指山山脉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方向行进,便可到达槟榔谷景区。乘车方式有多种。可乘出租车打表计费,可以乘坐三亚至保亭县的班车到槟榔谷下车。2015年4月1日,三亚市区至槟榔谷景区的旅游专线巴士正式投入运营,更加方便了游客进入槟榔谷。景区周边村落及景区的交通通达度同样有显著提高。甘什上村的入村道路原本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每到下雨天,污水满地,道路泥泞,出入极为不便,景区出资20万元修水泥路、安装路灯。槟榔谷景区内建有贯穿园区的游览车线路和人行道观光线路。游客可以依据自己喜好及需要在任意站点中转或上下车。景区出口旁还建有科学管理的停车场。

二、旅游开发对当地的影响分析

(一)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槟榔谷景区位于保亭县境内,过去在海南一提到贫困县,有“一琼二白三保亭”之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槟榔谷景区的经济面貌有了很大变化。

从消极的方面看,村民自给自足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被打破。随着景区的开发和土地的征用,两个村庄用于发展经济作物的土地越来越少。

从积极的方面看,村民人均收入逐年递增,1998年的人均收入只有800元左右,2015年时已经达到人均收入5000多元。景区为解决甘什上、下村村民富余劳动力,提高村民经济收入,专门为村民们建造的惠農一套街,目前免费为村民提供的商铺多达80余个。村民租土地给景区换取铺面,如果村民不愿意经营,景区每月1000元返租。景区安排被征用土地的农户、甘什村青年优先到景区就业。景区的充沛客流量也为村民自主创业带来机会。

(二)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旅游开发的推动下,槟榔谷这个隐居雨林的神秘村落,被世人知晓。海南本地的黎苗文化与游客所带来的异地文化产生碰撞,对当地社会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消极的方面看,由于外来游客高消费能力的冲击,商品经济的思潮对当地淳朴民风造成一定程度的侵蚀。部分居民与旅游者的交往趋向商业化,与部分动物拍照要收取拍照费。居民心态由欣喜逐渐变为淡然,待客表现习以为常。

从积极的方面看,由槟榔谷当地居民在景区运营中的高度参与的职业性黎苗民俗文化表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他们对本民族群体身份及其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帮助他们走向民旅本原的复归。如《槟榔·古韵》演出人员是海南本地的黎苗人,强化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景区请一些黎族阿婆来景区织锦,对黎族文身的阿婆进行保护,还创建了黎族文身馆。这些旅游开发措施保存了一些黎族文化个性,使当地人民对黎族文化增添了新的自豪感。槟榔谷景区的开发,将监控器覆盖到全景区的各个角落,投入了大量的安全服务设施、消防设施的建设。使该地区的管理逐渐科学化,有效地提高了当地防火、防盗、防暴等能力。提高了槟榔谷的防护能力。

(三)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旅游与环境之间是一对矛盾体,两者是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客观认识旅游的环境影响,对旅游开发工作进行好的规划和管理,有助于维护和改善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状况。

从消极的方面看,槟榔谷的各种展览馆及休闲娱乐、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变了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结构,使原生态的雨林植被一定遭到破坏。对槟榔谷原始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失去原有的视觉美感。景区的小动物观赏园和百鸟园的建立,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造成破坏。槟榔谷属于热点景区,在旅游旺季时会出现旅游者“爆棚”现象,对基础设施运转造成负荷,影响游客的观光体验。

从积极的方面看,槟榔谷的旅游開发,在原来黎村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黎族住房的留存、整修,使当地的历史遗迹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景区通过控制垃圾污染、解决山中用水困难等其他环境问题,改善了当地居民人居环境。

三、槟榔谷景区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槟榔谷景区的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十几年来槟榔谷斩获的各种荣誉称号表明,社会各界对槟榔谷旅游开发总体评价是好的,开发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对于槟榔谷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方面,有一些简单的建议。

在经济方面:应该加强绿色经济和特色经济的发展,力求将农业生态与旅游相结合,不仅仅靠农产品获取收入,还能形成观光型农业,借助高品质和有特色的种植项目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在社会文化方面:以人为本,注重处理景区、当地居民以及游客三者的相互关系,和谐发展。提高本地居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强化当地居民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

在环境方面:评估景区的环境容量,限制旅游旺季的客流量,继续保护原生态雨林景观,扩大对植被景观、动物景观宣传,对小动物观赏园和百鸟园等加强改善和引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黎族槟榔海南
黎族小伙闯“深海”
有利有害的槟榔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梦回槟榔园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
槟榔果实脂溶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