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煜国《云裳诉》中主奏筝左手音韵的演奏要领

2017-07-18 11:59曹滟莉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岭南音乐 2017年3期
关键词:云裳慢板音韵

文|曹滟莉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周煜国《云裳诉》中主奏筝左手音韵的演奏要领

文|曹滟莉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云裳诉》由周煜国创作,以白居易的抒情叙事长诗《长恨歌》为创作背景,以筝曲《乡韵》的旋律音调为主要素材创作而成。为了让乐曲的演奏更加深入人心,本文结合《长恨歌》中的诗句,着眼于乐曲中主奏筝左手音韵的演奏要领,这个层面进行论述。

筝 《云裳诉》 《长恨歌》 中国现代民族器乐

一、引言

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是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系主任,作曲家、指挥家周煜国副教授创作而成的。周煜国老师长期致力于民族音乐的创作活动,为推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云裳诉》是2002年袁莎委托周煜国为筝与乐队而创作的协奏曲,为了方便演出,作曲家还备有一个古筝与钢琴版本。同年,此曲获得了第一届民族器乐比赛优秀作品奖。关于这首曲子,周煜国曾作特别说明:《云裳诉》的创作,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尽管这首协奏曲的主题素材来自是陕西筝曲《乡韵》,但在协奏曲体裁处理上,加入许多新元素,也正是基于此,它已被赋予全新的意义。至于曲名“云裳”,那是取意于李白的诗作《清平调三首》。

由于本曲的民族管弦乐版还未正式出版,国内目前通行采用的只是钢琴缩写版,而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文本,也只能依此。几年来无论从演奏实践还是教学,我都常常涉及到这一作品,几年间的研习与表演,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主要集中在营构与乐曲各阶段相对应的影响意境层面,而这首意境幽怨、情味缠绵的曲子,其音响营构得着力于“气韵”二字,关涉音乐气息、音色摇曳与音响气质,而要呈现这些精审入微的心灵图景,我认为须充分左手技术控制,这也正是本文的主要着眼处。

二、作品内涵与音乐结构

为了更好地把握作品左手音韵的演奏技巧,我们需要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与创作特征,我想,有必要先把握李白《清平调三首》的诗意内容。

据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应唐玄宗之邀,为宫中一次赏花乐会而写的。李白通过三首七绝,在颂赞盛开的花卉之余,暗喻对杨贵妃美貌的褒扬。三首诗联成一体,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意蕴,其含蓄的诗意,也表达了诗人在此特定环境场合中的心绪: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浓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宫中谁相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栏杆。

三首诗展现了一种情绪变更,如果说,第一首的情调还是十分明朗的话,第二与第三首的意境与情态,却悄然滑向一种淡淡的幽怨。如第二首借用了巫山神女与汉宫赵飞燕的典故,已露出一种诡秘的不祥。

图1

当然,这三首诗均写于安史之乱前。

从这部筝协奏曲的整体结构与音乐意境、音乐情感的变更来看,在作品中所关涉到的,显然远远超出了《清平调三首》的意境涵盖,作为诗意内容,作曲家显然已引入了安史之乱结束后白居易在抒情叙事长诗《长恨歌》中的某些意境与情感因素。

《云裳诉》的曲式结构图示如图1:

乐曲以复三部曲式框架写成,宏观上可分解成三个主体部分:慢板、快板、慢板,然后,再加上引子、华彩、尾声这三个衍生结构部分。

慢板:

描写了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旋律悠扬婉转,缠绵动人。慢板由乐段a、乐段a’、和过度段落构成。

快板:

快板由b、c、b’、加上一个过渡段落组成。那些读过《长恨歌》的听众,一定会联想到唐中叶那次动摇国本的安史之乱。b和b’乐段展现一幅大唐的皇帝李隆基带着军队逃离长安的景象。c段富有歌唱性,体现了危难之际缠绵悱恻的爱情,c段之后,展现矛盾的逐步升级, 龙武军和羽林军,六军不走,步步紧逼杨贵妃自缢马嵬坡。

华彩:

华彩乐段节奏自由,情绪激昂高亢,以此暗示杨贵妃魂断马嵬坡的悲惨情节。

再现-慢板:

经过激越的音响阶段之后,音乐进入了慢板的a’再现段落。虽然,旋律同A段相同,但是情绪大为不同,相同的旋律却更加凄婉酸楚,睹物思人,往事历历在目。

三、左手音韵的演奏要领

乐曲每个段落的内容及意境不同,在演奏上情绪及韵味各不相同。音乐处理上生动与否,能否引发观众的共鸣,同左手音韵的演奏技巧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演奏者细细体会每个段落的不同情感,加以左手不同的技巧,把作曲家的思绪通过演奏者的演绎淋漓精致地赋予听众。乐曲的旋律是根据陕西筝曲《乡韵》改编扩展而成,旋律音调具有浓郁的陕西筝曲的特点,因此在演奏中需要准确地把握其地方风格特征,尤其要掌握陕西筝曲独特的左手音韵的演奏技法。

本人在研习《云裳诉》的过程中,把握乐曲中的音响特性与调动演奏技巧时,李白的《清平调三首》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作为一种文学意境参照系,它不时给我提供了理解指引,每演奏到某一片段,诗歌中的某些诗句就会从内心涌出,使我的演奏获得了一种别难替代的内涵阐释依托。为了更好地演奏这首协奏曲,以下部分就结合白居易《长恨歌》的文学意境,针对乐曲中主奏筝的左手音韵的演奏要领进行论述。

在《云裳诉》演奏中,有以下几种左手音韵的演奏技巧:

1.“fa”和“si”的音高及音韵(颤音)处理

此曲运用了陕西“秦腔”的特性音调,“秦腔”音调具有“欢音”(又称花音)和“苦音”(又称哭音)两类音阶,其中欢音音阶为:sol、la、do、re、mi,fa和si作为经过音出现,而“苦音”音阶多使用fa和si两个音,音阶为:sol、si、do、re、fa,其中“si”的音高是低于原位“si”而又高于降“si”的“微降si”。苦音音阶的旋律深邃、悠扬、细腻、缠绵、常用于表现忧伤、怀念、悲伤等情绪。此曲运用的是苦音音阶,乐曲中所出现的“fa”是原位“fa”,而“si”属于微降“si”。

“fa”和“si”在塑造乐曲悲壮凄婉,撼人心魄的音乐形象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仅仅把握音准是不够的,“fa”和“si”在乐曲各部分的频繁出现,大部分都需要加以左手的颤音和揉弦,有的时候,依照出现的段落位置和情绪不同,“fa”和“si”上加以颤音的缓急轻重截然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长摇类fa和si(颤音激越并逐渐加强型)。例如引子部分:

谱例1:(引子)

引子旋律落在“fa”的长摇上,此处出现的“fa”让音乐情绪由一开始的波浪壮阔,滑向一种无奈的哀伤,预示了全曲的悲情基调。因此,fa在演奏上应该激越饱满有力,在“fa”的摇指触弦的同时伴随着左手频率快,幅度小的颤音,并且,随着摇指的力度不断增强,颤音的幅度在持续增加,以配合“fa”的摇指将音乐情绪推向顶峰。这类“fa”和“si”的长拍摇指伴随着逐渐激越的颤音常常出现在引子、华彩、以及旋律的高潮等等一些情绪激昂饱满的长摇中。

(2)哀婉型。例如再现部分:

谱例3:(再现慢板a’乐段)

乐曲的再现部分虽然旋律同A段相同,但是情绪大为不同,相同的旋律却更加凄婉酸楚。睹物思人,往事历历在目: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此处fa和si的弹法是:右手弹的同时加以左手幅度大、频率慢的颤音,由于是双手同时发力,而并非等待右手弹奏结束后再加颤音,所以在音响效果上冲击力和穿透力更强,足以催人泪下,更能深入人心,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这类加颤音的哀婉型“fa”和“si”常常出现在表达委婉酸楚,哀伤悲切的旋律乐句中。

(3)细腻缠绵型。

弹奏这类型的“fa”和“si”,一般颤音的幅度小,频率平缓,左手颤音的时候手臂手腕比较松弛,颤音速度舒缓不急不躁。这种类型常常出现在情绪比较平和的乐句,给人以娓娓道来之美感。例如慢板a段:

谱例6:(慢板a乐段)

慢板的a段展现的是杨贵妃和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故事: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乐段的开端是用述说的口吻将故事缓缓展现出来,此处情绪平和,颤音也就幅度小,平缓松弛。

2.“二变音”的滑音处理以及滑音速度的类型

陕西筝曲中“二变音”指的是“变宫”(si)和“变徵”(fa)。陕西筝曲的旋律进行中,只要出现“二变音”(fa和si)向正音(la和mi)下行过渡的,即旋律是由si向la进行的,或者是由fa向mi进行的,都要用下滑来过渡,这种特殊的演奏技法有时在乐谱中是没有标记的。例如引子部分:

谱例7:(引子)

谱例中的fa-mi实际演奏效果应该是fa fa mi,弹奏两次4之后,左手下滑放开琴弦,令音高滑回至3。如图所示:

si-la的实际演奏效果是si si la,弹奏两次si之后,左手下滑放开琴弦,令音高滑回至la。如图所示:

这种技巧在乐曲中频繁出现,并且,在乐曲的不同情绪之处,左手对于下滑速度的控制也有所不同,大致

(1)均衡性

除去摇指的颤音另当别论外,演奏时无论颤音属于哀婉型还是绵长型,颤音在进行过程中都必须保持频率、力度、松紧、快慢的一致性。

(2)持续性

颤音在发力过程中,必须保持动作的持续性,每个音的颤音动作都必须持续到下个音出现之前,或者本音余音消失之后,方能停止。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果断型

乐曲的引子部分,旋律跳进和级进交错出现,具有秦腔音乐棱角分明的特点,因此,此处的下滑音处理相对果断,不拖泥带水。

同样,乐曲的快板表现的是一番“渔阳颦鼓动地来”的景象,整体情绪快速紧张,快板中所出现的“二变音”向正音进行的下滑音,左手离弦要迅速,下滑音过程短。

(2)绵长型

乐曲中,慢板部分所出现的下滑音大多属于“二变音”向正音的下滑音,并且属于绵长型,例如慢板a段:

谱例9:(慢板a乐段)

慢板娓娓道来的旋律表现了歌舞升平的情景,旋律悠扬婉转,缠绵动人,犹如他们的深情倾诉:

春寒赐浴华清池,

春宵苦短日高起。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因此,此处的si和la、fa和mi的下滑速度处理应缓慢而悠长,将爱情的美好和伤感,甜蜜和依依不舍的情绪用绵长的下滑音缓缓诉说予听众。

再如,乐曲的再现部分体现的是一种无尽的迫切思念之后,魂魄不曾来入梦的遗憾和哀婉: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以及迫切思念又不能相见的无奈: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因此,此处的二变音下滑同样需要将下滑音的过程拉长,表现一种痛彻心扉的遗憾与依依不舍,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无奈呈现出来。

3.颤音的发力

此曲演奏中不仅“fa”和“si”需要颤音加以润饰,而且在旋律进行过程中,时常要伴随左手的“吟、揉”等各种颤音的修饰,以达到以韵补声的效果,让旋律哀怨之处更加打动人心,温婉之处更加余韵悠长。此曲中的颤音有以下几部分发力要点:

4.叹息音调中上滑音的节奏以及音韵

众所周知,通常情况下,上滑音的时值和基本音各占一半,例如:一拍mi的上滑音,在演奏中步骤是这样的:右手先弹奏基本音3,等待半拍之后左手才能按上滑,实际音响如图所示:

但是,乐曲中,多数叹息音调中出现的上滑音,节奏同平时所常见的上滑音略有不同。它们常常在基本音出现之后,左手就立刻按上滑,再以一拍mi的上滑为例,基本音mi的时值短,而上滑音sol的时值长,如图所示:

这样的上滑按弦的方法形成基本音短而上滑音长的演奏效果,可以令叹息音调更加体现出无奈的情绪,例如慢板再现a段:

谱例13:(再现慢板a乐段)

谱例中的乐句,位于再现慢板a段的结束部分,是个明显的叹息音调,像“魂魄未曾入梦”来的婉叹息,乐句中“re”的上滑音,在实际演奏中,基本音“re”的时值短,而其上滑音“fa”的时值悠长,上滑的速度缓慢,直到下个音出现之前,才完全按滑至“fa”的音高,悠长的音韵像一声叹息,诉说心中的无奈与哀伤。

5.慢板中la和si、mi和fa的上滑音的按弦方法

但是,在这首乐曲中引子和慢板中出现的la和si的上滑音,以及mi和fa的上滑音,不管谱例上是否有标记,实际的演奏的方法常常是以回滑音的形式进行演奏,如图所示:

这也是陕西筝曲左手按弦技法的特色之一,通过左手的音韵润色,将乐曲的婉转悠长的音调,体现得跟加缠绵动人。

6.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交替按弦

此曲按音多且密集,常常一个上滑音紧接着另一个按音,所以为了将所有的按滑音时值充分表现,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滑音,所以将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交替按弦、这也是陕西筝曲特有的按弦技法,如乐曲的29小节:

谱例15:(慢板a乐段)

“re”的上滑音用左手的大指按弦,“si”用左手的食指、无名指、中指按弦,左手大拇指和后三指相互配合按弦,fa用左手的大指按弦,由于是多个手指交替按弦,所以要格外注意放弦的时间,必须在演奏下一个音的同时才能放开按弦,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滑音。

四、结语

《云裳诉》中主奏筝左手音韵的除了上述的演奏要领,还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即筝与钢琴协奏时,左手音准的问题,但是由于篇幅限制,这个问题我将另文专述。

本文着眼于作品左手音韵的演奏要领,这个层面进行论述。首先,为了更好地把握作品左手音韵的演奏处理,本文分析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与创作特征。其次,本文总结了乐曲左手音韵处理及情感表现的规律。这首乐曲意境幽怨、情味缠绵,为了营构与乐曲各阶段相对应的影响意境,须充分左手技术控制,运用左手不同的技巧,将情感淋漓精致地呈现给观众,呈现精审入微的心灵图景。

[1]彭定求等.全唐诗[M].中华书局,1960.

[2]曲云.陕西筝曲及其调式音阶.[J].交响-西安音乐学报(季刊),1996

[3]何莉.论陕西筝曲《秦桑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1)

猜你喜欢
云裳慢板音韵
乘鸾云裳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基于田野调查的澧水船工号子研究
西皮慢板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云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