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2017-07-15 06:05岳西县文化馆246600
大众文艺 2017年20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群众建设

汪 淳 (岳西县文化馆 246600)

浅谈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汪 淳 (岳西县文化馆 246600)

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既要深入挖掘优秀地方文化、民族文化,还要结合当下的经济发展形势创造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形式。同时,群众文化要注重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的先进文化的建设。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要强调文化发展平衡,群众文化建设与群众文化协调,注重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的创新,促进群众文化健康持续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明确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逐步形成,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群众文化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以群众为主,注重服务意识与服务内容,要从科学的视角分析群众对文化需求特点及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目标,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为促进文化大繁荣夯实基础。

一、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困境

1.群众文化生态系统失衡

群众文化的主体受众是人民群众,这种文化内容及文化形式处于一种通俗的文化艺术形式,处于文化域的基础。而目前我国的社会形态也处于由农业社会形态向工业社会形态转变的过渡期,社会域的转型与分化,也使得文化域出现转型与分化。群众文化内容从普通的体育活动、音乐艺术、游戏等单一的文化活动形式,逐渐向地方文化艺术、民族文化艺术、国家主导先进文化等方向转变,群众文化建设的重点也逐渐向文化市场、文化体系方面转变。市场经济快递发展下,文化也急剧转型,导致群众文化生态系统失衡。这种文化生态系统的失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众所喜爱及掌握的文化艺术内容逐渐萎缩,文化馆(站)难以通过精致的文化活动表演吸引人民群众的参与,文化活动分散,难以发挥文化活动在广大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二是群众文化骨干人才离开基层文化单位,群众文化的挖掘、研究、传承与延续后继乏人。三是群众文化逐渐市场化,追求经济效率,人民群众及文化继承人也逐渐功利化。

2.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失衡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保证文化生态体系结构统一协调,满足各族各地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以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为基本点,以完善的服务体系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目前群众文化建设的困境体现在群众文化服务体系不统一,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服务内容脱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人民群众开始文化觉醒,打破传统的文化意识,追求个性文化求知,追求文化带来的美感、艺术感、快乐感,这些文化诉求是能够给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改观,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同时全面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及文化思维。然而,群众文化服务体系仍旧停留在传统文化服务层面,依靠单一的文化活动与人民群众维持文化粘度,但这种文化服务形式既分散,又缺乏影响力,难以促进人民群众自觉的文化接受意识。

二、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1.加强群众文化骨干人才管理

群众文化建设的核心构架是围绕群众文化进行,推进群众文化节建设与发展要依靠群众文化骨干人才,懂人民群众文化语言、文化诉求、文化意识及文化思维的文化工作人员为群众文化骨干人才,这样的人才能够依靠文化的敏锐度及深入群众生活的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合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文化粘度,维护群众文化生态系统。因此,群众文化建设要加强群众文化骨干人才管理。群众文化骨干人才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街道、社区及乡镇文化干部的管理。以党员及文化干部为核心,积极培育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人才,并且从广大人民群众中发现、挖掘和培养具有文化意识及文化技艺的文化骨干人才,做到发展有领导、传扬有继承、进步有创新。二是加强文化馆(站)等文化单位文化人才的管理。文化馆(站)是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执行者及操作者,需要掌握专业技能、管理技能,通过完善的培训与再教育体系,促进文化馆(站)文化人才的提升与发展,使其能够深入人民群众,聆听人民群众的文化语言及文化诉求,挖掘、开发创新的文化内容及文化表现形式,促进人民群众主动参与。

2.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渗透群众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已经从文化匮乏的局面中走出来。人民群众关心的是文化是否能够带来更多的美感、艺术感、快乐感,人民群众逐渐走向一种自觉文化觉醒时代。因此,人民群众文化诉求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目前,我国群众文化体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婚娶丧假、节日庆典中,缺乏群众文化服务意识,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地方文化是各区域人民群众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经过艰苦奋斗总结出来的文化结晶,体现一个区域人民群众的精神与信仰,能够引起人民群众的文化共鸣,培养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同时,地方文化也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放映人民群众生活的发展与历史沿革,更具有文化粘性。

3.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先导,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群众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设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体系。因此,群众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先导。新时期下要深刻地认识到群众文化的重要地位与历史作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投入不足、设施薄弱、体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但是这些都不是阻碍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借口与理由。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先导,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实行文化体制创新改革,不断地促进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不能只依靠单方面的力量与支持,必须实现共同建设文化的目标,以党和国家为领导核心,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做服务、做保障,统一协调文化发展,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并且大有前景。文化也是伴随着政治、经济、教育等各行业协同发展的。我国社会处于转型与变革的关键时期,文化改革也全面开展,逐渐深入。文化有了“市场文化”“产业文化”的发展大趋势。群众文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已经突破传统舞蹈、音乐、民间艺术等文化内容形式,更加注重与建筑、科学、宗教等方面的结合,以新颖的文化形式获取人民群众的喜爱,从而制造文化经济。既扩大群众文化发展的维度,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群众文化产业化集群发展已经获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将来必将出现更大规模的文化产业发展。

群众文化建设趋同化也将越来越明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区域协同发展等大背景下,群众文化建设要求将趋同化。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相融合、国内文化与国外文化相融合、各民族民族相融合、区域文化相融合,既促进群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将给地方文化建设与发展带来有益的建议与参考。

[1]吴建东.浅谈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2).

[2]陈仁平.浅析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趋势[J].现代企业文化,2015(8):126.

[3]张书娜.浅析新时期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建设走势[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6):151-152.

[4]温波.浅谈新时期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建设的走向[J].戏剧之家:理论版,2012(1):90.

[5]李岩.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J].中国职工教育,2014(8):117.

[6]骆欢欢.浅析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势[J].大观,2017(2).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群众建设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建设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振兴
多让群众咧嘴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