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与传承探析

2017-07-12 08:00刘沙沙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汉字传统语文

中国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从古至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总是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渗透在一起,因此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一个重要内涵。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课题。

一、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汉字、文学艺术、伦理哲学、礼仪规范等形式出现在语文教材中,通过语文教学向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一)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汉字是最基础的,它帮助我们阅读和理解古代经典文献,所以汉字知识的普及从很大程度说也是在传承传统文化。特别是语文教育的第一、二学段,语文老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汉字、规范书写汉字,并能够阅读简单的文学读物。从小学四年级开始,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汉字层次有了更高的要求,会教学生认识更多更复杂的汉字。识字写字在学生的四个学段里形成连贯的循序渐进的达成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期待:其一,情感、习惯。掌握和运用汉字的音、形、意是每一个中国人接受母语教育都要先学会的。因为当你读字写字時就会被我们的先人们的智慧所折服,一横、一竖、一钩就可以组成一个有着独特意义的字,经过这个过程你在无形中就拥有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良好习惯是培养健康情感的基本条件,也是形成能力的基本保证,因此习惯的养成贯穿在四个学段的全程当中。其二,能力。语文老师还要教学生查字典以提高其自主识字能力,认识汉字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读课外书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这时候就需要自己查字典,从而认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意。其三,审美。美的魅力来源于汉字本身的结构和文化内涵,美的表现在于对汉字的欣赏和其书法形态。因此识字与写字就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

(二)语文教学中的文学艺术

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是古代圣贤们思想情感的直接抒发和真实展现,包含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绘画、书法、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等。可以说从小学的时候我们就接触了中国的文学。在孩子刚刚会说话的时候,家长就会一字一句地教孩子背古诗,虽然他们并不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他们却能够记住背下来,更甚者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时候,进行的胎教也会出现文学的影子。有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和历史散文,东西两汉时期的词赋骈文,唐宋时期的寓言、游记、杂文等的创作;有充满幻想的神话传说、千奇百怪的志怪传奇等;也有接近百姓生活的话本杂剧小说。可以说不同的历史时期就产生出不同的文学体裁,也展示着当时社会的艺术风格,无论哪一种都是伟大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也是值得我们永远珍藏的文化瑰宝。让学生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就可以使学生不断地反省审视自己。我国传统文学浩如烟海、形式多样,但是传统的艺术也毫不逊色,有“瘦劲有力,清奇秀逸”的书法艺术;又如形神兼具的水墨丹青;再如,一砖一瓦皆浓缩了历史,一草一池皆包含着匠心的建筑艺术——这些都是中国古代人民在生活中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艺术。

(三)语文教学中的伦理哲学

现在的很多伦理哲学问题其实都有古代圣贤们的烙印。在语文教学中就出现了很多学生能够理解并且认同的内容。例如,庄子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孟子曾经在他的著作中说过,只要不违背自然的规律,那么你就会在适当的时节,有吃的,有穿的。这讲的就是一切人与事都应遵循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古代哲学家利用这一点,继而又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伦理要求,这既是人们的本性,也是人们所必须也是应当遵循的规律秩序与法则。正如孟子对于人性的思考是人从出生就是善良的,但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会受到不好的影响,慢慢的会变坏,而语文教育是要让学生领会古代圣贤对于人性的思考,引发学生的善端,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品质。又比如说,虽然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就不可能脱离他人而存在,就要与他人和谐相处。你说话的方式,行事的原则都应该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冲突,在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因此,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了解了作为“人”所需要的伦理哲学,指导他们前行。

二、语文教学中弘扬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途径

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搭建起一座学生热爱母语、热爱传统文化的桥梁。

(一)培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情感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地,知识就如同种子一样被播撒在土壤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只有在情感的感染、交流中,身临其境,教学效果才会令人满意。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格外注重培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在学生们的眼中,教师是神圣的、崇高的,更是无所不知的。当学生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需要老师解答时,如果老师能够准确而且深入地解释,学生会更佩服老师,还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如果,老师没有那么高的水平,对问题并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时,那么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会直线下降,还会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如果说,教师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冷淡的、疏远的,那么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境也将会是消极的。老师想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那他就要先沉浸其中,做好榜样。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语文老师要想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就要博览群书,拥有丰富渊博的文化底蕴、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能够对传统文化了如指掌,这样在课堂上讲课时才能够运用自如,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同时它也为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特别是古代诗词歌赋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及审美情趣,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愉悦、舒适、高效的学习环境。以前的语文教学虽然条件很差,但是学生却能够运用最原始的办法来学习古诗词。那种办法就是多读,当你在读书的时候,其实是嘴读、眼看、心记,嘴眼心协调起来,背东西就会很快,更何况,我们的很多诗词都是朗朗上口,像音乐一样富有节奏,容易记忆。在你背下来的时候,大概的意思差不多就明白了,再通过老师的讲解,记得就牢固了。这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语感,使得他们在朗诵的时候掌握传统文化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语文老师要为学生提供诵读的时间,让同学们跟随着诗歌的节拍融入意境,想一想诗人在作这首诗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境,那么理解起来就更简单了。比如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语文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就可以采取以“读”促“讲”的方法,提出问题“该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让学生进行诵读表演,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活动空间,让他们与诗人对话,挖掘出内在的思想情感。这样,在精彩的诵读中,同学们踊跃参加,热情很高,就表现出浓厚的诗歌学习兴趣。当然了,语文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堂活动,比如说,猜灯谜、传统文化,我了解、古诗词、我会背等活动,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同学们也学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

(三)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呈现媒介之一就是语文教材,学生个人在读的过程中可能会很难理解或注意到,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好好地挖掘并使用语文教材。如识字教学,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古人智慧的产物,虽然方方正正,却有着各自的意义。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都出自古今语言巨匠:李白、苏轼、朱自清……比如说《赤壁赋》中有“清风徐来”、“遗世独立”等成语;《水浒传》等名著中出现很多俗语,如“人怕出名猪怕壮”等,这些都需要语文老师进行扩充引导,创造一个合适的积累传统文化的桥梁,在与方块字的交流中,引领学生进入多彩文化的海洋。

三、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我們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就要联系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条件,与当代生活相联系,对于其中有益的内容我们要传承下去,而那些时代的糟粕就要果断地摒弃,这样可以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影响熏陶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增强他们对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及责任。一方面,传统文化中与时代发展同步的进步思想我们要保留汲取,比如,我们当今要建造和谐社会,那么就需要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人要善待动物,人要尊重自然规律等。孔子说过,任何事情,如果自己不想做,那么在别人也不愿意的时候,你就不应强加到他人身上,否则,他人会不高兴,这样怎么营造和谐的环境?相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文化糟粕,我们就应该果断摒弃。如课本中会出现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代是把人们分等级的,读书人的地位很高,因为他们可以考取功名,而当今社会人人平等,行行出状元,只要发挥出个人价值。这些封建传统礼教思想在当今不适用,所以必须摒除。

(二)掌握分寸,分清主次

以前受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的限制,有的老师只是照着书本和参考资料进行教学,并没有自己的创新。但是如今这种教学方法并不实用了。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要明白,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讲解的时候一定要有所侧重。比如,在学习课文《桃花源记》的时候,作者陶渊明的生平简介,老师就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这些只是辅助学生了解《桃花源记》的背景,不是重点。而教学的重点就是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的文言词语、成语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抓不住重点,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不佳,教学目标也就得不到实现。因此,语文老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具体课文具体分析。

(三)理解多样文化

语文教材除了选取很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还选取了被翻译成中文的优秀外文作品。这就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方位地欣赏了解外国的优秀文化,能够批判地吸收其他国家文化中的营养。例如,我们认识了女科学家居里夫人,她为了自己的科学事业而不求回报,勇敢探索的科研精神令我们佩服;又如,虽然身为一只小小的海燕,但是它不向困难低头,奋起反抗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还有都德的《最后一课》、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莫泊桑的《项链》等作品,这些都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精华,会对我们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及启示。

总而言之,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领域,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全面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注:基金项目:许昌学院校内科研课题“传统蒙学读本的价值取向及当代启示”(项目编号:2017YB060)。

参考文献:

[1]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潘万木,刘风华等.简明中国传统文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3]李小娟.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4]陈敏华.试论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6.

[5]赵月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6]章李鸽.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4.

[7]冯现冬.语文唤醒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8]陈晓龙.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

(刘沙沙 许昌学院文学院 461000)

猜你喜欢
汉字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