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的教材使用

2017-07-17 09:43李志强刘艳红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后现代教会语文课

李志强+刘艳红

一、对语文教材使用观有所启示的教育理论

1.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该学说的核心是“回归自然”,一方面,卢梭认为善良是人性的本质,另一方面,卢梭还根据儿童所受的多种方面因素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应该而且一定要“回归自然”,他认为每个人类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种教育方式中培养并发展起来的。

2.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儿童中心论”是指从批判反对传统的学校教育的教育方式的层面出发,杜威认为:“学校生活教育组织都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使得一切做法与活动都主要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为教师的。”但不是完全让教师放手不管,完全以学生为中心,而是强调教师要起到导向的作用。

3.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

在语文教材的功能论中,叶圣陶老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借助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对文章进行分析,并且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逐步学会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方法。”其中的“举一反三”是叶圣陶语文教材使用观的核心观点。

4.受后现代知识观影响的语文教材使用观

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情境性、价值性和建构性,反对知识的权威性,提倡民主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一种知识理念,促进课堂向多元化和开放式发展。后现代知识观有一些相关理论对于现在的语文教学,乃至教学領域都有所启发和推动的作用,也对现在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所揭示和批判。

二、优秀教师在教材使用方面的实例分析

钱梦龙在一次关于《语文教学呼吁常识回归》的讲座中谈到,语文课的本质上就是教会学生正确来理解和运用本国语言。简单的说就是教会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和多读书。他在讲座中提到现在的公开课太浮夸,什么都是按书本来讲,什么都是设计好的,大多数只是教会学生怎么去深入分析一篇文章,而忽略了语文课本身的价值。在他看来语文课就像“家常课”一样,而家常课是指不需要事先设定好,而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来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教会学生们阅读了解并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的课。

在他对语文教材使用的观点上,首先,教材本身并不是上课的重点,而上课的重点应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这种交流不需要提前设计好,老师提的问题也不需要有固定的答案其次,语文课要实实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而读书的“书”不只是教材,而是博览群书。教材中的课文只是引起教师与学生谈话的话题,不是课堂的全部。通过他的语文教材使用观上能够看出,钱梦龙老师的课的成功所在就是他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上课方法,并且能够抓住语文课的实质,将语文课上成一节不受教材约束,不事先设定好流程的“家常课”。这有利于改变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花瓶课”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大胆思考和对知识拓展的能力,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是这种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自身的质量要求非常高,课程准备与课堂花费的时间也很长,对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求也很高。

无论是新课标的要求,还是前人的理论,亦或是一些特级教师的案例,都说明了传统语文教学是需要改进的。针对教材该如何正确使用这一话题,综上所述,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说明一个问题教材本身是有存在价值的,但它不能成为课程的全部,它只是一个例子.可以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的例子:它只是一个凭借,可以让教师以此为凭借,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会学习:它只是一个引子,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引出上课话题的引子。在语文教学中正确的使用教材就是不能全盘否定它的价值,同时也需要教师们意识到教材的真正作用所在,并有效地利用它。我想这一点恰恰是现在许多教师仍然欠缺的关键所在,那就是他们无法真正意识到教材的作用并充分的发挥出它的作用。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使用教材时要大胆摆脱教材对自己的束缚,开拓自己的思维,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文章和对一些事件的看法。对于教师,不仅要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意识到语文课的真正目的,意识到教材的真正作用,并可以有效的充分利用它,上出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具体来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正确使用教材的方法是把教材中的课文当成一把钥匙去使用,为学生们开启广阔的可以博览群书、可以畅所欲言的大门。

猜你喜欢
后现代教会语文课
奥本大学:一个教会你热爱生活的地方
画与理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语文课文
符号像落叶般飘散
90后现代病症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What I've Learned So Far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
第九届全国美展雕塑展的后现代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