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2017-07-18 10:02秦美蓉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目标素养

秦美蓉

当前,学科素养成为我们教师热议的一个话题。对于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学科素养无疑就是信息素养的培养,关于这一点,在《山西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意见》中已有明确规定: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从这里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把“信息素养的养成”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简单来说是对学生三个能力和一个价值观、责任感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这些信息素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抓起: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和生活实际情境,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比如:在教学《使用搜索引引擎》一课时,我们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进行一次自助旅游,需要做怎样的规划与设计?同学们一听这个话题,兴趣马上就激发起来了,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们学生和教师总结出设计旅游规划需要注意几点,比如费用、时间、天数等。要求同学们在规定的天数内以及花费上设计一个经济又实惠的路线。同学们听完要求后,立即投入到设计旅游路线学习活动中,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上网查资料、设计路线、计算费用等。学生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度过本节课学习。使教学内容真正和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贴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

二、关注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我们小学课程中,是一门薄弱学科,县城学校还有几位专职教师进行上课,农村小学就形同虚设。到了初中,中考仅仅占10分,以至于学校领导、学生、家长都不重视,把它视作可有可无。在教学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平,有的水平很高,可称“小高手”,有的仅仅局限于玩手机游戏,对一些常用软件是知之甚少。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兴致盎然探究新知,有的悄悄上网游戏娱乐,有的一头雾水,茫然不知如何下手。面对如此局面,我们老师一节课手忙脚乱,忙于处理各种问题,顾此失彼,效果不甚理想。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我认为分层教学要做到以下三点:

其一: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原有信息技术水平,根据学习能力分为高、中、低三层。高层对教材内容基本了解,有过一定接触,学起来轻而易举。中层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对教材内容经过教师讲解和自学、互学能按要求完成任务。低层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存在一定困难。在学习小组组建和座位分配上要进行适当组合,形成互助共学氛围。

其二:目标分层。在备课时,目标的制定上要进行不同层次的设置。比如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目标、应用目标、发展目标。基础目标要求高、中、低三层全部达成,就教材内容就行合理设置,确保低层学生经过一定努力也能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用目标可要求高、中层学生达成,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举一反三,形成一定信息获取和交流能力;发展目标针对高层学生,不局限于教材的知识,可适当加大内容的难度和广度,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

例如学习PPT插入图片时,可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目标:了解PPT版式与设计的区别,掌握在PPT中插入图片的方式。应用目标:对中级的学生而言,可掌握初级目标以外,熟练掌握图片插入,比较几种插入方法的不同及插入的效果的优劣,并鼓励学生达到精益求精。发展目标:在初级中级目标都达到的情况下,我要求学生修改色彩搭配、位置协调、图片叠放等,同时还要掌握好“叠放次序”调整。通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整堂课下来,各层次的学生掌握的都相当不错,整个课堂效果很好。

其三:教学分层。主要体现在问题设计和练习任务的设计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接受能力、操作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己普遍开设,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尝试寻求一种适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形式,实施有差异的分层教学是较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综合水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提高課堂教学有效性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几种教学方法协同使用,求取课堂效益的最大化。常用的有:讲解示范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等。

讲解示范法:在讲解一些概念和信息技术的一些常识时,由于内容枯燥、生僻,我们就可以采用讲解示范法,用一些生动的比喻,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获得新知。比如:在教学《信息世界万花筒》时,课始,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你们今天上午上了几节课?分别是?这些课上你们学到了什么?课间活动你们看到同学在做什么?今天上学的路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信息的概念:看来呀,咱们班孩子个个善于观察,人人乐于表达和交流!刚才咱们所交流的、所看到的、听到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信息。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信息无处不在,走在街上,我们会看到五颜六色的广告牌,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我们会读到、听到世界各地的新闻,走进课堂,老师会向我们传授很多的知识。所有的这些,都是信息。这样就使信息这一抽象的概念生活化,更易于三年级孩子理解和接受。

自主探究法:比如在针对一些难度较小,学生易于掌握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通过一些问题或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在自学和自主探索操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教学PPT中插入图片时,学生有了word插入图片的基础,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完成本节学习任务。教师主要是给有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即可。

任务驱动法:这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一定的任务让学生逐个完成,从而学到本课知识。任务的设计最忌为完成任务而制定任务,任务的制定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是实实在在需要学生做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真实的任务。任务制定要明确、具体、适量,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分解、探讨、操作,进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比如在学习《汉字输入》这一课时,我就设计了:单字输入、词组输入、句段输入三个层次的任务,逐层递进,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中逐渐掌握汉字的输入规律和方法。

四、开发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我们都知道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最重要的素材,由于地域的不同,时代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不一定都适合所有的学生,不一定都适应时代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创造性的开发和使用教材资源。比如在教学《初识EXCEL》时,教师就引进了九九乘法表的输入范例,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学习PPT软件应用后,就可以让学生为自己家乡做一主题宣传,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交流、制作、展示一系列活动,巩固软件的相关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在进一步熟悉并利用PPT技术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家乡的变化,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目标素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