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市明 拳击不是暴力,关乎心智和坚毅

2017-07-19 18:03王跃
北京青年周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邹市明

王跃

他是中国拳击第一人,已拿下拳坛全满贯。“这么小、这么瘦,我心想这也不太像打拳的。”这是妻子冉莹颖对他的初印象,直到后来她看到了他魔鬼式的训练……邹市明说:“我并不强壮,我更多依赖内心的坚强,一次次上台,我都肩负着压力和责任,我觉得拳击不光是身体运动,更多的是智力和坚毅,牵扯到很多内心的东西。”拳击手的第一要义不是战胜对手,而是与自己斗争。和科比一样,邹市明见过许多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而最痛苦的是与体重缠斗。有时一餐只有一颗樱桃,渴

了不能喝水,只能用水漱漱口,再吐出去。

邹市明进军职业拳坛时,冉莹颖从主持变成主妇,她说:“大多数人都认为冉莹颖网红脸、作,但冉莹颖真不是,她是个爷们儿,是一个愿意同爱人一起往前走、一同分担的朋友。”现在,她又变成了老板,用自己的专长助力邹市明的拳击梦想——在中国推广拳击运动。

邹市明的自传《拳力以赴》出版在他收获大满贯之后,又恰逢36岁生日,难免引人遐想:这是否是新生活的宣言?他要退役了吗?

这么小、这么瘦,不太像打拳的

从运动员到体育明星的进阶之路,邹市明走得相当出色。拳台上,他拿下一场又一场比赛,终于在2016年11月,于美国拉斯维加斯赢得了世界职业拳击金腰带,实现了拳击世界的大满贯。拳台下,他带儿子参加《爸爸去哪儿》,与妻子一起征战《舞林争霸》,与岳母上演《女婿上门了》,全家录制《朗读者》……让人们见识到一枚游刃有余的综艺咖。他与妻子冉莹颖跨界时尚圈儿,甚至被媒体冠以中国的贝克汉姆和维多利亚之名。今年,他又多了一个新身份——作者,5月他的自传《拳力以赴》问世了。

一米六五的个子,瘦小的身材,邹市明怎么成为拳王的呢?妻子冉莹颖在与他相识之初,也有过同样的怀疑。两人的缘分始于在家乡遵义举办的一场活动,那时邹市明已经是拳击世界冠军,冉莹颖还是一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高材生,也是贵州的旅游形象大使。“这么小、这么瘦,我心想这也不太像打拳的。他亲切,也低调,懂得照顾身边人,这也没有霸气啊,这真的是世界冠军吗?”

要爱一个人,首先要了解他。相识两个月后,在北京读书的冉莹颖便订了最便宜的、一张300多块钱的机票,早上六点就飞去了邹市明的训练基地。“到了大门口远远听到很努力的叫喊声时,我就傻了,心想,这是什么情况?进去一看,邹市明在奋力地往前跑,有个人用绳子拉住他的腰拼命往后拽,他珍珠般大小的汗珠滴下来,衣服全湿透了。这个太可怕了!接下来上拳台,我以为他要开打了。不是,教练让他躺下,脖子在拳台外面,跟他说‘起,就像做仰卧起坐,教练就摁他的头。我马上看不下去了,转身掉了眼泪,我觉得他太不容易了。”冉莹颖回忆着,眼圈又红了。

要面对如此魔鬼式的训练,拳击吸引他的到底是什么呢?“它让我更自信。”邹市明脱口而出。要知道,小时候的邹市明是有些自卑的。母亲喜欢女孩,而且心气儿高,期待自己的孩子优秀乖巧。可是,邹市明正相反,学习成绩不好又淘气。总也不能让母亲满意,又不喜欢上学,于是,他决定去上武校。一开始邹市明学习武术,但自从看到拳击队的训练后,他就迷上了拳击。但他条件并不好:瘦小,且臂长不够。可是他太爱拳击了,他只得加倍练体能练脚步耐力,直到后来拿到了全国冠军,才在妈妈面前争了口气。

邹市明说自己性格里天生带着一种霸道,“小时候太瘦小,没办法撑起这种霸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练了拳击后我就能施展这种霸道。上拳台时,我就会觉得,管他天王老子,我就是要上去打。”或许这种霸道可以解读为内心的强大和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就像他说的,“拳击给了我一种信念,一直指引我到今天。”

有点儿骄傲,又有点儿悲怆

邹市明的自传里有一章叫《敌人》,他写道:“有人认为拳击手的第一要义是战胜对手,但战胜对手之前,是漫长的与自己的斗争。”这斗争需要强大的意志力。

31岁那年,拿过两届奥运冠军的邹市明开始进军职业拳坛。年纪不小了,他要与业余打法留下的肌肉記忆作战,重新建立起一套体能系统,不太容易。“在训练中,我永远比能做到的多做一点。强度是普通人的两倍。”和科比一样,邹市明见过许许多多凌晨四点钟的洛杉矶。他每天凌晨四点开车到好莱坞山的山脚下,天还是黑的。快跑到山顶时,有个非常陡峭的坡儿,而他已疲惫到极点,但只要坚持爬跑到最高点,迈出最后一步,一场惊心动魄的日出就会尽收眼底,极美。可是到了山顶,他还不能停下来,不能打断心肺功能的消耗,要继续跑下山,总共跑8到10公里,这样开始一天的训练。

最折磨人的要数与体重的较量,这也是最让记者难忘的一点。有过减肥经历的人都知道减肥的艰难,与食欲和惰性的周旋很容易让人败下阵来。但与拳击运动员比,普通人的减肥真是小巫见大巫。

2016年11月5日,拉斯维加斯大赛前夕,邹市明要在3天减下7磅,日减2斤多。他套上两件羽绒服疯狂地跑步,吃水果“只敢啜饮汁水,抛弃果肉。”平时,他要每日称体重,保证体重不能超过比赛项目三公斤,日常饮食都是禁欲系:水煮蔬菜,没有油星的水煮牛肉,一颗樱桃……到赛前冲刺阶段,就要穿控体重服,主动脱水。“先在里面贴身穿上保暖内衣,又厚又吸汗,然后套上控体重服,像雨衣一样不能透气,材料密闭光滑,在手腕和脚肘处可以扎起来,需要的时候,最外层还要再套一层风衣。装备齐全后,开始在烈日下面爬坡。”这时,身体就像个移动的热水壶,爬完一大圈,脱下衣服一挤,全是汗水。最让他刻骨铭心的是“干”——渴了不能喝水,只能用水漱漱口,再吐出去。比赛前一晚,还要不进食不进水。

这种与自己身体痛苦的缠斗贯穿着邹市明的职业生涯,“35岁,51公斤,一个拥有肌肉和匀称身材的大男生。”他说,“有点儿骄傲,又有点儿悲怆。”

强强联合,天造地设

二十多年里也会有松懈时。获得奥运冠军后,邹市明一度膨胀,和女友吵架,不依不饶,甚至分手。“当然我后来认识到错误,把她拽了回来。飘在半空中永远是不真实的,只有脚落地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打拳击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妻子冉莹颖是邹市明最重要的队友。冉莹颖成长在单亲家庭,从小父亲的缺席让她期待将来能拥有一个完满的家庭。可没想到,和男友在一起后先经历了五年异地恋,婚后的前几年,依然要面对丈夫常在外训练比赛的异地生活。从小成绩优异,从贵州遵义考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专业,又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取得了MBA硕士学位,冉莹颖也是个厉害的角色。她曾是一位出色的财经主播,职业梦想是成为全国排名前三的财经主播。但当2013年,邹市明决定进军职业拳坛时,她毅然辞掉了工作,和他一起奔赴美国,成为一位全职主妇。

冉莹颖毫无怨言,她想得很明白:“大多数人都认为冉莹颖网红脸、作,用各种不好的语言形容我,但是冉莹颖真不是,她是个爷们儿,是一个愿意同爱人一起往前走、一同分担的朋友。我既然做他的妻子,这是我选的,他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他要往前冲的天地,也是我要到达的天地。”如果,你听过冉莹颖的演讲,你会发现她不仅漂亮,而且聪明、笃定、口才一流、气场强大,完全御姐一枚,和拳台上的邹市明有的一拼。难怪邹市明调侃她,我有时早上醒来,感觉身边躺着个男人。

如今,冉莹颖又从主妇变成了老板。他们成立了三家新公司,她要用自己的专长助力邹市明的拳击梦想——从拳馆、赛事、运动员经纪等方面在中国推广拳击运动。“三年之后,我们公司要上市,这就是我的目标。”冉莹颖放话。

如果还打得动,绝对不会放弃

传记出版在收获大满贯之后,又恰逢36岁生日,难免引人遐想:这是否是新生活的宣言?邹市明要退役了吗?

当记者把问题抛给他,他说:“其实我没想写书,它是我的一些人生感悟和经历,写着写着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本书。我取得成绩后,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攻击我:为什么你可以?我要告诉不了解的人,我都经历了什么。人生的一个阶段是需要总结的,我想通过这本书激励一些人。”

从中国拳王、国际拳王到世界拳王,拳王邹的职业生涯已非常圆满,问他是否仍有未完成的目标,他十分坦率:“没有。拳击运动中的1我已经写好了,以后所有的都是0。有,是0,没有,也是0,我只要上去一次,就是在突破自己。每一次宣传都是让更多不知道拳击的人知道这项运动。1的意思就是,我在体育生涯中已经实现大满贯了,只要参加过的比赛我都拿过冠军,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那什么时候退役呢?“每天睁开眼要去训练场,我也会很纠结,因为身体不如以前,但我有种感受,比如你有个相处了二十多年的知心朋友,你对他说拜拜,明天不再见了,你一定会恋恋不舍。我不知道明天是否还能打得动,至少今天我还讲不出再见。”

36岁在拳手的生涯里已经算是高龄了。22年拳击生涯带给邹市明的是一份淡泊,“年轻的时候我都是想,我出来就是当冠军的,拿第二名就是输,但现在胜负真的对我无所谓了。”但他也不会轻易妥协,7月28日他将在上海打响自己成为WBO拳王之后的首次卫冕战,他说,“如果我还打得动,我绝对不会放弃。因为拳击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我所有的一切。我从一个无知少年,到现在承担了家庭的责任,体育项目的责任,我觉得自己能多一天在拳台,就可能多影响一些人,改变一些人的命运。”

Q=《北京青年》周刊 A=邹市明

拳击是绅士的运动,更多的是约束自己

Q:去年拿到金腰带到现在这段时间你都在做什么?

A:更多是忙公司的事。因为我在台上打了很多年,虽然也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成绩总归是会被岁月带走。所以将来我更多致力于拳台下的发展,帮助更多有能力和梦想的人踏上这个舞台。以前我有赛事的梦想,但我不知道有什么平台,我拿下了奥運会冠军,但不知道职业生涯往哪里走。现在这两边我都感受过,而且都拿到了一定成绩。我更有说服力的是,让大家知道,如果你有这样的梦想,并且觉得自己可以,这个梦想是行得通的。

Q:你的公司现在做了哪些事,之后还要做什么?

A:我们不光完成了我们拳馆的落地,在上海黄浦江边还有近一万平方米的体育综合生活馆,里面有拳击、健身、餐饮,还有文化和科技。我不希望大家把拳击仅看作一种运动,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男性、女性、孩子、青少年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乐趣和方向。它是很综合的项目,需要速度、力量、爆发力。它可以有多种训练方式,以此强身健体,让你释放压力,保护自己。而且它是有文化底蕴的,它并不是暴力的,它是绅士的运动,让你更多的是约束自己,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是欺负别人。我们想把拳击文化传递给更多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梦想,我们可以给你搭建更高的舞台。很多青少年可以在增强自己体质的同时,有更好的学习拳击的环境。

另外,我们还会举办赛事。今年会有一场和阿里体育一起承办的赛事,名字叫“拳盟中华”。 “拳盟中华”想把中国、世界华人结盟在一起,打出国门,我们希望在赛事里挖掘更多有志青年。我们在上海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连续成立了三家公司,做拳手的经纪,IP的孵化,所以邹市明不光属于自己,更多是属于中国拳击的一个符号。

Q:你说的IP是什么?

A:我有这么多年的成绩,一直活跃在大家视野中,包括上综艺节目,如《爸爸去哪儿》,去感染更多以前不关注拳击的人,人们会想,轩轩爸爸去干什么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推广。

Q:所以你参加综艺节目,获得名气,是为了推广拳击运动?

A:对,我觉得拳击运动员不止能打奥运会,他也可以参加职业赛,可以有更多的出路和影响力。我想改变一些拳击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他们的现状。我以前的队友有退役的、受伤的、没有得到很好安置的、生活非常举步维艰的,如果我很好地推广这项运动,可能会有更多人能生活得比较体面,更加受人尊重。

Q:很多人通过《摔跤吧!爸爸》了解了摔跤,你有没有想过也拍部电影帮大家认识拳击运动,比如你的自传电影?

A:书里记录的是我的回忆,如果能够激励一些人,这就是我最主要目的。如果可以,我希望它也能成为一个剧本,可能现在内容还不是非常丰富,但我希望能更多地挖掘出我们的一些艰难不易,怎样从困难中走出来,怎样顶住身体、心理的压力,我希望能带正能量给大家。现在社会中有很多不同层次的人,他们看不到希望。我觉得我要让大家看到阳光的地方,哪怕你现在在阴暗之处,你需要去冲破它。当然有很多人问我,你的书可不可以拍,我现在还在努力。

Q:在公司里,你和妻子怎么分工?

A:她主要是经营管理公司,专业的部分是我在做,主要是把拳击的内容梳理一遍,包括拳击教材和体验,这一块没人比我更强。

Q:你适应现在的角色吗?

A:是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以前我只是把自己训练好就行。现在管理公司,人多,各有各的情况。我在公司里面更多是学习,下一步我也可能要去学校学习,包括管理学和未来公司发展需要学习的一些东西。

Q:会上MBA吗?

A:会,今年打完我会去报名。未来我们也会有规划,有关拳击的很多东西我们都会学习。

Q:你妻子是学经济学的,以前她辅助你,将来会不会是你辅助她?

A:对,她以前经常自嘲从一个主持变成了主妇,生孩子带孩子。但是我觉得她在那个阶段也积累下来很多,包括对家庭、对孩子、对老人的照顾。现在她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回到自己的专业或主持等一些角色,多了一些身份,又是公司领导,又是孩子的母亲。经过这两三年沉淀,她涉足到体育界、娱乐界、金融界,她的人生更丰富了一些。

Q:你现在每天还会早起训练吗?

A:我的生物钟会根据比赛计划来改变,每个阶段不同,以前就是三点一线,食堂、训练馆和宿舍。但现在是一个公司的参与者,也是一个父亲,更多的是回归正常生活。平时,我们会在六点半之前被孩子吵醒,他们洗漱、吃早餐,然后送他们去小区的校车,我和爱人去健身房,练一个小时,然后回家洗漱,吃早餐,穿上正装、提上公文包去公司。到下午六点下班,我们回到家,孩子也已经放学了,陪孩子玩,一起吃饭,陪他们做作业,给他们洗澡、讲故事。晚上八九点钟他们睡着之后,才有我们两口子单独的时间。我们还会谈谈工作、生活和未来的发展,很规律的一天。比以前在运动队吃饭、训练、洗澡、休息多了些日常生活的内容。以前我都是跟队里兄弟们谈,谈训练的内容,现在会谈梦想、未来的发展、孩子、家庭,包括双方的家庭,琐碎的事情多了。

怎样让激情和沉淀结合在一起

Q:很多人认为拳击血腥、暴力,想问问你,拳击是怎样一种运动,为什么要看拳击比赛?

A:大家可以看到,我并不强壮,我更多依赖内心的坚强,一次次上台,我都肩负着压力和责任,我觉得拳击不光是身体的运动,更多的是智力和坚毅,牵扯到很多内心的东西。有人说,两强相遇勇者胜,两勇相遇智者胜,两智相遇韧者胜。但是我现在悟到的是,两韧相遇,仁者胜,有仁义之心。两仁相遇呢?这个我还在琢磨。你身体强,总有比你更强的,关键是怎样有坚强的意志和沉淀。我打了二十多年,拿了两届奥运冠军,我一直不知道我的对手在哪里,因为随时都准备有人来挑战我。怎么样才能在你的领域永远保持一个好的竞技状态和心态,谁来我也不怕,要先让自己强大。它是一种临危不惧,傲世群雄的状态。

Q:减重一直伴随着你的职业生涯,会不会很伤身体?

A:有时候减重拿筷子手是抖的。伤害是不会太多,但是每次会觉得是一个涅槃重生的过程。可能会有胃病,而且现在吃点东西就很容易饱,然后很快就会饿,胃已经饿小了。但我们做体育竞技,肯定会面临受伤,可能一辈子会带着伤。但只要你要得到东西,就必须要付出。经历这些伤我才明白,很多成就是得来不易的。

Q:你现在已经不那么在乎输赢了吗?

A:不同年龄阶段对人生的感悟是不一样的。年少轻狂无知,小时候爬墙头,不怕高,也不管会不会受伤,直接就往下跳,但现在我们会慢慢往下爬,因为知道疼、知道怕了。

现在我们要有底蕴了,因为经历过很多东西,经历过阴沟里翻船。什么叫老司机?刚上路的人一脚可以开一百多迈,而老司机不是。现在就是要让自己有更多的底蕴和文化,收敛自己。之前很多年少轻狂的东西,只是一时的风头,不可能永远延续。

Q:底蕴是怎么来的?

A:经历。人生的经历和感悟,你只有每一天经历这些东西,才能沉淀下来。我书里面写到了很多这样的过往,还有一些没有体现出来,未来可能会更加丰富。

Q:什么时候想到写传记的?

A:拳击是让人很快燃起来的项目,但让人很难沉淀下来,所以我每天下了训练都有半个小时或二十分钟是放空的。我是比较感性的人,会给自己留时间让自己沉淀和记录很多东西。可能我会一个人坐那里想,每天想,就会有很多成文字的东西。

这本书里有很多我以前很沮丧的时候,坐在洗手间里,也不想洗澡,我可能身上非常疼,就会回忆起上次疼是在什么时候。所以这本书有很多内容是含着泪写的,也有很多是含着笑写的,有些是痛得不能动手的时候在键盘上打的。所以现在每次我看这些字里行间,就会回忆起以前的过往。

Q:你文笔很不错,平时读书吗?

A:我很少读书,但会看一些短的文摘。小时候读得更多的是《故事会》,现在网络上的东西看得多。

Q:你刚满36岁,这对拳击手是个怎样的年纪?对于你来讲是个怎样的年纪?

A:已经算是老年了。我情况特殊,在西方很多人拿了第一届奥运会奖牌就会转成职业拳手,曝光度更高,身价也会更高。但我们国家有举国体制,更多的是要拿奥运冠军,为国争光。昨天我听一个年轻人说,我第一次拿全国冠军时,他也在那个城市,当时只有四岁。我在车上,他可能就在路边。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什么?一是也经历了成长,二是经历了磨难,三是磨练了我的意志力。我当然希望还能去影响现在四岁的人。我知道我现在36岁,但是我又不想承认自己36岁,这是一个很矛盾的事。但又必须承受36岁的身体,可我永远想保持原来的心理。

Q:如果不打比赛,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A:多陪陪家人。在二十多年里,包括父母、孩子和爱人,我对他们都亏欠太多。二是多和身边喜欢拳击、有拳击梦想的人在一起,为了我们的拳击事业努力。

Q:有没有你自己特别想做的事,不关乎别人?

A:简简单单晒晒太阳,听听海浪,放空自己。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有一个安静的状态,因为拳击总是让人燃起来,但静下来太难了。

Q:这种静对你来说是挺奢侈的事?

A:奢侈的事就是很难得很向往的东西。但当我真正得到这种状态时,可能睁开眼睛,首先想到的是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去,那就是拳台。所以怎样让激情和沉淀结合在一起是最重要的。

Q:你有没有一个退役的设想呢?

A:有可能是明天,但这个明天是什么时候我不知道。

猜你喜欢
邹市明
钢铁之拳
邹市明:舍不得说再见(手记)
邹市明:“拳”释一个梦
邹市明:我从未有一天离开过拳击
邹市明完胜泰国坤比七 荣膺WBO112磅世界金腰带
世界拳王邹市明:娶个“超人老婆”乐活婚姻
邹市明转战职业拳击前四场比赛拳法分析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