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的古代艺术品

2017-07-11 07:56丁艳飞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描金螺钿漆器

丁艳飞

本文从漆器的起源,发展历史,各时期工艺特点等方面对漆器做了全方面的阐述,并以馆藏文物为实例,表现漆器这个门类的精致和奢华。

避暑山庄博物馆数万件文物藏品中,有为数甚少的一部分漆器制品,数量虽少,但其做工考究,多为清宫造办处的佳品,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和研究价值。本文仅就漆器的来源、发展历史、各时期的特点及制作工艺等内容,并以馆藏部分漆器为例,做以简单介绍。

一、漆器起源

漆器是指在一些木制、金属或者陶瓷物件上涂上透明的或者不透明漆的器物。我国古代的漆,是漆树上的一种汁液,在潮湿空气中充分氧化后,表面呈栗壳色,干固后变成褐黑色,非常牢固。用它来做涂料,可以配制出不同颜色的漆,这些漆涂在器物上色彩绚丽,光彩照人。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用作装饰之用的国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朱漆涂饰大碗,距今约有七千年,从考古发掘上印证了古代用漆的文献资料。

漆器制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艺过程,最主要的是要先制作出胎体。胎的材料以木制为主,也有以铅、陶瓷或其他材质为胎的,个别的还有先用固化漆将其刻制成胎的形状,胎体制成后,漆器工匠用各种工艺技法在胎体表面做装饰工作。漆器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将器物抛光到与瓷器相比美的程度。漆干固后是坚硬的,非常牢固,并且有耐酸、耐热、耐磨、防腐、绝缘的性能。漆器器物上的图案会依器物不同,用繁缛或是简练的线条来表现,颜色绝大多数以黑色和红色为主。

二、漆器发展史及各时期工艺特点

从新石器时代认识漆开始,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人们不断熟悉、了解漆的性能,改造、利用漆所特有的性能,一步步的从单纯使用天然漆到加入色料调漆用以制器,达到了让漆为美化生活服务。长期的实践,让人们在对漆器胎质材料的选择、漆的颜色调配使用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使得漆器制作发展成专门的一种工艺,即中国特色的漆器工艺。

(一)新石器时期的漆器

资料记载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曾发现2件薄胎朱漆器,距今约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河北藁城台西村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尽管木胎已腐朽,但仍可辨认出盘、盒的形状。浚县辛村发现了数枚蚌泡镶在一个圆盒的边缘上,洛阳庞家沟出土的则是以蚌泡镶在漆器托上,这种镶嵌技术实际上是现在螺钿漆器的前身。

新石器时代漆器的制造工艺还处于最初的探索阶段,一般都是制作一些日常的生活用品,颜色为黑色和红色两种单一颜色,仅有镶嵌和彩绘两种髹漆工艺。

(二)战国时期的漆器

漆器具有体胎轻便、适于使用、光泽美观等优点,进行装饰又可不受过多的局限,就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艺术效果,并且能防腐防潮,这些条件都优于青铜器,所以漆工艺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漆器到了战国时期发展空前繁荣,观赏品和实用器得以大量制造。漆器制作经历了一个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器胎有木胎、木片卷粘胎、皮胎,后期多用薄木卷胎或外贴麻布,这样可以让胎体更加轻巧,更显精致华美。这一时期漆器生产工序复杂,耗费工时,漆器的制品用作装饰家具、器皿、文具、艺术品、乐器、丧葬用具、兵器等方面。战国时期的漆器有描彩漆、针刻、镶嵌、描金等装饰手法。装饰纹样盛行动物纹、云纹、几何图案。漆器的色彩一般为红、黑两色,也会添加赭、红、黄、黑蓝、白等多种色彩进行彩绘,越发显得艳丽。

漆器光亮洁净、耐腐、隔热、可嵌饰彩绘的五光十色,一些新兴诸侯们对漆器越加情有独钟,虽说价格较青铜器更为昂贵,却在一定意义上取代了青铜器。

(三)汉代漆器

汉代漆器的胎质主要有木质与夹纻胎两种,竹胎很少。漆器造型丰富,大型礼器如漆鼎、漆壶、漆钫,逐步取代了铜器,出现了耳杯、漆盘、漆面罩、漆案、漆几,但仍以黑色和红色为主色,较之前又有了贴金片、堆漆、多彩、针刻等装饰手法。

汉代漆器的纹饰主要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云气纹变化形式多达10余种;动物纹有虎、羊、鹿、猪、猫、鼠、鸟、鱼、龟、蛙、龙凤以及怪兽;人物纹有狩猎、舞蹈、神仙等;植物纹有卷草、四瓣花纹等;几何纹有圆圈、涡状、方连、锯齿、棋格、圆璧纹等。

汉代漆器制作精巧、色彩鲜艳,花纹优美,装饰精致,又相当实用,成为当时珍贵的日用器物,价格极为昂贵。《盐铁论》说:“一文杯得铜杯十”,又说“一文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统治者为了争奇斗艳,所用漆器往往带有金银装饰,可见其奢侈和铺张,充分体现出漆器制造业的发达。汉代漆器在战国生产技术基础上有了较大发展,可以说达到了漆器的鼎盛时期。

(四)明清时期漆器

明、清两代的髹漆工艺运用到建筑、家具、陈设领域,即由实用型转身陈设装饰领域,形成了官造、民间漆器生产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成为漆器制造史上的又一高潮。明代的髹漆工艺全面发展,工艺技法大概有一色漆器、罩漆、描漆、描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炝金、百宝嵌等十四类将近四百个品种。清代在继承明代基础上髹漆工艺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且有些品种在造型、制作技术方面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推动了漆器制造业的发展。

明代是我国漆器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漆器作坊除官办外,民间生产也較普及。为宫廷服务的制漆机构,有御用作、油漆作。嘉靖时,云南雕漆开始进入内廷,又吸收了一批优秀制漆工匠,大展技艺,使内廷雕漆为之一变。而民间漆器生产,以浙江嘉兴最为发达。宁波和苏州金漆很有名,扬州盛产百宝嵌漆器。此外云南的雕漆也颇有名声,漆色紫红深褐无光亮,刀法细腻,刻痕显露。

清代已形成一些具有特色的制漆中心,例如北京的雕漆、扬州的螺钿、福建的脱胎等。宫廷设置漆作造办处,专门从事漆艺生产,产品最出色的是雕漆;扬州漆器以螺钿最有特色,以点螺最为精巧。是用彩色的鲍鱼贝壳切成细片,镶嵌成各种纤细的花纹,并显出五彩的光泽。

清代漆器的门类繁多,工艺水平大幅提升,大件漆器数量增多。从工艺的角度来看,清代漆器达到了顶峰,集历代工艺之大成。受瓷器的影响,清代漆器出现了奢华的意图和追求。漆的颜色还是黑色和红色,雍正时期,喜欢在漆器上描金,便有了黑漆描金、朱漆描金、识文描金等等。

三、馆藏漆器简介

避暑山庄博物馆的漆器藏品虽数量不多,但种类丰富,做工精细,多为清宫造办处制作,为满足皇帝来避暑山庄时的需求,许多精致的漆器制品充斥到各个殿堂,大到几米高的屏风宝座,小到几厘米的供器和陈设器,都代表了清代漆器的最高制作水平。本文仅选取几件有代表性的漆器制品,足以想见当时漆器的精致和奢华。

(一)剔红六字真言把碗

此件器物以铜为胎,外壁剔红,侈口,腹壁斜收,高圈足。碗内鎏金,外壁剔红佛教六字真言和缠枝莲纹,圈足饰璎珞纹,足内沿有描金“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是清宫佛堂供器。

(二)剔红农家乐挂屏

挂屏为木胎剔红,整体为亚字形。边框为繁密的缠枝花卉纹,屏心是江南水乡农家耕作的场景,远山近水,竹林茅舍掩映于山水之间,农民在田间劳作,渔夫在撒网捕鱼,一副悠闲而充满温馨的画面。雕刻细致入微,层次分明,更像是一副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画卷。

(三)黑漆嵌螺钿八宝纹盒

木胎髹黑漆嵌螺钿,整体为八瓣葵花形。盒盖中心为“吉庆有余”,外围环绕佛教八宝,边缘饰连环的如意云头,立沿为变形的花卉图案。盒的内部为攒盘形制,中心为八角形格,外围环绕八个花瓣形格,像一朵盛开的葵花。盒内图案以五彩螺钿装饰,每个格的口沿都嵌有细小的螺钿,中心格内为五福捧寿,外围八格内为暗八仙图案,盒的立沿与盒盖图案相呼应,也是变形的花卉图案。

(四)犀皮漆菱花口痰盒

此痰盒为木胎,圆口,口沿平折成菱花形,直腹,平底。除口沿和盖钮为酱色漆外,整体髹犀皮漆,黑、棕、黄三色漆相互搅动缠绕,极具流动感,有天然瘿木的效果。

(五)描金黑漆痰盒

痰盒为四瓣花(柿蒂)形口,整体黑漆地描金,口沿及盒外饰缠枝莲,如意头纹,卷草纹,盒里饰几组折枝花果,盒盖描金葫芦形盖钮,外饰团花,缠枝莲,如意头纹,盖里饰几种折枝花果。

四、结语

漆器,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便身肩两大重任,一个是防腐的任务,一个是装饰的任务。漆器的防腐问题相对來说比较容易完成,然而装饰这一重任却是一个漫长的征程。中国漆器的不断发展与之进步,使得漆器早已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得到传播,全世界的漆器品都存有中国漆器的影子,漆器无疑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作者单位:承德市避暑山庄博物馆)

猜你喜欢
描金螺钿漆器
Semer la graine de la transmission du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螺钿镶嵌工艺概述
分析漆器中的螺钿镶嵌
蒲美合作品选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花梨木嵌螺钿玉石人物图顶竖柜
黑漆描金双龙纹药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
—— 墨彩描金瓷艺作品
漆器收藏三问
漆器匠人坂本雅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