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及防治

2017-07-14 05:31王琳
现代园艺 2017年5期
关键词:发病规律霜霉病防治方法

王琳

摘要:黄瓜霜霉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危害黄瓜叶片。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均可感染该病。通过对黄瓜霜霉病的症状、病原及发病规律的研究,总结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关键词:黄瓜;霜霉病;发病规律;防治方法

黄瓜霜霉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危害黄瓜叶片。露地和保护地栽培的黄瓜,都可发现叶面上出现水浸状、淡黄色的小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色;在潮湿的环境下,翻起叶背部可见病斑上长出灰色至紫黑色的霉层;若再遇连续阴雨,病叶腐烂,晴天干枯易碎。在气温16℃以上,相对湿度85%左右,多雨、多雾或夜露重的情况下,病害就会迅速发生和蔓延,1~2周内即可使整株叶片变黄枯死。该病流行年份,可使黄瓜减产量高达50%以上。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正面呈现不规则褪绿黄斑,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随病情发展,子叶变黄干枯。成株期发病,多在植株进入开花结瓜以后,通常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发病初期,叶背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或潮湿时更为明显,后病斑扩大呈黄绿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不穿孔。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至紫黑色霉层。病重时常多个病斑连片使叶片变黄枯干。在抗病品种的叶片上病斑小,圆形,发病慢,霉层稀少。

2发病规律

黄瓜霜霉病菌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病菌在保护地黄瓜上侵染危害,并产生大量孢子囊,第2年逐渐传播到露地黄瓜上;秋季,黄瓜上的病菌再传到冬季保护地黄瓜上危害并越冬,以此方式完成周年循环。病部产生的孢子囊主要是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孢子囊萌发后,从寄主的气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潜育期在4~10d不等,随后,病斑上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多次再次侵染,不断扩大蔓延为害。

此病发生的轻重与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黄瓜生长期间的温度一般能够满足发病要求,所以湿度是决定发病与否和流行程度的关键因素。在多雨、多露、多雾、阴晴交替的情况下,昼夜温差大,病害流行的速度最快。保护地霜霉病的发生除与上述条件有关外,还受棚室内小气候条件的影响,如果温湿度控制不当,通风不及时,造成棚内湿度过高,夜间温度低,湿度大,容易结露;叶片上长时间保持水滴,容易加重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因此,白天要注意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尤其是在病害盛发期尽量少浇水,将湿度降到不利于病菌侵染为宜。

栽培措施是决定霜霉病发生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保护地更是如此。地势低洼,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肥料不足,浇水过多,植株徒长,地表潮湿等都能加重病害的发生。保护地管理操作不当,放风排湿时间不够,晚上闭棚过早,叶面水膜形成多,霜霉病发生就重。黄瓜进入营养生长阶段后,浇水次数不可过多,白天应及时通风透光,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要增施有机肥料,因为有机肥料养分完全,性质稳定,肥效较长,可不断地供应黄瓜各个阶段生长的需要,增强抗病的能力。同时要注意增施磷、钾肥,对促进根系发育与机械组织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提高黄瓜的抗病力。要合理密植,根据不同的品种而定,不能过密,密度大了,就会导致植株间通风不良,影响光照作用,诱发霜霉病的发生。

3防治方法

3.1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的黄瓜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抗病性较好、品质优良的露地栽培的品种有:中农2号、中农6号、津杂3号、京旭2号等;保护地栽培的品种有:津春3号、津春4号、津杂2号、中农7号等。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3.2改善栽培管理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离温室或塑料大棚较远的地块栽种露地黄瓜。地块要深耕整平,根据土壤肥力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培育和选用壮苗,常规的育苗法大都采用营养钵育苗,以防止幼苗徒长和老化;应多施有机肥料,促进幼苗生长健壮;加强光照,增强抗病能力。定植后在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适时中耕,以促进植株根系发育。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滴灌和膜下暗灌技术,避免大水漫灌。结瓜后要防止大水漫灌,在塑料大棚中要注意通风排湿,以清晨叶面无结露现象最好,出现零星病叶要及时摘除。生长后期叶面喷0.1%尿素+0.3%磷酸二氢钾,或喷施宝每1mL兑水11~12kg,可提高抗病性。另外,喷施1%红糖或蔗糖溶液,也可减轻病害发生。

采用高温闷棚的方法也可降低该病危害,可在春季大棚黄瓜移栽后40天左右进行,高温闷棚最好选在晴天无风时进行,具体方法是:在准备闷棚的前1天浇1次大水,次日揭苫后封闭温室,使室温迅速上升到45℃左右,并要保持1.5~2.0h。温度超过45℃时,遮荫降温,不能放风。达到规定的时间后,开始放风,风口要逐渐加大,使室温缓慢降低。次日摘除枯老病叶后再浇1次水。霜霉病暴发时,第1次闷棚后,4d左右再进行1次。高温控制期间极端最高温度不能高于48℃,控制时间也不能超过2.5h,否则会影响黄瓜正常生长。

3.3药剂防治

该病发展迅速,易于流行,在发病初期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喷药时必须及时、周到和均匀。多雨情况下要在雨前喷药,喷药后遇雨,应在雨止后立即补喷。常用药剂有:75%百菌清600倍液、40%乙磷铝300倍液、90%疫霜灵700~800倍液等。保护地还可用烟雾法或粉尘法进行防治,常用的烟剂有霜霉清、疫霉净、百菌清等;粉尘剂有:防霉灵、百菌清、多菌靈等。为避免产生抗药性,杀菌剂要交替使用。

3.4生态防治

保护地黄瓜可采用生态防治来控制霜霉病。即利用黄瓜与霜霉病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创造利于黄瓜生长发育,抑制病原菌的方法达到防病目的。具体方法是:上午日出后使棚温迅速升至25~30℃,湿度降到75%左右,有条件的早晨可排湿30min。下午温度上升及时放风,使温度下降到20~25℃,湿度降到70%左右,实现温度单控制。傍晚放风2~3h,使上半夜温度降至15~20℃,湿度保持在70%左右。当夜间温度高于12℃时,即可整夜通风,实现温湿度双控制。

(收稿:2017-01-12)

猜你喜欢
发病规律霜霉病防治方法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葡萄霜霉病抗性与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
阿米西达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