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方式对旱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2017-07-13 07:47朱勤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旱稻产量

朱勤

摘 要:通过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稻直播方式以人工模拟机械穴直播产量最高,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大田成穗率,增加了有效穗、提高了结实率和增加了粒重。

关键词:播种方式;旱稻;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2-0032-02

我国有着悠久的旱稻栽培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前,旱稻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尤其是近年棉花种植比较效益下降,沿江一带农民不愿意种植棉花,而改种水稻等粮食作物。当前我国旱稻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但旱稻栽培技术研究较好,且目前种植旱稻栽培技术主要以直播等轻简方式为主。为此,通过本试验的研究,筛选出适合本地旱稻的直播栽培方式,为本区域旱稻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田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秋江街道幸福村张中友农户。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属于水稻土灰沙泥田,有机质含量24.5g/kg,碱解氮182.1mg/kg,速效磷9.42mg/kg,速效钾131.3mg/kg,pH值6.1。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分别设计为撒播、条播和人工模拟机械穴播(以下简称穴播)共3个处理,其中条播和穴播行距为25cm,穴播株距为16cm,穴播每穴为8粒,撒播和条播用量为60kg/hm2,每处理面积为4m×15m,三次重复。试验品种为常规中籼:绿旱1号。

1.3 试验管理 本试验于2016年5月30日播种,6月1—3日连续下雨,6月4日出苗,6月20日追施第一次肥,7月28日施第二次肥。于6月23日、7月9日、8月13日、8月27日防治稻蓟马、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及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9月27日收割。全程肥料用量为(kg/hm2)∶N∶P2O5∶K2O=165∶75∶120,其中氮运筹为∶基∶蘖∶穗为4∶3∶3,磷钾肥一次性施入。水浆管理:分别于8月10、20、30日大田漫灌一次,其余时期为自然降雨。

1.4 调查及观测项 出苗率及成苗率调查:每小区定点调查100粒种子出苗及成苗情况,于播后3d,15d调查出苗率及成苗率。大田茎蘖动态调查:采用定点定株方法水稻3叶期后每5d1次,撒播及条播定点0.25m2,穴播定点查10穴,拔节后每7d1次,直到抽穗为止。

生育进程动态记载项目为:播种期、移栽期、有效分蘖终止期、高峰苗期始穗、齐穗期、成熟期。

经济性状考察及测实产。考察项目:有效穗、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小区产量单打单晒后计产

1.5 天气情况 5月30日播种后到收获期间,共降雨1155.9mm,有效积温1983.1℃,特殊天气:6月24—7月15日連续降雨911.1mm,最大日降量为7月3日225.3mm,7月20日至8月连续高温晴朗天气,8月11—24日连续平均温度达到30℃以上,7—8月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高3~5℃。

1.6 数据处理 主要在DPS7.05系统上和wps2016个人版中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直播方式对旱直播稻出苗率及成苗率的影响 从表1可知:直播方式对旱稻的出苗率和成苗率均没有影响,出苗率穴播为94%,条播为93.7%,撒播为93.3%,成苗率穴播为85.7%,条播为84%,撒播为86.3%,通过方差分析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因而表明,播种方式对旱稻的出苗率及成苗率没有影响。

2.2 直播方式对旱稻的群体茎蘖消长的影响 水稻茎蘖消长动态变化关系到水稻群体质量的转变,分蘖能力及早迟是衡量水稻群体中个体发育程度的重要标志。从群体茎蘖动态曲线图及表2可知:撒播和条播播种方式的的群体增长速度快,高峰苗蘖大,他们分蘖能力均优于穴播方式,这可能是撒播和条播种子是撒开的,而穴播种子是集中在一起的,不利于水稻前期的生长,但在水稻生长后期,穴播茎蘖消亡的速度和幅度均低于条播和撒播,这与播种方式有明显的关系,撒播为无序栽培,后期通风透光能力明显弱于条播和穴播,穴播后期通风透光能力为最佳,而条播在两者之间,这与后期的成穗率也得到证明。撒播成穗率为53.9%,条播成穗率为57.4%,而穴播成穗率达到了71.5%。

2.3 播种方式对旱稻生育期的影响 通过对旱稻不同播种方式生育进程的观察记载可知:播种方式对旱稻生育进程及生育期有明显的影响,其中撒播生育期为最长,穴直播生育期为最短,两者相差5d,而条播具两者之间。具体影响如下:从生育进程分析,撒播、条播方式从出苗到高峰苗需要50d,穴播方式为45d,从高峰苗到始穗历期,撒播方式为23d,条播方式为21d,穴直播方式为24d,从抽穗期分析撒播始穗至齐穗需要8d,条播需要7d,穴直播需要6d,从而说明穴直播抽穗快,而撒播抽穗慢(表3)。

2.4 播种方式对旱稻穗粒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播种方式对旱稻的产量影响比较明显,通过对实产分析,以穴播方式产量为最高,其次为条播方式,撒播方式产量最低,通过方差及新复差分析可知,各重复间差距不明显,表明试验田块肥力均匀,引起产量差异主要是由处理间引起的(详见表4)。进一步对播种方式产量构成进行分析,产量构成主要由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四要素构成。其中穴播方式有效穗为266.85万/hm2,比条播增加42.75万/hm2,比撒播增加58.65万/hm2,穗粒数以撒播方式对最大,其次为条播,穴播方式穗粒数为最少,结实率、千粒重均以穴播方式为最高,撒播方式为最低,通过方差分析,有效穗中穴播与其他两种方式差异显著,而条播和撒播之间差异不显著,穗粒数以撒播方式为最显著,其他两种方式之间差异呈显著,结实率中以穴播与条播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均与撒播方式显著,千粒重中各播种方式中差异均显著。从以上产量构成分析而知,穴播方式产量最高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大田有效穗、提高了结实率及增加了粒重,从而获得高产。

3 小结与讨论

3.1 穴播方式利于提高旱稻群体挂帅及优化产量构成 穴播方式是以一种有序播种方式,利于水稻在生长进程中通风透光,与水稻人工栽插方式一样。在水稻生长前期由于秧苗集中于一起,对水稻的分蘖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前期生长较慢,而后期通风透光效果好,利于水稻光合作用,增加营养积累,提高了成穗率,从而增加了有效穗、提高了结实率和增加了千粒重。

3.2 旱稻播种方式以机械穴直播为最佳 其次为机械条播,但人工撒播要适当控制发展,但在机械穴直播时控制好穴粒数,避免增加播量,且要加强穴直播大田前期肥水管理,以促进穴直播苗早生快发。

参考文献

[1]薛全义,荆宇,华玉凡.略论我国旱稻的生产及发展[J].中国稻米,2002,8(4):5-7.

[2]余汉勇,魏兴华,王一平,等.国外近年旱稻选育品种(品系)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综合评价[J].中国稻米,2004,10(2):18-19.

[3]沈康荣,李家军,汪晓春,等.旱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4):799-802.

[4]刘浩.沿淮地区旱稻高产栽培新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5):45,85. (责编:施婷婷)

猜你喜欢
旱稻产量
唐山地区旱稻种植技术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干旱及洪涝灾害对旱稻产量的影响
干旱及洪涝灾害对旱稻产量的影响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旱稻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磷酸镁铵缓释肥在旱稻上的减肥增效试验研究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