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思考

2017-07-13 00:24贺欣燃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9期
关键词: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贺欣燃

[摘要]内部控制是为了防范风险,实现既定目标而开展的一项活动,是一个长期过程。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也需要顺应潮流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资金作为事业单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其的内部风险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资金内部风险控制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减少资金风险,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词]事业单位;单位资金;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1前言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各类风险也层出不穷,加快了内部风险控制的进程。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政府设立的,以为社会民众提供公共服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主,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中之重。2014年各事业单位纷纷响应,提高了对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相关政策制度为引导,采取科学措施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的合理规范,以便尽可能地降低事业单位舞弊、贪污、腐败案例的出现率。尤其是事业单位资金作为整个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流动性强、报错风险高等特点,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影响极大,因此加强事业单位资金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对于事业单位健康、稳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定程度上也能推动廉洁、高效政府的建设进程。国土资源局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事业单位之一,在日常经济业务活动中会涉及大量的单位资金,如何全面高效地防范风险,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2目前事业单位资金内控风险控制上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2.1缺乏对资金内部风险控制的全面认识,执行力度不够

尽管2014年国家政府专门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相关政策制度,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定义、制定、执行程度、管理防范流程等进行了一定的规定,为各事业单位开展资金内部风险控制工作提供了参考方向。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在于对事业单位资金内部风险控制认识不全面,将其与财务控制划上等号,侧重强调了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控制建设,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内部风险控制的效率性、经济性原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资金内部风险控制的进程。

同时事业单位在日常的资金业务管理活动中,具体的执行力度也稍显不足,没有结合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现状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反而以单位领导的意愿为主,忽略了对不符合规定经济业务活动的监管,致使事业单位的“一支笔”问题严重,为“寻租”现象的出现提供了可能。而且在进行事业单位内部资金预算管理时,也缺乏一定的原则和刚性,过于频繁的对预算进行调整,大大降低了事业单位内部资金风险控制的效果。

2.2缺乏专项资金管理机制,资产管理混乱

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并没有专门设置专项资金管理部门,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资金管理机制,致使很多专项资金的来源不完整,且在专项资金的申请和预算上也不够重视,缺乏规范有效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专项资金挪用、占用、浪费的现象不断,滞留额度较大,并没有充分发挥专款专用的效果,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混乱,致使“账实不符”“账外账”“小金库”等现象时有发生,如:许多建设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却没有进行工程决算,无法将固定资产入账,于是出现资金投入无结果或固定資产流失的现象,无形中增加了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风险。

2.3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力度,岗位设置不健全

事业单位为了节约资金投入,在岗位设置上没有完全做到岗位分离,存在一人兼多职的现象,这样的岗位设置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经费,但却给资金内部控制增加了风险和漏洞。一些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徇私舞弊,私自占用事业单位内部资金,建立自己的“小金库”,导致事业单位资产流失。同时在日常资金管理控制上,也难以确保反馈的数据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且票据、印鉴管理不规范也是导致资金内部控制监管不到位的原因之一。当然,事业单位在加强资金内部风险控制上,监督执行力不够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大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并反映事业单位资金问题,加上相关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致使执行效率低下,会一定程度地影响事业单位资金内部风险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3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内部风险控制防范的具体措施

3.1加强对资金内部风险控制的正确认识,提高内控执行力度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资金是最基础的,它能确保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完成相应的行政、社会职责,甚至可以说资金是事业单位的血液,关乎着事业单位的生存命脉。因此,加强对资金内部风险管控是势在必行的课题。事业单位需要转变传统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观念,与时俱进地与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相结合,提高对事业单位内部风险控制的重视。尤其是国土资源局涉及的资金基本都是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相关,更应当加强风险防范,最大化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事业单位还需建立健全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规范,并全面落实到日常的资金管理工作中,提高具体执行力度,任何资金行为都必须符合相关的制度规定,避免“一支笔”现象的出现。为了让整个事业单位都树立资金内部风险控制意识,还需要由领导带头,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内部控制工作合作,识别预测资金内部控制风险,营造良好的资金内部风险控制环境,自觉杜绝舞弊、贪污、低效行为。

3.2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多来源于政府拨款,在进行资金会计核算时往往单独进行,对于专项工程的进程有着重要影响。鉴于此,事业单位必须设置专门的部门,对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在使用专项资金时需要严格遵循专款专用原则,不能以任何名义挪用、占用专项资金,以规定的专项资金使用用途为标准,对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流向进行监管。同时,还需要以《会计法》和《预算法》等相关政策为依据建立相应的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从预算、申请、批准、使用到后期绩效评价过程都有规范化的制度进行管理引导,加大对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全面追踪反馈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当然为了避免专项资金的浪费,还需要科学合理地对项目进行预算编制。在完整准确记录专项资金来源后,针对相应项目的建设,事业单位应当组织专业人士进行预算、评估、分析,在肯定项目建设的可操作性后再立项、申报,并对项目各个环节的资金支出制定合理的标准,编制出相应的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让整个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工作透明化。还需要事前、事中、事后对专项资金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环节的监督管理,避免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贪污、占用、挪用、浪费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3.3加强资金内部风险控制监督力度,完善岗位设置

事业单位资金内部风险控制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应人员的参与,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事业单位岗位合理完善设置的重视。尤其是要加强对不相容岗位的分离,针对职责不同的岗位配置相应的人员,避免出现一人兼多职的情况,才能降低事业单位人员利用职务权利舞弊、贪污现象的出现,能有效地减少事业单位资金流失。同时引入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和工具,建立资金内部控制系统,实现对资金数据信息的管理共享,能对资金风险进行一定的预警防范。

当然在内部控制上,审计监督部门必须独立存在,以确保在具体的工作中不偏不倚,公平对待不同部门,对于存在的资金问题及时提出并采取有效手段应对,以提高事业单位资金内部风险控制效率。另外还要加强对相关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培训,培养资金风险意识,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4结语

综上所述,资金是事业单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采取相应措施对事业单位资金内部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能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稳健、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