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语文教学的本色追求

2017-07-17 13:06胡维中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切入点马克思教学内容

胡维中

当下一些语文课堂充斥着繁复的媒体展示,热衷于吸人眼球的游戏表演,教学内容贪多求全,教学路径错综曲折,温度有余,深度不足。其实,语文课最基本的特征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语文教学需要摒除非语文元素,教出浓浓的语文味。以简要的内容、简明的思路、简捷的手段,追求学生语言素养的最大化。在简约中演绎丰实语文,追求内涵与意蕴的丰盈。

一、巧设主问题,力求教学内容简要

语文课堂不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能围绕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核心素养和文本的核心价值来制定简明的教学目标,甄别筛选教学内容,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设计主问题能有效改变教师满堂问的课堂现象,留给学生更多静思默想、潜心会文的机会。

要提出有价值的主问题,需要对文本精准把握。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文本只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文本当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教学内容作出选择与确定。教师要潜心研读文本,既能整体感知和把握,又能对局部有独到的分析和深刻的领悟。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出既能反映教学重点,又能掌控整个课堂教学进程的的“主问题”。

要提出有价值的主问题,需要对问题有效整合。一位老师在教学《荷塘月色》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其实,这一经典散文的价值在于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可围绕“情感”和“语言”两方面将众多问题整合成两个主问题。一是引导学生探究“作者为何开头就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从后文看,作者真正达到宁静了吗?二是引导学生理解“像婷婷的舞女的裙”表层含义与深层意蕴,体味“脉脉”“风致”語境意义,鉴赏“泻”“浮”“笼”等炼字之妙。少而精的主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有效开展课堂活动。

二、巧选切入点,力求教学思路简明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谋篇意识”“流程意识”。怎样切入、安排几个板块、安排怎样的先后次序都要进行必要的设计。切入点是组织和突破教学的关键环节,切入点是文本与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之间的“桥梁”。一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思维的火花,使师生心中有数、靶向清楚,使教学内容简明扼要,教学活动顺利实施。作为切入点的可以是文中的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文眼等。找准了切入点,就找准了教学各环节的纽带,从切入点出发,向文本的各个部分发散、辐射,从而深入透彻地理解文本内容。

彭玉华老师执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从“马克思的贡献”切入,确立了“读懂悼词,读懂马克思牍懂‘这一篇悼词,读出恩格斯”这一清晰明了的教学思路。“读懂马克思”,就是对马克思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贡献进行梳理,对马克思的生平和事迹有一个概要的了解:“读出恩格斯”,就是研读文本中充满感情的文字,品评段落之间逻辑的严密、用词的严谨,感受作为哲学家的恩格斯语言表达的精准,思维的严密。任务简约,思路清晰。

三、巧用多媒体,力求教学手段简单

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新颖活泼的教学情境,增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内容,突破重点难点,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我们也看到,滥用多媒体,首先会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教师忙于点击鼠标,忽视对文本的研习与探讨,可谓“只见机器不见人,只见画面不见文”。其实,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领悟语言,进而形成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其次,会弱化学生语言感知和领悟力。语文的媒介是语言,语言是有情有味的,学生只有通过对文本语言的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才能真正汲取到艺术营养,理解语言的深层内涵。另外.还会影响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而多媒体教学,学生看的是屏幕上的画面,听的是音箱里的声音,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学情了解不够,师生情感交流严重不足,这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坚持灵活、简约、实用的原则,适时、适度地使用多媒体,让多媒体服务于语言学习,服务于语文活动。如教学《胡同文化》时,若用多媒体简单展示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情景,并配上富有京味的胡同歌曲,通过语言与画面、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学生会更能感受出北京胡同文化的内涵。语文教学要远离声光电画的纷扰,腾出时间,让学生和文本之间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充满智慧的对话,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简约的课堂,会带给人秋天的天空一般明净清澈的感受,让人神清气爽。简约是返璞归真,是本色追求,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简约需要教学智慧,需要教师具备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更需要教师对教学生活有独到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

猜你喜欢
切入点马克思教学内容
最有思想的句子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
小切入大综合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