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课程资源建设

2017-07-17 11:33郑云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核心资源

郑云华

中学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与课程资源建设是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点内容,这既是将以人为本的人文性纳入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尝试,同时也是探索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中所挖掘出的深层内容。据此,笔者针对将核心素养培养和课程资源建设运用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的方法进行分析论述,也便有了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核心素养培养和课程资源建设概述

核心素养培养与课程资源建設的应当是在遵守中学语文教学规律和遵循学生实际情况而开展起来的教学活动,要以全体中学生为对象实施素质化与资源性的中学语文教学,简要概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育要求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起崭新的价值观念,从而让学生形成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系统。其二,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广大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发展,从而为教师能够在新课标的教学框架下更好地承担教学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三,在中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与学习能力。只有在保障教师具有专业教学能力与综合教学水平后,才能使得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思,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技能。

二、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课程资源建设的方法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强化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课程资源建设的相关工作,关键应当从以下方面予以把握。

1.结合语文素养与课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语文素养培养”同中学语文具体课程内容找到完美的契合点。素养指的是在长期的学习与实践范围内所塑造建立起的一种高度品质.这其中包含了功用性和非功用性等不同类型,关于素养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久的积累积淀。所以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注入其中,往往便能够收到较为优异的成果。在中学语文课程设置中.学生会接触到语文、自然、文学、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等不同学科知识,这些课本中的优秀作品不仅是作者智慧的结晶,而且也是基础文学字词与综合知识面的集中体现。当学生改变将语文作为“工具性”的观念,而发自内心的将熏陶积淀语文素养当作中学语文学习的要义,那么所能获得的学习成果也必然是十分丰硕的。

以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中《再塑生命的人》该篇课文为例,要实现对于该篇文章的学习,除了基础性的字词掌握与中心思想了解后,让学生能够加深对于“残疾人”这一群体的认识,并且向其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进行学习,那么教师便可以通过设置丰富的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与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体验黑色世界”这样的主题设定,让学生切实感知到盲人作者海伦凯勒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珍惜光明、珍爱生命的情感。经过整场教学活动之后,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眼睛的重要性与光明的美好,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与鼓励学生无论在何种艰难的环境下,都要内心充满光明与希望,并让学生从心中树立起要更加勇敢坚定的信念。

核心素养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概括,同时也是有效交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核心素养,加强关于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训也是十分重要的。以六年级上册中《有的人》一文为例,该篇文章是臧克家为了纪念著名鲁迅先生所作的抒情诗,该篇课文慷慨激昂、字字铿锵有力,歌颂了与人民为伍的革命家为了人民而奉献奋斗的伟大精神。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领会到课文感情,同时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以“精神不朽、吾辈传承”为题目开展限时演讲,则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结合教学资源与课程反思

将中学语文中丰富的资源探索与课程教学反思相互结合起来。要使得中学语文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果,利用多渠道、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则显得尤为重要。要加强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特点的实践与经验总结,从课程实施情况来看,还需要广大教师将现代创新、新型的教学手段积极的运用起来。对于不同的学科来说,其所需要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普通化的教学方式只能符合简单化的教学需要,而针对特定学科知识点的学习,则要求教师将分析与讲解摆在突出位置之上。换言之,就是选用最为有效、自然的方法让学生可以从中更为全面、细致的了解文学形象、文学世界与文学境界的内涵。同样以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中的《再塑生命的人》为例,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残奥会上的《千手观音》节目,让学生通过观看赏心悦目的表演,能够感受到残疾人自身所具有不屈不挠的坚韧毅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让班级中的学生参加游戏活动,让学生蒙住眼睛拄着拐杖往前行进,准备好有趣的奖品与道具,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在课堂活动结束后,学生便能够感受到由于先天或后天的残疾给人所带来的影响是多么不方便。

再如六年级上册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该篇文章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让学生能够记忆并掌握12个生字以及关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品质的描写方法,同时对于鲁迅先生的崇高品质也需要教师加强讲解分析。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就文章的结构方式展开分析,并让学生自行给每个段落划分拟定一个简练且合适的标题,例如“深切悼念”“趣谈水浒”“笑谈碰壁”等等。接着教师再播放一些视频课件,向学生展示鲁迅先生的生平影像资料等。将这些辅助学习的渠道与措施积极利用起来,通常也能够使课程资源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

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课程资源建设的方法研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直接提高学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可供长远学习的核心素养与课程资源利用机制,进而也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开辟道路。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核心资源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资源回收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