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神山水中 自有我生活

2017-07-18 11:48顾庆上海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6期
关键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

◆顾庆(上海)

畅神山水中 自有我生活

◆顾庆(上海)

画家林矗

林矗,号寒石,1958年生于浙江玉环岛。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市创意设计师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1977年入伍,1992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1997年副团中校转业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01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现代水墨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历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公共艺术实验中心副主任,上海大学中国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西方人能真懂中国画的不多,但在欣赏中国画的西方人看来,西方现代派的重主观表现与中国画的写意性有着某种类似的特性。西方绘画重在表面形影的描摹,而中国画重在表达主体的审美意味和精神意蕴,这个精神包含了主体对世界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现实与自我人生的思考和态度等内容。

正是中国画形态结构中的物质材料、形式语言、审美观念和艺术精神的特殊性及各结构层面之间的共同建构决定了中国画的个性。如何能在不超越中国画形态的限度上创新成为现代中国画家在创作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初识林矗的画,我不由想到中国画的几大境界:荒寒之境、苍古之境、萧疏之境、烟润之境。但这里仅仅是想到,古代文人是要在山水中追求一种理趣,哲理化、伦理化等趣味都远胜于对外形的描绘,这是那个“成教化、助人伦”的特定时代赋予古代文人的使命。而林是现代人,在他的画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山水画所有的“联系的生命形成彼此激荡的趣味”,这里的生命意识在林的山水中转变为对现代生活的热情、对生活之自然状态的追求,让我们更贴近生活的本真。林矗在从他眼中的山水到手中的山水的传达过程中寄予了他对现代生活的感悟。他将西方现代派对纯粹物质形式层面的色彩观念用在他的山水中,这些不是机械的挪用,而是为他的现代生活感悟服务的。从这一点看,他没有受到中西方绘画语言概念的束缚。

“中国画作品以一种有机的生命体而存在,材料与语言、艺术手法与审美感受、审美感受与艺术精神是紧密交融的。这就意味着艺术创造能力的获得不是通过某种单一途径而实现的。”在脱离他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精神的作用的条件下,这些色彩只是色彩,不能变为丰富的生活内容。林矗的山水色彩只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现代生活的符号,多半是翠绿色的、生命的色彩。生命意识是中国画中的永恒的主题,自古山水画千人千面,但共同点是画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人生观、世界观,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认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时代精神。

东岳泰山图 国画 林矗

云溪石壁图 国画 林矗

春江烟雨图 国画 林矗

晓窗幽寄 国画 林矗

韦应物诗意图 国画 林矗

石梁鸣琴 国画 林矗

天台隋代古刹国清寺圣境图 国画 林矗

将军岭 国画 林矗

猜你喜欢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国画欣赏
国画等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法国巴黎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