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浙江龙泉金观音红茶产业的探索与思考

2017-07-17 12:29刘善红周淑兰周陈清张跃康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茶产业龙泉转型升级

刘善红+周淑兰+周陈清+张跃康

摘要:該文从国内外红茶的发展趋势、龙泉金观音红茶的主要优势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分析了龙泉发展红茶产业的可行性,指出了龙泉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龙泉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目标和措施。

关键词:龙泉;金观音红茶;茶产业;转型升级

刘善红,周淑兰,周陈清,等. 发展浙江龙泉金观音红茶产业的探索与思考[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11):18-19.

一、龙泉发展红茶的可行性

1、国内外红茶的发展情况

红茶占全世界茶叶市场75%的份额,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对位置。国内红茶消费兴起,在内销市场的带动下,中国红茶生产重新焕发活力,红茶产量呈现逐年增加,2015年红茶产量达到25.3万吨,同比增长10%以上[1]。

2、龙泉红茶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龙泉市开发了龙泉金观音红茶新产品,备受领导和专家的关注,深受消费者青睐。2011年,龙泉金观音红茶通过省科技新产品鉴定,并在浙江国际名茶、“中茶杯”等优质茶评比中获特等奖(金奖)。在2013-2016连续四年的“浙茶杯”红茶评比活动中,龙泉金观音红茶金奖数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2]。

3、龙泉发展红茶的主要优势

(1)具有独特地理位置

龙泉地处浙江省西南部,与岩茶和红茶重要生产基地福建省武夷山市毗邻,境内山脉同属武夷山系,生态、气候、土质等方面都与武夷山市极为相似。

(2)优越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

龙泉境内年平均气温16.9-17.6℃,年降水量1500-1800 mm,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森林覆盖率达84.2%,被誉为全国生态第一市。

(3)丰富的宜茶山地资源

全市有120多万亩坡度在25℃以下的低丘缓坡,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土壤酸碱值位于5-5.5之间,非常适宜种植茶叶。

(4)合理的品种搭配

龙泉是传统的绿茶产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现有鸠炕小叶种面积2.5万亩,加上近年来引进的金牡丹、金观音等茶树品种3万多亩,这些优良品种都非常适制红茶,为全市红茶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品种优势。

(5)茶文化氛围深厚

龙泉具有非常悠久的茶文化渊源和深厚的茶文化积淀。龙泉青瓷始于五代,盛于南宋,极具端庄、典雅、古朴之特色,茶圣陆羽曾在《茶经》中推崇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茶具。龙泉的茶叶,配上青瓷茶具,以披云水冲泡,“茶、瓷、水”有机融合,充分体现了 “瓯江源头水,江浙顶峰茶,千年龙泉瓷”的主题。

(6)具有技术支撑优势

龙泉市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省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茶学系等为技术支持单位,并与浙江大学建立了“龙泉市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中心”。通过与科研院校全面合作,为龙泉金观音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7)具有政策扶持保障

龙泉市深入实施“三市并举”战略,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道路;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将特色茶产业作为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来培育。

二、龙泉茶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1、产业基础较薄弱

生产基地存在规模偏小、管理粗放、重采轻管的问题;存在规模化、标准化不高的问题。在茶叶经营主体方面,存在龙头企业整体规模不大、综合实力不强、辐射影响力不大、带动能力较弱的问题。

2、品牌认知度还不高

“龙泉金观音”在政府层面的积极推广和宣传下,已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品牌影响力还远不及省内“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品牌,甚至是丽水市内“景宁惠明茶”、“松阳银猴”等一些传统的茶叶品牌知名度都要高于“龙泉金观音”。其原因一方面是,茶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有限,品牌意识还不够强;另一方面是,龙泉本地茶叶企业对自身品牌的定位模糊,并对品牌文化缺乏有效的宣传[3]。

3、技术推广人才队伍较薄弱

首先,茶叶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县一级茶产业管理机构农业技术干部仅4人,且人员老化严重,乡镇一级的茶产业管理几乎没有。其次,茶产业管理和茶叶产品营销的人才缺乏。这两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快速发展。

4、茶业产业链不长

龙泉茶产业加工水平低,基本还停留在茶叶粗制阶段,在养生产品、休闲食品、茶叶提取物研发等方向还是一片空白。另外,龙泉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度不高,茶文化的潜力没有很好的挖掘和发挥出来。

三、龙泉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措施

1、思路和目标

全力实施基地扩面、加工能力、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和茶文化 “六大提升”工程。到2020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8万亩以上,产量3500吨以上,总产值达5亿元,其中:生产红茶的茶园面积6万亩以上,产量、产值分别占60%以上,建成全省最大的优质红茶基地。

2、措施

多茶类提质增量特色发展,打造浙江红茶之都。加快《龙泉市茶综合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实施,推进茶产业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提升转变。优化茶树品种结构,适度扩大特色茶园面积。

以红茶为引领,早春绿茶、春秋季乌龙茶多茶类协调发展。深入推进茶厂优化改造,实现特色茶叶加工升级。

加快推进“两园”建设,即龙泉茶文化产业园和浙西南特色茶树种质资源“百种园”建设。全面实施龙泉金观音乌龙茶和红茶标准,规范使用龙泉金观音农产品地理标志,把龙泉建成全省最大的红茶和乌龙茶生产基地,着力打造浙江红茶之都。

以茶文化、茶旅游为突破,充分发挥省红茶分会、市茶产业协会、市茶文化研究会等茶叶社团的力量,挖掘和弘扬龙泉茶文化。通过举办茶事活动,提升龙泉金观音品牌形象和影响力;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建立企业文化;通过“茶、瓷、水”的有机融合和宣传,展示宣传龙泉茶产业的生态和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 戈佩贞,吴培明,钟燕凌,等. 坦洋工夫红茶历史溯源、发展现状及战略措施[J].福建茶叶,2011(04):37-40.

[2] 金开美,郑 杰,任红楼. 对信阳红茶产业的思考[J]. 茶叶,2013,39(02):81-82.

[3] 刘善红,高德荣. 关于加快龙泉茶叶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 中国茶叶,2008(07):29-30.

猜你喜欢
茶产业龙泉转型升级
龙泉青瓷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幸福龙泉
在龙泉,有一种温度叫暖心
龙泉汤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