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素质研究的新突破
——评《国民素质发展路径选择与素质文化学建构》

2017-07-17 02:50左玉河
中国出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对象化国民素质建构

□文│左玉河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些领域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素质文化性缺失问题。综观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关于党推进国民素质发展文化思想的关注和研究,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均显不足。单培勇等著的《国民素质发展路径选择与素质文化学建构》(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以党推进国民素质发展文化思想为主线,选择国民素质发展路径文化的向度突破,进而提出素质文化学建构问题。正如韩庆祥在该书的序中所言,该书深化了人们对国民素质研究文化价值的认识,拓宽了学界关于国民素质研究的视域。

提炼社会主义素质文化新概念的理论创新。该书通过研究党推进国民素质发展文化创新与国民素质教育实践创新及特征,论证社会主义素质文化生成逻辑,由此提炼出社会主义素质文化内涵,认为其是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为推进国民素质发展的价值观确立、结构建构、目标设立、路径选择与方法设计所形成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文化实践。该概念的提出,符合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出的“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的要求。毫无疑问,社会主义素质文化作为国民素质实践活动的价值创新,所具有的文化价值系统,将会以整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系统对国民素质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体现了实践创新与实践外化观念的统一。作者根据国民素质先天性、个体性、个体素质差异性到发展权利平等性、社会性等特征,针对国民素质文化性缺失和文明内涵提升的迫切需求,为使国民素质向现代文明转型,从优生优育、发展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保障国民生存发展权利、重视自我教育等7个方面,构建国民素质发展路径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目的性。既集中体现了国民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文明实践价值需求的统一,又集中体现了党推进国民文明素质发展的成就,这一成就是国民素质创新实践的对象化。在此对象化过程中,又外化出国民素质发展的7个路径选择观念,使国民素质在发展实践过程中得以确证。

构建素质文化学的意义与价值。当下国民素质发展文化性缺失,实质上是人与文化分离所造成的。对此作者进行深入思考,提出建构素质文化学学科问题,并对其必要性与可行性、核心内容与体系逻辑关系阐发了自己的见解,认为素质文化学是以人对文化进行创造,而又通过文化引领、规范人的素质发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为研究对象的,是一门研究国民素质发展文化价值体系的学问,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对象化国民素质建构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对象化的思想:人类生活中的信息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象化理论:作为马克思哲学的开端与基石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国民素质与经济增长
——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建构游戏玩不够
强化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探讨
探究视听艺术中的美学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