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

2017-07-14 08:34凌晨
科技资讯 2017年16期

凌晨

摘 要: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百年大会讲话中,希望青年学子能够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保持个性、彰显本色。高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人才培养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展示其自我爱好和专长,而探索基于學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关键词:学生个性发展 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赴俄留学基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6(a)-0177-02

1 高校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内涵

个性,指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最主要的是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素质,达到他年龄能达到的卓越成绩。”因为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所以不能按照同一标准来看待学生的个性,而应该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在个性得到发展基础之上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形成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2 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2.1 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通过教学,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要载体,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正确处理好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三者的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从教育思想、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入手,将素质教育渗透在专业教育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以适应学生兴趣的发展及个性的培养。

(2)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外部动力是社会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更为突出,高校毕业生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渐显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困难。所以,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是高校适应社会的需要。

(3)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基本形式是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由不同的个体构成,在高校进行多样化人才培养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在多元化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是多样化的。正如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所指出的:“能让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为此,高等教育应积极革新自己的人才培养理念,主动满足社会现实需求,注重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多样化人才上下工夫。积极探寻多样化人才的培养之道,是我国高等教育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难题。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迫切需要,能够促进高等院校的内涵式发展。高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无论对发展学生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其优势潜能,还是对较大幅度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或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

3 笔者学校赴俄留学基地学生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3.1 人才培养模式和学分制的多样化

黑河学院赴俄留学基地成立于2009年,是中国第一所国家级赴俄留学培训基地,旨在为国家培养赴俄留学的应用型、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在合作框架内,黑河学院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远东国立农业大学、哈巴罗夫斯克文化艺术学院等8所院校建立了项目合作关系,采取“1+1+3”和“1+4”培养模式,已共同培养“俄罗斯语言文学”、“工业与民用建筑”、“经济管理”、“电气化工程”、“钢琴”、“声乐表演”、“合唱指挥”等专业方向的人才一千余人,其中有近百人被俄罗斯或白俄罗斯知名院校录取,继续攻读了硕士学位,部分学生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笔者学校赴俄留学基地本着专业教学贯彻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制为三个阶段,分成预科阶段、本科基础阶段和本科提高阶段。学分构成如下:“1+1+3”培养模式:国内学习总学分是119.5分,主要是专业必修课119.5分;“1+4”培养模式:国内学习总学分是48分,主要是专业必修课48分。两种培养模式的本科提高阶段所获学分均由所在俄罗斯合作学校制定。

3.2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多样化

笔者学校赴俄留学基地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对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也呈现多样化。“1+1+3”学制的专业是俄罗斯语言文学,国内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基础俄语、俄语听说、俄语阅读、俄语口语、俄语写作、俄语听力、俄语语法、俄语句法。“1+4”学制的专业是非俄罗斯语言文学,国内除了基础俄语、俄语听说两门俄语专业课程外,进行出境考试之前还会进行自己相关专业的课程的短期培训,如数学、环境科学、物理学等。所有基地学生在顺利出境后,将会在俄方高校继续自己本专业课程的深造。

3.3 教学评价体制的多样化

为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笔者学校赴俄留学基地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体制:除了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评价教师,还增设了学生互评的评价体制。其中,教师互评的评价体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完整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可以通过听课、说课、集体备课、教研会教研等多种形式进行。而学生互评可以通过班会、团活、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探讨学习心得,总结学习经验,取长补短,探寻有效的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

3.4 举办多样化的俄语比赛项目

为检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点掌握不足之处,激发学生学习俄语的兴趣,提高学生俄语学习能力,笔者学校赴俄留学基地举办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俄语比赛,如俄语词汇听写大赛、俄语书写大赛、俄语朗读和演讲比赛等。为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对俄罗斯文化及俄语的热爱,我们还开设了俄语第二课堂,设置了俄语课外活动小组:俄语歌舞组、俄语诗歌组和俄语戏剧组,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自行选择参加组别,在俄罗斯外教的带领下定期开展小组活动,所有活动内容作为俄语教学阶段性成果汇报演出的节目,得到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

总之,人才培养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提供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机制。作为高校,教育应该对大学生的个性养成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的个性特质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才智和能力,并最终在实践中得以发挥。实行个性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个性和才能发展的独特性和可塑造性,才能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金昌,施健祥.基于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M].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2012.

[2] 刘波.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以区域高校宜宾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9):109.

[3] 宣华,郭大勇,邓伟.构建促进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J],教育科学,2009(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