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

2017-07-14 07:46胡娜
教育界·下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和谐社会中国梦

胡娜

【摘要】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下这个时代,雷锋精神蕴含着新的价值。文章就雷锋精神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来论述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和谐社会;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对开展学雷锋活动做了多次重要讲话,强调“要从娃娃抓起,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世世代代弘扬下去”。2014年3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某工兵团“雷峰连”指导员谢正谊时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的大地上。”该论断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一、雷锋精神的含义

雷锋,这个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以这位红色英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从狭义上讲,雷锋精神就是对雷锋的言行和事迹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就广义而言,它已升华为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崇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为人们所敬仰和追求的精神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精神是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

二、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不难看出,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与雷锋精神核心要素“爱党爱国、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友善奉献、艰苦朴素等内容”存在明显的交集,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反映。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雷锋精神与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中国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实现现代化的强国之梦,但又不仅仅是现代化之梦;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但不是狭隘的民族梦;中国梦是人民幸福之梦,而不是中国的梦。同时,“中国梦”不是“美国梦”的翻版,而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也是“世界人民的和平梦、共富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和团结奋斗的中国精神。“雷锋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个人格化的标识,是中国精神非常典型的体现,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因此,“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是当今时代的呼唤,是广大人民的期盼,是完成‘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迫切需要,是文化强国的必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努力和奉献,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的支持。我们应当自觉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释放榜样经久不衰的永恒魅力,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力量。

(三)雷锋精神与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是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负面社会心态是一定时期社会现状的反映,也是社会矛盾和各种内在深刻问题的反映,它与正面社会心态共同与整个社会环境进行相互作用,只不过正面社会心态起到的是积极作用,能够为社会进一步良性发展保驾护航;负面社会心态起到的是消极作用,腐蚀和污染社会环境,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在正负两种社会心态的较量中,如果整个社会的负面社会心态比较严重,甚至占上风,就会严重恶化整个社会环境,侵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以及社会变革的正能量。在正面良好的社会心态中,人们的积极进取意识、包容谦让意识、理性意识会更加强烈。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我国社会心态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当然也伴随着一些负面不良社会心态,如浮躁、炫富、装穷、炒作、冷漠、患得患失、不思进取等。这些消极、不健康的社会心态,会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阻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雷锋精神作为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标志,其弘扬显然有利于克服多元价值观的迷茫,有助于凝聚人心,稳定社会,形成人帮人、人爱人、人助人的良好人际关系。雷锋的大公无私、友善奉献精神,有助于匡正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推进良好社会心态建设。正如吴潜涛教授所说:“弘扬雷锋精神,依靠雷锋这一道德榜样的巨大感召力和影响力,有利于社会转型时期因利益关系的变化带来的种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有利于匡正社会转型时期可能出现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能够引领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促进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形成。”“如果人人学习雷锋、人人争做雷锋,不仅能够有效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猜疑、疏远与防范,减少冷漠感、增强温暖感,更能让熟人社会中的温情在陌生人社会中留存、传递与升温,激发社会信心、爱心,责任心,促进社会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四)雷锋精神与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坚持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是一种真正的文化自信。雷锋“一颗钉”的刻苦钻研精神,要求我们发扬钉子的“挤劲”和“钻劲”,锐意进取,发挥创造力,勇于创新,坚持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雷锋“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要求我们心怀大局,认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做齐心合力的种子。一个国家齐心合力可以长盛不衰,一个民族齐心合力可以生生不息,一个集体齐心合力可以创造奇迹。文化自信正需要我们齐心合力地去坚守。雷锋“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要求我们像烛火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这是我们的一种精神文化,在这种氛围中,我们的文化在不断向前发展。雷锋“一块砖”的爱岗敬业精神,要求我们发扬“砖头”的朴实精神,把岗位当舞台,把职责当使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文化自信需要我们一砖一瓦的积累和一点一滴的努力,各行各业都应保持着这种精神,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找回我们的榜樣,榜样的精神无不体现着我们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个时代更需要将榜样的精神发扬光大,弘扬雷锋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小毛.“陌生人社会”更需要雷锋精神[N].湖南日报,2014-03-03.

[2]吴潜涛.雷锋精神是对公民道德的高度自觉[N].北京日报,2012-11-26.

[3]白彦刚.弘扬雷锋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3):1.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和谐社会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