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暗花》看“九七”后香港电影的寓言化叙事

2017-07-13 01:06王静怡西北大学文学院710127
大众文艺 2017年22期
关键词:出版社

王静怡 (西北大学文学院 710127)

从《暗花》看“九七”后香港电影的寓言化叙事

王静怡 (西北大学文学院 710127)

《暗花》彰显了游达志的鲜明风格,是银河映像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它不同于香港其他同类警匪电影,它是一部阴冷的电影,阴暗的光线、紧迫的剧情与人物内心的挣扎,让片中所有人都带有阴冷的风格。导演用犀利的影像展现了“九七”后香港电影寓言化叙事的魅力。

主题;叙事;人物;镜像

电影《暗花》的主题渲染得明确且引人深思,情节设置得新颖紧凑,节奏控制得错落有致,人物塑造得个性而鲜明,而且影片中的演员演技出色,加上极具隐喻和象征意义的视觉元素的烘衬,使得影片《暗花》成为一部在视听和叙事上均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质电影。

一、死亡观与宿命论的主题交汇

正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影片的主题是电影的灵魂和精华,也是我们为之迷恋的“精神家园”。电影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了导演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了导演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1998年的《暗花》中,“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成就,不在于他能够贡献何等新鲜的的思想与哲学,而在于他能以怎样的方式运用媒介,能以怎样的方式使其主题获得全新的、独特的媒介传达”。1宿命主题的传达简练且颇富新意,首先表现导演对色彩的运用上,“光是导演用来绘画的物质材料”,2影片在用光上主要以黑和灰色为主,进而用一种阴郁的灰色调,奠定了浓郁的死亡基调以及不可掌握生死的宿命感,这是影片最为突出的宿命特征。

其次,运用人物矛盾冲突体现出强烈的死亡宿命意味,从而突显了影片的死亡主题。在表现影片中两大悲剧主角的矛盾冲突时,两人的对手戏虽然不算多,但他们暗中针锋相对的冲突过程成为本片的主要叙事路线,他们最终陷入一场死局。导演为此淡化了影片的人物性格,运用不少俯拍镜头,“俯拍角度减弱主体的重要性,从上往下拍摄的人物,显得渺小和无害”,3意旨暗喻环境中人物的渺小和命运的不堪,终究无法与既定的命运抗衡,更烘托了影片强烈的死亡主题蕴涵。

导演对死亡意味的表达已经成为导演的个人风格,在阐述死亡观与宿命论交汇的主题中,也透视和体现了导演的世界观、价值观,阐释了导演对死亡和宿命的认识和理解。

二、入木三分的人物形象塑造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其实质在强调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暗花》整个笼罩在一种非常黑暗的环境中,影片中的人物塑造精简干练,依靠各种艺术手法对人物的塑造,将人物之间的矛盾以及一层接一层的悬念一一展开,并通过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连续推进,使得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矛盾淋漓尽致地呈现在银幕上,渲染了环环相扣的精彩的故事情节。

叙事视点的建立——第三人称的讲述视点,这种客观视点能再现连贯、清晰地场景,使故事的叙述自然地融合在剧情发展之中,同时“叙事人将自己的视点成功地转移并缝合与观众的认同之中”,4《暗花》以第三人称的旁白叙述开场,目的在于告知观众电影是主要注重讲故事,让观众打起十二分精神一起进入即将展开的黑色悬疑中。

在角色造型与道具使用上。阿琛与耀东出场:从一开始在角色造型上,耀东与阿琛的分别就十分鲜明。警察阿琛在黑夜中出场,他驾着一辆红色汽车秘会基哥,极大的光暗反差、红绿色调对比,以及挂在腰间的大汗巾,映照出他极度压抑的面部表情。

相反,耀东却是在白天出场,镜头首先大特写一个花样纹身的光头背面,然后镜头逐渐拉远,展现出耀东正在搭乘澳门巴士的情景,然后镜头从背部转向前面,可见他一身牛仔裤配花恤衫的休闲服饰,一脸从容不迫,然后又来个大特写,定焦在他右手指头间旋转的一个橙色弹球上。耀东的弹球,跟后来的出现的阿琛擦汗的汗巾形成强烈对比,这两个道具成了人物角色的象征物。两个悲剧主角不同的出场方式——阿琛亲自驾车与耀东搭乘巴士,以及符合各自性格特色的道具的使用,形象地暗示了两人对待命运的区别——前者想急切的主导命运,与后者则把命运交托给一个载体。

值得注意的是,视听语言的运用使人物形象丰满而立体。影片中,在“沙利文餐厅阿琛带手下搜查‘暗花’杀手”这场戏中,摄影机对阿琛与耀东等人物表现上更为形象而具体,这场戏的各个人物的形象在摄影机“扫”过之后,都变得越发鲜明而立体。

《暗花》虽然没有去塑造二元对立的好人和坏人,也没有渲染黑帮江湖的热血与情义,但运用丰富的镜头语言和造型元素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矛盾淋漓尽致地呈现在银幕上,进而渲染了环环相扣的精彩的故事情节,彰显了个性鲜明的人物。

三、隐喻与震撼的视觉元素

影片中的视觉元素是电影艺术中最为闪光的地方,也是艺术家精心选择与安排的产物。如同绿草地上零星点缀的小花,微小而情致盎然令人满目生辉,往往会成为影片的细节,这类视觉元素所呈现在银幕上的“任何画面都是提示多于解说”,5或许仅仅只是在银幕上一闪而过,但其背后隐喻的含义更令人震撼。

暗花。电影里的一切命数均由“暗花”引起。耀东拿了洪先生一笔钱作杀手劳务费,阿琛走投无路干脆想拿着“暗花”跑路。洪先生的“暗花”,其实虚假、浮华、飘渺、不真实、死亡。在生与死的面前,人“聪明不要过了头”。最后,命运的那颗子弹,还是会打在了那颗自作聪明扮成的光头上,即便是穿了七年的防弹衣也是徒劳的。

镜子。这场镜子决斗的戏可谓是枪战片中的经典情节,在这场戏中的视觉效果、摄影、美术、剪辑堪称一流。阿琛与耀东在废弃玻璃厂中的决斗可谓是将电影推向了高潮,两人进入了一个镜像为主的空间里和作为他身份反射的耀东进行了一场决斗。在刚开始,两人还在寻找着对方的踪迹开枪,但随着枪战的升级,两人也就不再向对方开枪,转而向镜子里的自己开枪,每一枪在打碎一个镜子的同时,也打碎了一个自我,他们不断的打碎镜子实质是不断的打碎在镜像里的自我。

此外,影片有很多经典视觉元素的细节体现,比如当耀东在餐厅阴暗的角落等电话时,阿琛推门而入,骤然一道白得异样的阳光射了进来,那种黑白立判的感觉油然而生;又如在囚室中将灰尘夸大成漫漫飘浮的花絮状,都是极具创意的;加上影片中迷离的配乐又为影片增添了一丝诡异的气氛。

《暗花》作为银河的经典作品,导演以一种娴熟的技法,从内到外呈现了一个特殊时代背景的政治寓言故事。影片充满了荒谬性和悲观绝望的气氛,其主题阐释明确而富有哲学韵味,故事情节步步紧逼,而且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可谓是入木三分,以及运用极具隐喻和震撼的视觉元素,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刺激的视听盛宴,还给我们以后的影片制作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注释:

1.戴锦华.《镜与世俗神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2.[美]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伍菡卿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第71页.

3.[法]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崔君衍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第241页.

4.戴锦华.《镜与世俗神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4页.

5.[英]纳斯特•林格伦.《论电影艺术》,何力、李庄藩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69页.

[1]戴锦华.镜与世俗神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04.

[2][美]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M].伍菡卿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71.

[3][法]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155~241.

[4][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185~196.

[5][美]唐•利文斯顿.电影和导演[M]. 陈梅、陈守枚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60.

[6][匈]巴拉兹•贝拉.可见的人[M]. 安利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50.

王静怡(1989- ),女,汉,山东临沂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系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6级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影史论、影视批评学。

猜你喜欢
出版社
我等待……
党费(连环画连载四)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On the Problematic Sounds of English Interfered by Shaanxi Dialect from My Students and the Analysis of Reasons
Thematic Analysis on VOA News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Thoreau and Walden
石油工业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