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与家训

2017-07-16 09:04习翼
家庭服务 2017年6期
关键词:孝顺父母底蕴家规

文|习翼

家门与家训

文|习翼

北方有一句俗语叫“顶门撞户”,其意是男子汉要把门户给顶起来使家门不衰,代代光耀门楣。这里所说的家门,不是字面意思的家门,而是指一个家族。自古及今,一些家族默默无闻,平淡如水;一些家族虽显赫一时,却迅如流星;另一些家族传承有续,人才辈出,被人们称之为望族。望族之所以代代兴旺,自然有其内在的原因。

据河东闻喜(今山西)裴氏族谱统计:自汉魏以后,裴氏子孙中先后出过五十九个宰相、五十九个大将军、中书侍郎十四人,七品以上官员达3000余人,可谓是文儒相继,公卿迭出的家门。

无独有偶,西湖畔的钱王祠,祠里历数了钱氏家族自五代以降,代有才人,各领风骚。远的姑且不论,只当代,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成为新中国核工程物理的开山巨擘,文学家钱钟书一代才子,外交家钱其琛世所公认。

有人说,家门兴旺靠的是风水。其实不然,谁不知道,贵为天子的皇帝,皇陵和紫禁城占尽世上的阴阳极地,到头来依旧毁家丧国。还有人说,靠财富,子子孙孙衣食无忧,更是大错特错。西晋的石崇、清代的和珅均是富可敌国,这样的豪门只是维持了几十年,便灰飞烟灭,且危及子孙。更有人说,靠祖宗余荫。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屡试不爽。《红楼梦》中的贾、薛两家,祖荫光环下的子孙,哪个不是游手好闲、贪图淫乐、坐吃山空,“只剩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许多有识之士,明确指明:家之兴替,全不系乎富贵贫贱,在乎人之贤不肖耳。

如何才能使子孙贤,别无他途,只有华山一条路——良好的家庭教育,即良好的家训。河东闻喜裴氏家族,立下严格的家规,教育子女。家规明确:敬奉祖先,孝顺父母,立身谨厚,读书明德,慎重言行,讲求公德等。正是这些父子传承的家训,使祖祖辈辈的心灵有篝火照耀,前行的路即使有坎坷,但洞彻心扉的光明,使之拨云见日,少走弯路。家训造就了家门的底蕴,底蕴又塑造了一代代子孙。

江南钱家也是有着家训传承千年的底蕴。在钱王祠大门左侧的墙壁上,赫然书写着钱氏家训。其中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几个层面告诫儿孙,要“存心宽厚,持躬谨严;勤俭为本,忠厚传家;信交朋友,普惠乡邻……”两个家族都重视制定家规,以家训引导教化子孙。家训是他们教育子孙的法宝,也是家庭道德建设的圭臬。了解一个家族的精神风貌,要从家训入手;研究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轨迹,家训是最好的窗口。

河东闻喜裴氏家族,立下严格的家规,教育子女。家规明确:敬奉祖先,孝顺父母,立身谨厚,读书明德,慎重言行,讲求公德等。正是这些父子传承的家训,使祖祖辈辈的心灵有篝火照耀,前行的路即使有坎坷,但洞彻心扉的光明,使之拨云见日,少走弯路。

如果把家庭当成一所学校,作为家长的教师,要把家训当成校训,培养孩子的人格,砥砺孩子的品质。明末张履祥说:“子孙不教,能无败亡。”又说:“虽有美质,不教胡成?即使至愚,父母之心,安可不尽?中等之人,得教则从而上,失教则流而下。”这可谓是对家训功效的至真至切的概括。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个家门的长盛不衰关键在培根固本。《易经》的蒙卦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其意是,人生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以涵养正德为本,这是传承百年的功业。家长要注重子女人格的养成,将人格锻炼到精纯。人格的魅力不在于相貌,而在于家训长期蓄养的力道。先哲王阳明告诉诸弟说:“吾非徒望尔辈但取青紫荣身,须以仁礼存心,以孝悌为本,以圣贤自期,务在光前裕后斯可矣。”

猜你喜欢
孝顺父母底蕴家规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立下这7条家规,孩子必有出息
倍er高级
鸭子的家规
家风家规我来说
孝顺父母的正确打开方式
议论文的论法与底蕴
理解粮食底蕴 传承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