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灵渠两千年

2017-07-15 15:38毛健
人事天地 2017年7期
关键词:灵渠漓江秦始皇

毛健

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的灵渠,是目前所知道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盘山渠道,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被列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开凿于秦代,沟通了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自古以来是岭南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清乾隆五十六年,查淳书刻的“湘漓分派”四个大字,如今还屹立灵渠边,像一位老者在述说着久远的往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北方六国,便把触须伸向了千里之外的“百越”地带,即今天的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本意挥师五十万南下,平定“百越”,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然而,号称“秦戊五岭”的大规模征战并不顺意。秦军在广西、广东苦战了三年,遭遇到桀骜不驯的越人顽强抵抗。几十万秦兵死伤无数,进退不能,又缺衣少粮。如何是好?焦灼在煎熬着秦皇。最终,决定劈山引水,利用最便捷的水路来增援秦军。只要有一条运河连接起湘江、漓江,顺畅了南北水道,大秦王朝就不愁一统岭南!

运输将军史禄受命于危难之际。当他置身于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那道漫长的湘桂走廊,面对峭石林立,野草拂面、群兽乱窜时,他的内心非常清楚,修渠不一定比征战来得轻松。经历了选址、勘察和无数艰辛。史禄发现湘江上游的海洋河与漓江支流的始安水,只隔一座宽约三百公尺的分水岭。只要将其凿穿,筑起大坝,开通渠道,湘水和漓水便可沟通!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千难万险。至今,对于当年灵渠的地段选址、工程布置与施工技术,仍然是人类航运发展史上一个难解的谜。

世界上最伟大的劈山凿渠工程开始了!那是一次铺天盖地的人海战术。没有炸药开山,没有先进的工具,只靠铁凿敲打,吆喝得惊天动地,使得山在变薄,坝在增高。史禄明白,秦始皇的眼睛一刻不闲地在身后盯着。这给史禄一次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他决心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极致。

灵渠工程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合理性。它被规划成枢纽和渠系两大部分。枢纽部分包括大小天平,即人字坝和铧嘴,作为分水、导水的建筑;南北两陡,作为引水进渠的建筑;有了如此精细的建筑导向,使得海洋河经过铧嘴的劈分和大小天平的截流,出现了“三分向南入漓水,七分向北归湘江”的格局。“湘漓分派”立碑定论。此外,渠系部分包括南北渠及附属建筑物均相互配套,这使得湘水、漓水有分有合,相得益彰。

正当工程进展顺利,一场罕见的雷暴雨突然来袭,一连几天,造成沙石溃散,山体滑坡,大堤倒塌,令人欲哭无泪。而喧嚣的洪水嘲笑般的摇头晃脑而过,留下一片淤泥浊浆。这让史禄后来在梦中常常惊恐地醒来,水火无情绝无半点虚假。水,乃首当其冲。

秦始皇毕竟是一代君王。当他得知工程的惨重遭遇,不仅没有责难,反而是抚慰和嘉奖,因为他知道,开通的运河,不仅可以载船运兵,更重要的是承载着秦朝大帝的江山!

远在南方的史禄及官兵们,在浩荡皇恩的感召下,再次向山体和风雨发起挑战。但是,又一次次败下阵来。他们一次次修建起来的坝体,一次次垮塌,因为稀泥与石块的结合部少了强大的黏合剂。

一天,惆怅的史禄在工地转来转去,忽然被打铁的火种映红了双眼。他想,如果将铁水烧溶和石块结合在一起,是不是能牢牢地稳住坝体呢?他为自己大胆的想法高興得跳了起来。后来,他果真就这样去做了。牢固的堤坝一经筑成,历经了2000多年的波涛,就再也没有动摇过、分离过。

灵渠,经过艰苦的磨难,于公元前214年,大功告成,成为可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并列的“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灵渠的开通,使战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秦始皇可以整日发出爽朗的笑声了。看风帆鼓荡,战船逶迤,健壮的秦兵和大批的粮草补给,不断从长江流域经湘江运抵灵渠直达漓江,从而插入珠江。通航的当年,秦兵征服了岭南,建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将岭南正式纳入秦王朝的版图。

统一南北,是秦皇大帝预料之中的事情。但是,他料所不及的是北方的汉人与南方的少数民族怎么这么快就会和睦相处,并开始繁衍生息?秦皇真的不了解,秦兵弃掉了坚硬笨重的盔甲、剑戟,放马灵渠两岸,感受春来花开,领略秋叶金黄,听南方少女真实吐露心声的委婉歌谣,那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从而带出了中原腹地和南疆边陲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在历史档案中,我们查阅到:灵渠有过24次的疏浚改造。汉代的马援,唐代的李渤、鱼孟威,也陆续主持过灵渠的修筑。为了纪念这些有贡献的先贤,人们在灵渠的南渠岸边,修建了一座四贤祠,供奉着史禄和后续者们的塑像,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在南渠和湘江之间有一道石堤,号称秦堤,长3.15公里,所用的石料全是经过加工、精选的大块条石,是为了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保护南渠不受洪水冲击的保护性工程。因筑于秦代,故被称为秦堤。秦堤虽然年代久远,但自古以来不缺花木繁盛,始终郁郁葱葱,悠闲恬静;为寻古揽今的通幽之处。尤其春天到此,那真是:桃花落满路,翠柳夹堤生,无限春色……

1963年的春天,雨过清新,风爽天开,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满怀雅兴地来了。来到灵渠,听了“飞来石”的传说;看了大小天平坝的奇巧;款步悠悠走过状元桥,之后他大为感叹,称“灵渠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诗兴也如同灵渠水春潮般地涌出,他挥笔写下脍炙人口的《满江红》:“北自长城,南来至,灵渠岸上,亲眼见,秦堤牢固,工程精当,闸水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丈,有天平大小,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将军墓,三人葬。听民间传说,目空君相,史禄开疆难复忆,猪龙作孽忘其忘。说猪龙,其实即祖龙,能开创。”

此诗文刻于石碑,现仍立于灵渠渠畔,供游人浏览、领略。

一代大帝秦始皇展开了博大的胸怀去拥抱幽远的山水,当为大智者。而兴安的厚土慷慨地接纳了这一历史的赋予,拥有了灵渠,也属于幸运儿。史禄无疑是功不可没。如果,时空穿越,此时的秦始皇一定会春风得意地站在咸阳城楼,用他的一双浓眉大眼,眺望着碧绿的南方。南方确实很绿,南方有他的杰作。流淌了两千多年的灵渠,在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依然闪烁着卓越的智慧之光!

猜你喜欢
灵渠漓江秦始皇
灵渠颂
漓江情画
秦始皇忆师
情满灵渠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月下漓江
漓江夕色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拜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