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模式对夏南牛生长与繁育性能的影响

2017-07-18 11:33莫靖川覃志贵刘德玉廖庆磊
中国畜牧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母牛肉牛广西

莫靖川,覃志贵,鄢 航,刘德玉,廖庆磊

(1.广西来宾市畜牧站,广西来宾546100;2.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广西南宁530002;3.广西武宣金泰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西武宣545900)

生态养殖模式对夏南牛生长与繁育性能的影响

莫靖川1,覃志贵1,鄢 航1,刘德玉2,廖庆磊3

(1.广西来宾市畜牧站,广西来宾546100;2.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广西南宁530002;3.广西武宣金泰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西武宣545900)

本研究以生态养殖模式为试验组,以传统模式为对照组开展饲养试验,探究生态养殖对夏南牛生长发育与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犊牛初生重、母牛初情期、初配时间和产后第1次发情时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6~12月龄牛平均日增重为0.55 kg,对照组为0.48 kg,2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6~12月龄公、母牛日增重分别为0.62、0.56 kg ;对照组分别为0.51、0.44 kg,2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公、母牛平均每千克增重消耗生产成本分别为12.51、13.24元,对照组分别为14.06元、15.31元,2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公、母牛投资利润率分别为1.56%、1.40%,对照组分别为1.08%、0.96%,2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

夏南牛;生态养殖;应用效果

我国肉牛的生态养殖模式主要以“肉牛养殖+沼气能源+甘蔗种植”为主。多年来,在肉牛生态养殖过程中使用乳酸菌、中草药、复合酶及微生态制剂,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肉牛生长,但由于养殖效益不尽人意,因此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推广现状并不乐观。基于以上现实,研究生态养殖模式对肉牛生长与繁育性能的影响程度,分析肉牛生态养殖的经济效益,以期为发展现代肉牛养殖模式提供新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场地 广西武宣金泰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09年投产建设,2015年存栏夏南牛种牛达2 483头。公司种牛场按照分段饲养要求布局建设[1],各栋牛舍相距10 m,有绿化隔离带5 m。牛舍坐北朝南,双列式开放性结构,屋顶垫隔热泡膜板,跨度13 m,滴水4m,顶高5.5 m,走道4 m,运动场宽4 m,种母牛栏舍、运动场分别占位10 m2/头。牛群养占位5 m2/头。牛舍有排污沟、雨水沟,实行雨污分离。公司肉牛场由旧猪场改造而成,布局不够合理。各栋牛舍相距3 m,没有绿化隔离带,牛舍跨度10 m,运动场宽3 m,顶高4.2 m,滴水2.5 m,屋顶没有垫隔热泡膜板,走道2 m。

1.2 试验设计 本研究分为2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牛群在公司种牛场进行饲养,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对照组在公司肉牛场进行,采用传统养殖。繁殖试验在2015年1—12月进行,试验Ⅰ组选1 073头母牛在生态养殖模式下开展繁育测定,选457头在传统养殖模式下进行对照,通过返情复配和60 d摸胎妊检,确认母牛情期内受胎情况;试验Ⅱ组选178头母牛开展生态养殖、选30头进行传统养殖开展后裔测定,分析不同饲养模式对夏南牛繁育性能的影响。

生长试验在2015年6—12月分2批开展,每批选40头育成牛开展生态养殖试验,选20头传统养殖作对照组,通过电子秤测量肉牛增重情况,核算经济效益,分析不同饲养模式对夏南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1.3 饲料营养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母牛和肉牛饲料配方相同。其中,能繁母牛在空怀及妊娠前期的饲料配方:青粗料或青贮料80%(人工牧草、甘蔗梢、农作物秸秆切碎2~3 cm),麸皮9%,酒糟5%,玉米2%,豆粕1%,食盐1%,预混料2%;妊娠后期饲料配方:青粗料或青贮料75%,麸皮10%,酒糟4%,玉米5%,豆粕2%,食盐1%,预混料3%。

肉牛饲料配方:育肥前期青粗料或青贮料60%,玉米12%,豆粕5%,麸皮10%,酒糟8%,食盐1%,预混料4%;育肥后期青粗料或青贮料40%,玉米22%,豆粕10%,麸皮15%,酒糟8%,食盐1%,预混料4%。

1.4 饲养管理

1.4.1 生态养殖模式 生态养殖模式集成应用标准化栏舍建设、TMR饲喂、母牛体况调节、产后护理、早期教槽料早期断奶、微生物处理非粮饲料、粪污资源化处理等多项养殖技术,以微生物介入养殖全程为特征;传统养殖模式即常规饲养,饲养全程不采用微生物发酵处理,但粗饲料采用青贮氨化处理。2种不同养殖模式设计见表1。

表1 2种养殖模式设计方案

1.4.2 微生物发酵处理 发酵床垫料由甘蔗渣+谷壳+锯木屑按比例(5:4:1)与微量的米糠混合,堆积于牛栏中间,用1%EM益生菌+2%红糖水喷洒,垫料湿度为35%~40%(单手紧握从指缝间有水滴渗漏即可)。搅拌均匀后推积发酵24 h,再平摊垫厚10 cm,间隔24 h放牛进栏。制作发酵床垫料的成本投入是10元/m2。

将桂牧一号、皇竹草、甘蔗尾梢、农作物秸秆等粗饲料用切草机切粹至2~3 cm后,装进青贮池。每30 cm喷洒EM益生菌(EM复合菌100 mL溶解到20 kg 0.5%的红糖水中,可喷洒处理甘蔗尾叶1 000 kg),然后利用拖拉机压实,物料装满池后,按250 g/m2均匀撒一层细食盐,再盖严塑料薄膜,用水压法封窖。广西境内一般发酵30~45 d即可使用。

1.4.3 母牛体况调节 公司母牛体况是以肷窝部凸出3根肋骨作评判标准,一般目视肷窝部有3根肋骨凸出视为中等膘情,凸现四根肋骨即为过瘦。过瘦时在TMR饲粮中增加1%~2%的玉米粉。母牛怀孕前5个月胎儿生长发育缓慢,可以和空杯母牛一样,TMR混合日粮以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少量精料。重胎母牛的混合日粮中精料占3%~4%。预产期的前2~3 d应日减精料250 g。

1.4.4 产后护理 母牛分娩时,喂给温热的麦麸钙盐汤,即10~20 kg温水加入500~1 000g麦麸、50 g食盐、50 g碳酸钙和250~500 g红糖,以利于母牛恢复体力和胎衣排出。犊牛出生时做好接产工作,产后30 min内要帮助犊牛站起,寻找母牛乳头,及时吃到初乳。产后注射缩宫素(或前列腺素),饲料中增加钙、硒和维生素E和益生菌,预防产科疾病。犊牛生后第15天起,采用专配的开食料煮成粥,让犊牛舔食。

1.4.5 日常管理 指定专人管理,定时定量饲喂,自由饮水。预试期做好驱虫保健防疫工作。每天上午08:00~09:00搞好环境卫生,10:00~11:00投料饲喂,下午16:00~17:00投料饲喂。

1.5 统计分析 试验体重采用电子秤称量,生产测定与统计数据处理采用SPSS软件分析。首先采用方差同质性检验方法进行方差齐性检测,发现各组数据都符合正态分布,然后采用LSD模型进行多重比较检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误来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5表示无显著差异。

2 试验结果

2.1 繁殖性能 对夏南母牛在2种饲养模式下的繁殖性能追踪测定,经21 d返情检查和60 d妊娠摸胎检查,分析一个情期内的受胎率(表2)。生态养殖模式下饲养的夏南牛在一个发情周期内平均受胎率为75.21%,传统模式受胎率为68.27%,二者差异显著(P<0.05)。

由表3可知,生态养殖模式下夏南牛初情期平均为431 d,发情周期平均为20 d,初配时间平均为488 d,怀孕期平均为285 d,产后发情时间平均为60 d,怀孕期,断奶育成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2种养殖模式下,犊牛初生重、初情期、初配时间、产后第1次发情时间差异显著(P<0.05)。

表2 夏南牛在生态养殖模式与传统模式下的情期受胎率

表3 夏南牛生态养殖模式与传统模式繁殖性能情况

2.2 生长性能 采用相同的饲料营养水平,对6~12月龄的夏南牛开展生态养殖模式试验,如表4所示,采用生态养殖模式,体重平均增量、体高平均增量、平均体长增量分别是98.89 kg、10.3cm、11.4 cm,传统模式分别为87.26 kg、8.9 cm、7.8 cm。6~12月龄夏南牛体高、体重、体长的平均增量在2种养殖模式间差异极显著(P<0.01)。

2.3 经济效益比较 如表5所示,试验组公、母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62、0.56kg,对照组公、母牛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51、0.44 kg,分别提高21.57%、27.27%(P<0.05);试验组公、母牛每千克增重消耗生产成本分别为12.51、13.24元,对照组分别为14.06、15.31元,分别减少12.39%、15.63%(P<0.05);扣除饲料费、人工费、水电费、防疫费等生产成本后(不计固定资产折旧费),试验组公、母牛平均纯收入分别为2 170元/头、1 842元/头,对照组公、母牛平均纯收入分别为1 449.43元、1 151.84元,分别净增49.75%、61.72%(P<0.01);试验组公、母牛投资利润率(平均纯收入/总成本)分别是1.56、1.4,对照组为1.08、0.96,分别提高44.44%、45.83%(P<0.01)。

表4 夏南牛在生态养殖模式与传统模式下的生长发育

表5 夏南牛在生态养殖模式与传统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对比

3 讨 论

养牛业走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如福建省南安官桥金牛养殖场肉牛规模养殖循环经济模式[3]。在本试验中,在生态养殖模式下饲养的公牛、母牛平均每千克增重饲料消耗分别比传统养殖减少2.56、3.29 kg,节省饲料13%、16%;平均日增重分别比传统养殖高0.11、0.12 kg,提高增重22%、27%;公牛、母牛每千克增重的投入分别比传统养殖减少1.55、2.07元,节省投入12.39%、15.63%。2015年公司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后,全年节约生产成本170.05万元,平均每头牛节约生产成本726元。

生态养殖模式在采用干清粪工艺及种养结合的“牛-沼-草”循环养殖[4]基础上,融合TMR调制饲喂技术、母牛营养调节、产后护理、早期教槽料早期断奶、微生物处理甘蔗梢5项技术,在生态养殖模式下饲养牛群,牛场日冲水量由60 t减少到40 t,年节约用水量约7 300 t,年清理干粪出售7 482 t;配制全混合日粮,采用TMR饲喂技术,每年可促进肉牛多增重35 kg/头;建设沼气池年产沼气18.4万m3,采用生态+甘蔗渣发酵养牛技术,年减少粗料用量2 200 t,通过以上多项技术融合,生态养殖模式每年为公司创收的间接效益达206.84万元。

目前,生态养殖模式在全市6个适度规模养殖场推广,其中,有2个适度规模养殖场建设牛舍建设1 000 m2,青贮池500 m3,养牛100头,建设沼气池100 m3,氧化塘250 m3,种草3.33 hm2,日供水量保持5 m3。目前运行比较理想,已成为适度规模养殖场比较成功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4 小 结

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夏南牛公、母牛平均日增重比传统养殖分别提高21.57%、27.27%,每千克增重消耗生产成本分别减少12.39%、15.63%,平均纯收入分别提高49.75%、61.72%,投资利润率分别分别提高44.44%、45.83%。因此,以微生物厌氧发酵方法、微生物全面介入生产过程为核心的生态养殖技术,为我国肉牛产区大规模收贮甘蔗梢叶、农作物秸秆进行微生物发酵,变废为宝,发展现代肉牛生态养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国民的膳食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结构调整也作出了一定贡献,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和经济价值。

[1] 韦玉磊. 武宣县发展广西夏南牛繁育基地的调查与思考[J].广西畜牧兽医, 2011, (6):47-49.

[2] 韦美艳. 来宾市夏南牛引进繁育适应性与养殖技术[J].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4, (7):44-45.

[3] 黄秀声, 钟珍梅, 黄勤楼, 等. 区域特色肉牛规模养殖循环经济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 [J].家畜生态学报, 2010, (3):61-65.

[4] 李向林. 草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中国畜牧业, 2016, (12):26-27.

S823.5

:A

:10.19556/j.0258-7033.2017-07-119

2016-08-10;

2017-04-26

广西科学技术厅科技项目(桂科转14125003-2-17)

莫靖川(1973-),男,广西忻城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生产及畜禽品种改良技术推广与应用,E-mail:1173630216@qq.com

猜你喜欢
母牛肉牛广西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广西贵港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肉牛口炎咋防治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