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性观照下的《洗澡》

2017-07-18 11:59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州350007
名作欣赏 2017年20期
关键词:智性杨绛知识分子

⊙杨 玲[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福州 350007]

智性观照下的《洗澡》

⊙杨 玲[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福州 350007]

《洗澡》是杨绛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采取横截面的方式描写了一群高级知识分子世态各异的心灵世界与追求。许多批评者认为作品中所展现的是知识分子群丑图,只有少数几个正面人物,但笔者却持另外的看法,杨绛先生的智者与慈悲之心历来持宽容与平和之论,批评与揭露并非其题旨,“洗澡”的无效果正是她对这种运动式的心灵洗涤的一种反讽。知识分子群相图展示的既非大奸大恶之人,也不是完美圣人,他们只是藏着形态各异的小私心,同时亦有一定追求的读书人,在作家智性的观照和谑而不虐的语言魅力中,呈现出活色生香的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卷。

横截面 知识分子 反讽 人情世态

《洗澡》是杨绛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不论是其本身作为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著名的翻译家、风格独特的女作家,还是钱锺书先生的妻子,杨绛先生本身就是一个容易引起话题的人物,但是《洗澡》面世以来,评论者却并不多,这本身就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有论者看到《洗澡》描写了知识分子众生相,断然认为是:“在新时期文学中首次正面描写知识分子丑恶。”《洗澡》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却没有贯穿始终的完整情节,采取的是一种生活横截面的手法,绘画一个时期的知识分子群相,这与中国百年来的现当代小说大异其趣,因此,有人评价《洗澡》“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它的边缘性弥足珍贵。

《洗澡》表面上取材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知识分子的温和改造运动,即“脱裤子,割尾巴”知识阶层改造运动,知识分子私下委婉地称之为“洗澡”。这场运动是后来一系列“反右”等运动的滥觞,也是历次运动的根源,有着不可忽视的肇始意义。然而,小说三分之二多的篇幅(前两部分共计三十章)只字不提运动,用细笔描绘面貌各异、出身不同、心态复杂的知识分子群相,第三部分才用十二章的笔墨描绘知识分子各自敷衍塞责的“洗澡”过关改造运动,而运动之后的结果是“洗掉与否,究竟谁有谁无,都不得而知”。这样劳民耗神的轰轰烈烈的思想改造运动,最后的结果却是轻飘飘的“不得而知”,这不由得显示了堂吉诃德式的理想与现实的反讽,这种反讽是隐藏在智性与悲悯之下的,有一些荒谬的意味。而杨绛本人对此有自己本意的阐释:“写知识分子的改造,就得写出他们改造以前的面貌,否则从何改起呢?凭什么要改呢?改了没有呢?”另外,有一句话更是振聋发聩,一语惊醒评论界:“《洗澡》写的就是现在的知识分子,假装是过去的。”纵观《洗澡》全文,这部本来可以厚重包容多样东西的长篇体小说却在环境描写上作了留白处理,这其中蕴藏深意。小说人物发生发展的时代、社会和政治背景都采取了模糊式的留白处理,使得小说运动的意义再次失去了依托与虚化,作者只热衷于描绘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众生相,这是小说的中心焦点与兴趣热点,没有一个人物是完美无瑕的,即使最让人喜欢的姚宓也陷入了第三者的尴尬境地。最令人诟病的余楠也不过是一个投机分子,但不论什么缘由,他自始至终也没有抛弃糟糠之妻,虽然夫妻两个早就貌合神离,同床异梦。这些知识分子各有各的小心思与利益诉求,但却没有大奸大恶之徒,也即是我们这一伙的,而不是敌人。这就是真实的社会,真切的人生,活色生香的人情百态。作者秉持的不是居高临下的俯视之态,也非气势汹汹的批判之意,而是慈善平和的旁观者不动声色地描绘知识分子这个阶层的人生百态与人情风俗。从这里,我们也许能够理解杨绛先生的“写的就是现在的知识分子”的心态。

一、智性观照下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及自审意识

杨绛称赞奥斯汀有一个“明辨是非,通达人情的头脑”,她“看到世人的愚缪,世事的参差,不是感慨悲愤而哭,却是了解、容忍而笑”。“五四”启蒙运动对贵族文学的批判开启了精英文学的时代,而张爱玲、钱锺书和杨绛等又对精英文学进行了颠覆与解构,把笼罩着光辉的精英拉回了平凡庸俗的人间,不同于张爱玲的悲观与钱锺书的尖刻,杨绛带着善意的容忍描写世俗化的真实人性,有着与奥斯汀一样的理解与包容,她以女性特有的体贴与同情进行微讽的调侃,复原世俗人生。

杨绛在《隐身衣》里道出了她对社会的理性认知,“把社会比作蛇阱”,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之句,也企慕庄子所谓“陆沉”。社会可以比作“蛇阱”,但“蛇阱”之上,天空还有飞鸟,“蛇阱”之旁,池沼里也有游鱼。“阱里压压挤挤的蛇,一条条都拼命钻出脑袋,探出身子,把别的蛇排挤开,压下去;一个个冒出又没入的蛇头,一条条拱起又压下的蛇身,扭结成团、难分难解的蛇尾,你上我下,你死我活,不断地挣扎斗争。”“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对于社会和社会中的人的认知,杨绛先生在这篇称之为“胡思乱想”的散文中直白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社会崇尚的是出人头地,往上爬,为达到这样的目的甚至不惜不择手段,所谓英雄不问出处。而杨绛先生明确表明,人生短暂,何不隐身于世,做社会之上的天空之飞鸟,社会之旁的池沼之游鱼,保天真,成自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呢?

《洗澡》中姚宓与许彦成虽然不是完美的英雄人物,却正是体现杨绛心中理想,即保天真、成自然的率真人格的人物。这两个并非贯穿小说始终的非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在社会的“蛇阱”中,看着别人“你上我下,你死我活,不断地挣扎斗争”,虽能够藏身万人海,或者如庄子陆沉,却陷入无法脱俗、最遭社会诟病的三角恋中。这象征着罩着圣光的完美终究落入了凡尘,不论是正面人物,还是非正面人物,皆是有着这样那样隐形尾巴的凡夫俗子,确有“洗澡”的基础,然而,这也是真实的人生,有血有肉,有追有求的社会“蛇阱”之一角,即便是保天真、成自然者也无法真正超脱于“蛇阱”之外,藏身之地不过是人海之中。

对此,也可以借用毛姆的小说《刀锋》来做一个更形象的理解。毛姆的小说最动人的始终是人物,即使是一个小配角,在他笔下都血肉丰满,读过《刀锋》的人,十有八九都会被拉里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中国人可能不容易认同拉里的生活方式,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是谓三不朽。其实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于不朽都是孜孜以求的。我们建功立业,我们著书立说,我们一生劳碌,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急于在世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我们害怕自己会泯然众人,我们不甘于自己默默无闻地死去。

杨绛说:“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穿上凡间“卑微”的隐身衣,可能遭遇“肉体包裹的心灵,也是经不起炎凉、受不得磕碰的”。尽管如此,杨绛欣赏与理解的依旧是这样卑微的隐身衣,泯然于众人之中,欣赏白菜萝卜的家常之用,不求做庙堂上供的珍果。

就像拉里,像飞鸟掠过天空,不留下什么痕迹,读过的那些书,走过的那些路,唯一的作用只是为了让自己成为自己,至于是否留下印记,和生命本身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洗澡》中最令人难忘的人物姚宓正是这样身穿隐身衣的自适自足的女子,而许彦成可称之为男版的姚宓,二人相互产生致命的精神吸引,相知相爱,也是水到渠成的。可惜,既然生活于“蛇阱”之中,就无法逃避“蛇阱”的自然生存法则,作为社会的人,二人只有发乎情而止于礼义。即便如此,三人的感情纠葛对于身处于其中的三人都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与纠结。

而在“蛇阱”之中争得你死我活的余楠、施妮娜及小人物姜敏等,在每一次风潮与关键选择时,都尽可能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与制高点,费尽心思,伤神劳力,却难免刚探出身,把别的“蛇”压下去,很快自己也被其他的“蛇”挤下去,落得攀高后下跌的无限哀伤。余楠“洗澡”中把自己洗成了越臭越香,结局也不过是“像被打伤的癞皮狗,趴在屋檐底下舔伤口”。施妮娜不妨视作女版余楠,都是自信政治嗅觉灵敏过人,善于见风使舵,投机取巧之人。姜敏可谓是年轻版的施妮娜,在“洗澡”中作为新生代的力量没有被最初温和型的“脱裤子,割尾巴”运动所波及,反倒是站在群众这边的帮助“洗澡”的“我们”自己人,运动之后暗指姚宓“整个运动里只是冷眼旁观,毫无作为,这该是立场问题吧?这表现有德还是无德呀?”一副唯恐运动不够彻底的“蛇阱”心态,可惜,在杨绛后来续作的《洗澡之后》通过罗厚的话语写道:“杜先生还记得姜敏、老河马吧?都是大右派,姜敏自杀了,老河马不知到了哪里去了。”虽则让人叹惜,也是心怀恶意、倾轧排挤别人的下场吧。把别人压下去、挤下去的“蛇”,难免不被更强的“蛇”压下去、挤下去。

在社会的“蛇阱”中,何妨做天空的飞鸟,或者池鱼?姚宓与许彦生正诠释了杨绛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的诗《生与死》: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二、谑而不虐的刻画人情世态风格

《洗澡》是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以“文革”前的首次思想改造运动“三反”为中心题材的女性作家长篇小说,在“文革”后的伤痕文学、知青文学日渐被人遗忘时,杨绛先生的《洗澡》却一版再版,热度不减;2014年,杨绛先生以百岁高龄还续作了《洗澡之后》,再度成为文学界盛事,可见其长盛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笔者认为,杨绛作为作品并不多的女性作家,却能在文坛上有其不可抹灭的艺术地位,一则与其远盛于一般作家的智性观照有关,二则是其作品独到的婉而微讽、谑而不虐的语言艺术,出神入化地刻画出了多样的知识分子,逼真地道出了人情世态。这样的艺术魅力是永远持久的,并不以中心题材热度的降低而随之降低,这种智性观照与谑而不虐的语言艺术是《洗澡》魅力持久的内在源泉。

安德烈·勒菲弗尔在其《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一书中阐述道:“翻译由两种制控因素操控着,即意识形态和诗学。其中意识形态受赞助人控制,而诗学则受专业人士控制。”勒菲弗尔虽然说的是翻译,其实也可以用来形容文学创作。《洗澡》的题材虽然受到意识形态控制,但是,却更多地受到作者的诗学控制。小说虽婉以“洗澡”命名,但直接描写洗澡运动却只占一小部分,小说最丰富多彩的是洗澡之前各种知识分子不同的世态人情,因为出身经历环境及个人心性所展示的丰富人生及风俗画卷,这些都是作者诗性控制的体现,也是作品艺术生命力的展现,当然,这种诗性控制除了题材内容,更有意味的是作家独到的语言控制能力,也即上面所提到的婉而微讽,谑而不虐的语言艺术魅力,而这不得不提到《洗澡》中随处可见的妙趣横生的比喻艺术。

杨绛作为外国文学研究专家,翻译家兼作家,既有深厚的西学文化背景,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从名门闺秀留洋海外到专家学者被打倒为反动学术权威,再到盛世名人夫妻,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阅历,这种中西文化的深厚底蕴赋予了杨绛云淡风轻的智性与慧根,这一切投射到她的小说中,化成了精妙幽默的喻体内容,成就了其婉而微讽、谑而不虐的语言艺术风格。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篇》中对比喻的建构这样写道:“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指(denotatum)同而旨(significatum)则异;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应多,守常处变。”正因为如此,月这个意象,既可取其圆,亦可用其明义,而且,月还可用来喻女君等,只要取其一面相似即可申发。杨绛作为最才的女,钱锺书最贤的妻,又常常充当钱锺书义务的助手,不仅深明其内涵,且运用自如。

对于新中国成立前的时局描写,书中道:“黄金、美钞、银圆日夜猛涨,有关时局的谣言就像春天花丛里的蜜蜂那样闹哄哄的乱。”既戏谑地道出了当时闹哄哄的时局,又不致尖刻讽刺,倒有了委婉温和的感觉。

小说中重要的一对夫妻,也是大家羡慕的模范夫妻许彦成与杜丽琳回国后终于真正生活在一起,对于最不好描写的心灵感受,小说中来了这样一句比喻:“丽琳感到他们之间好像夹着个硬硬的核;彦成的心是包在核里的仁,她摸不着,贴不住。”二人之间存在的隔阂立刻就在读者眼中形象化了。这样神来之笔的比喻为人物的刻画既节省了笔墨,又形象可感,增添了不少趣味。小说在人物刻画上随处可拈来的各式比喻还有很多,如把施妮娜以“河马”为喻,而她轻浮年少的丈夫汪勃则以“粉面小生”借喻,余楠穿制服借喻为“黄胖和尚”,罗厚的“十点十分”,这些形象可感的比喻都使得人物惟妙惟肖,立刻栩栩如生起来。再说杜丽琳闰年求婚的事情直指为“抢购有出息股份”,这简直开了后来流行语“抢购潜力股”的先河,可见好的比喻有持久的生命力,小说多样精妙的比喻为小说的艺术魅力添色加彩,使作品醇厚悠远,散发着独特的趣味,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再如描绘姚宓的心动:“因为总有个影子浮上书面,掩盖了字句,驱之不散,拂之不去,像水面上的影子,打碎了又抖呀抖的抟成原形。姚宓觉得烦躁。”一个坠入情网的女子的纠结与无法摆脱就用“影子”作喻写活了。以“洗澡”为这部小说命名,本身就是全书最大的隐喻,这种自上而下非自觉的思想改造运动以平常的“洗澡”来作比喻,或许已经注定了只是一种形式运动,“洗澡”无法洗掉深层的思想,更无法清除思想中的杂质,因此,以“洗澡”作为思想改造的手段,最后只能变成伤人伤己的闹剧。杨绛展示的方式是温和淡定的,有一点反讽,却不尖锐,有一些戏谑,却不至于虐心,只是伪劣的更加伪劣,和气的变得冷漠,连天真的都学会了伪装,这是“洗澡”追求的结果吗?不过,这是历史相对的真实,真实的知识分子在某个时期的人情风俗世态,也是小说《洗澡》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正如杨绛自己所承认:“小说里的机构和地名纯属虚构,人物和情节却据实捏塑。我掇拾了惯见的嘴脸、皮毛、爪牙、须发,以至尾巴,但绝不擅用‘只此一家,严防顶替’的货色。”

① 孙歌:《读〈洗澡〉》,《文学评论》1990年第3期。

② 林筱芳:《人在边缘——杨绛创作论》,《文学评论》1995年第6期。

③④⑰ 杨绛:《洗澡·前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⑤ 杨绛:《杨绛谈〈洗澡〉的写作》,《光明日报》1989年4月16日。

⑥ 杨绛:《有什么好?——读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关于小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⑦⑧ 杨绛:《隐身衣》,《杨绛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231页,第231页。

⑨⑩⑮⑯ 杨绛:《洗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9页,第257页,第12页,第92页。

⑪ 杨绛:《洗澡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98页。

⑫ 杨绛:《杨绛文集·散文卷·出版说明》,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⑬ Lefevere,Andre.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4—15页。

⑭ 钱锺书:《管锥编·周易正义·归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67页。

作 者:杨玲,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

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智性杨绛知识分子
现代知识分子故居与“北京文学地图”
选择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杨绛守诺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青年之问:你愿不愿意被称为知识分子?
用智行剖析传统
智性恋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