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成为有涵养的人

2017-07-17 11:27占远秀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生日蛋糕熏陶真善美

占远秀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卢梭的“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义。中学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授、授业、解惑”的重任,我们在开展语文活动时,既要传授学生知识,也要促其精神成长,使他们成长为有涵养的人。笔者结合近三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感悟生活的哲理

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感悟生活的哲理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中外经典、阅读时政要闻、阅读现当代优秀散文小说,扩大学生知识面,积累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人文素养。为了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引导学生阅读每个专题之前,我都精心设计一个导语。

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谁知道父母的生日》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当你围坐在生日蛋糕面前时,当亲人为你点燃蛋糕上的蜡烛时,当屋子中响起生日歌曲时,当那七彩的烛光在你眼前幻化成一团雾气时,你是否想过,那生日蛋糕上每增多的一根蜡烛,凝聚了父母亲人多少心血啊!当你陶醉在自己生日的快乐中的时,你是否又想过父母的生日蛋糕是什么样子的呢!”听完了这样的话,学生鸦雀无声,不好意思地翻开读本专心读了起来,看他们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内心里有了一种歉疚,很想知道书里是怎样说的。因此,我认为这样的导语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

为了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我在指导学生精读《弘扬科学精神》这一节时,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人发布了这样一个信息,应用“活鹅拔毛法”养鹅,每只鹅可增加三十元。这一信息传到大别山腹地,一个早就想发财的农民,他就想当然把活鹅身上的毛拔了个精光,哪知事与愿违,光秃秃的鹅立刻沉入塘底,再也不见踪影,吓得附近一些原先也想试试的村民谁也不敢活拔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农民为何会犯这样的错误吗?”,经过这样阅读思考,再让学生作了一次感性认识到理想认识的升华。

二、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向往真善美

用好语文教材、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又是语文教师的另一重要任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留住“根”,更要保住“魂”。因为中学的课文,大多是一些典范文章。如《莫高窟》中讲到的敦煌文化瑰宝损失惨重,中国的学者研究中国文化,却要依仗存放在外国博物馆的文物典籍,就可以用到“莫让历史悲剧重演~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等人文精神玟学作品能以其纯粹的力量,引人向真、向善、向美。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项链》等古今中外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曾经深深影响了一代代的人。文学艺术是可以熏陶人的心灵的,没有经过熏陶的心灵,掌握多少有用的知识都是徒劳无益,甚至是有害的。优秀文学作品特有的育人功能.我们不应该忘记,语文教师在继续抓好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要注重挖掘课本中的的人文精神,既要留住语文工具性的“根”,更要保住语文人文精神“魂”,引导学生向往真善美。

三、让文学社团成为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精神家园

对于追梦的文學少年来说,我校有着百年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艺宫”和“先锋”文学社团,这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文学社团的自由写作,让一个个少年自觉地加入到人类精神创造者的行列,过上一种诗意的、有创造性的生活,从而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懂得关注自己、关心别人和关爱社会,提升内涵。有学生在作文中写“篮球场上奔跑跳跃的身影,男孩们挥洒汗水,将篮球掷出一道又一道弧线。球入筐的一刻,金属篮筐振动的声音,似在为他们欣喜和鼓掌。属同一队的男孩们彼此相视,嘴角勾起一丝弧度,那是胜利的微笑。”如果说文学的灵魂是真善美,那么廉州中学的老师们不但深深地理解、参悟着真善美的真谛,而且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营造出廉中校园特有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引领、垂范以及人文情怀的熏陶,为学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这种熏陶,从初中一直延续到高中甚至大学乃至一生:“三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走过校园的每一条小道,看了三年的春去秋来。不是没有泪水与笑声,不是没有微笑与烦恼。背负着高考的重担,我们想要松懈,却始终未能真正背叛心里的那一份期待。”尽管学生在《艺宫》《先锋》上发表的文章大多语言还显稚嫩,作法还不够成熟,但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真实体验和真心感悟。

猜你喜欢
生日蛋糕熏陶真善美
艺术熏陶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如此熏陶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习惯了真善美才能拒绝假恶丑
生日蛋糕
花糕,我爱摆弄
重视隐性德育关注心灵成长
生日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