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法抓环保

2017-07-18 11:24刘峰
辽宁经贸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禽兽猛兽刘峰

◇刘峰

古人重法抓环保

◇刘峰

如今,“雾霾”成了一个热门词汇,在网络电视、新闻媒体、街谈巷议中都频频出现。早晨出门,抬头看看天,“又是一个雾霾天”。都说英国人搭话离不开天气,“今天的天气哈哈哈”;现在,中国人的话题则成了“雾霾天”。本文就从“雾霾”这个话题切入,借题发挥,谈谈古人是如何抓环保的。先来说说“雾霾”。

实际上,雾和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雾,是由空气中的水滴、冰晶等微颗粒造成的;而霾则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尘土等颗粒物,造成空气浑浊。两者在水分含量(相对湿度)、能见度、气层厚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这么看来,把雾和霾放在一起,实在有些玷污冰清玉洁的雾,就像一个脏兮兮的流浪汉死抱着一个时尚美女不放。

在我国古代,很早就设立了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机构。当初,舜接受尧的禅让,登上帝位,在组阁的时候,进行了国务院机构改革,设立国家部委9个,部级干部正副职22人。其中,他任命伯益为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部长,官名叫“虞”。要知道,虞是舜的族名,也是国号,由此可见这个官职的重要性。伯益的职责就是管理山林草泽这些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让自然资源不至于枯竭,实现可持续发展。伯益也非常能干,是水利专家,发明了水井,还是动物学家,史称“伯益知禽兽”。

秦国的法制残酷,违反以上禁令的处罚后果相当严重。但是,其他诸侯国对于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同样是严刑峻法,绝不宽纵。《管子》中有这样的记载,破坏封山的人,一律处死,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违反禁令,闯入禁区的,迈左脚砍左脚,迈右脚砍右脚。现在,如果谁不自觉,把自己家的炉灰、垃圾倒在街道上,最多是被城管或者戴红袖箍的大妈说两句,打扫了就完了。可是,翻开《韩非子》看看,准保你以后再也不敢这么干了,“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后代对于破坏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行为虽然不再动辄砍手、砍脚,但处罚较之现代仍然比较严厉。在汉代的时候,汉宣帝曾专门下旨,首都周边地区禁止在春夏时捅鸟巢,掏鸟蛋,用弹弓打鸟。皇帝专门操心这种琐事,可见对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视。根据唐代的法律,滥伐林木的,以盗窃论;不该烧荒的时候烧荒的,抽五十鞭子;在墙上打洞,将屎尿排到街道上的,打六十板子。

如今在讨论雾霾的时候,有人归咎于一些农村地区的烧荒行为。烧荒破坏植被、污染空气,的确有一定的危害,还容易酿成火灾。所以,在古代就严格限定了烧荒的时间,南北朝的时候,北齐的高洋规定只能在阴历11月烧荒,其他时间严格禁止,以免损伤昆虫草木;宋代规定,在阴历2月1日至10月30日禁止烧荒。

现在,绿色环保组织、动物保护主义者非常活跃,成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急先锋。其实,在我国古代,几百年前就有这样的先驱。明代有个叫李苏的动物学家,写过一本专著,叫《见物》。在书中,他为动物的生命和尊严大声疾呼,“猛兽吃人的时候,人们非常痛恨;可是人常年猎食猛兽,猛兽又作何感想?如果它们有灵性的话,恐怕也要把人视为禽兽吧!圣人说:‘看到禽兽鲜活的样子,就不忍看它们死时的惨状;听到它们的声音,就不忍吃它们的肉’……君子在享用万物的时候,都要存一份感恩之心。猫啊,狗啊,要养就养它一辈子;耕牛啊,战马啊,更不能轻易屠杀”。

清代的郑板桥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诗意的文章,呼吁尊重动物的自由和幸福。他说,“想养鸟的话,不如多多地种树,在房子周围种上几百棵,形成一片茂密的树林,让它成为鸟的国度、鸟的家园。天要亮的时候,刚刚从睡梦中醒来,还在被窝里辗转反侧,就听到一片清脆的鸟鸣,如同奏响了《云门》、《咸池》之曲。披上衣服起床,洗脸、漱口、喝茶,只见百鸟五彩缤纷的羽毛,振翅翱翔,穿梭往来,目不暇给,这绝不是一笼一鸟的乐趣可以比拟的。人生的乐趣,就是以天地为苑囿养育飞禽走兽,以江汉为池塘观赏游鱼,顺应自然,这才是至乐的境界。

猜你喜欢
禽兽猛兽刘峰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萌兽还是猛兽
无天于上2035“猛兽”(下)
猛兽终结者
趣话“衣冠禽兽”
History of World Smile Day
陌上
刘峰:从“发明狂人”到“创业达人”
衣冠“禽兽”
猛兽的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