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氢吡啶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的影响

2017-07-19 09:47王业惠
南方农业·下旬 2017年3期

摘 要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蛋白质含量为31.99%和11.27 MJ/kg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150、200 mg/kg和250 mg/kg二氢吡啶制成6种试验饲料。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5.53±0.11)g的斑点叉尾鮰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置2个平行实验,每个平行30尾试验鱼。结果表明:饲料中二氢吡啶量为192.33 mg/kg时,斑点叉尾鮰的特定生长率最高,为2.65%/d;二氢吡啶含量为133.33 mg/kg时,斑点叉尾鮰的饵料系数最低,为1.61;二氢吡啶含量为137.93 mg/kg时,斑点叉尾鮰的饲料蛋白质效率最优(饲料蛋白质效率为1.94%)。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二氢吡啶;增重率;饲料蛋白效率;饵料系数

中图分类号:S859.79;S96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9.055

二氢吡啶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动物促生长添加剂,化学名称是2,6-二甲基-3,5-二乙酯基-1,4二氢吡啶[1]。近年来,对二氢吡啶的生理功能研究和养殖应用研究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它具有抗氧化作用,与天然抗氧化剂VE具有类似作用。二氢吡啶进入机体主要是通过抑制脂类化合物的过氧化过程来达到保护生物膜的作用[2]。水产养殖中有关二氢吡啶的研究有中华鳖[3]在饲料中添加促生长剂二氢吡啶对中华鳖的饲料利用率和相对增重率有同步的显著增长,在适宜添加量0.02%时,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5.3%和28.9%,并对提高鳖的成活率有一定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

试验鱼种购于荣昌区梅石坝渔场,试验选择健康、规格一致的斑点叉尾鮰400尾,平均体重为(5.53±0.11)g,体长为(6.6±0.16)cm。买回后用5%食盐溶液消毒,暂养备用。

1.2 试验添加剂

二氢吡啶为武汉远城医药原料有限公司生产,脂溶性淡黄色细粉末状结晶,易氧化,纯度为99%。

1.3 试验饲料

参照鱼类营养需要设计配方,以鱼粉、豆粕等为蛋白质源,菜油为脂肪源,饲料原料均过40目筛,分别添加0、50 mg/kg、100 mg/kg、150 mg/kg、200 mg/kg和250 mg/kg

的二氢吡啶,配制成6种等氮(蛋白质含量为31.99%)等能量

(11.27MJ/kg)试验饲料,经充分混合后加工成2 mm的硬颗粒饲料,烘干并保存于冰箱中备用。试验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4 饲养管理

试验选12个100 cm×50 cm×70 cm 的水族箱。暂养7 d后,选择健康的斑点叉尾鮰360尾随机分为6组(Ⅰ、Ⅱ、Ⅲ、Ⅳ、Ⅴ和Ⅵ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以重复为单位放养于试验水族箱中。Ⅰ、Ⅱ、Ⅲ、Ⅳ、Ⅴ和Ⅵ组分别投喂二氢吡啶含量为0 mg/kg、50 mg/kg、100 mg/kg、150 mg/kg、200 mg/kg和250 mg/kg的等氮(蛋白质含量为31.99%)等能量(11.27 MJ/kg)试验饲料,试验期45 d。

1.5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多重比较,差异显著水平为P<0.05。以三次多项式来拟合特定生长率(SGR)、饵料系数(FCR)、蛋白质效率(PER)、成活率(SR)与饲料中二氢吡啶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2 结果

2.1 二氢吡啶含量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试验组的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Ⅲ组与Ⅴ组、Ⅵ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组差异显著

(P<0.05),Ⅳ组生长率最大(2.65%/d);试验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Ⅳ组饵料系数最低(1.61);试验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Ⅳ组蛋白质效率最高(2.02%);试验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Ⅲ组与Ⅴ组、Ⅲ组与Ⅱ组差異不显著(P>0.05),Ⅲ组与Ⅵ组无差异,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Ⅳ组成活率最高(98.33%)。

2.2 斑点叉尾鮰主要生长指标与二氢吡啶含量的回归关系

综合考虑斑点叉尾鮰生长过程中的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饲料蛋白质效率及成活率等因素,当二氢吡啶含量在133.33~192.33 mg/kg时,斑点叉尾鮰的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饲料蛋白质效率、成活率能达到较优水平。

3 讨论

3.1 二氢吡啶作用机理

二氢吡啶抗氧化的作用主要是隔断微粒体电子输送NADPH酶的活性,抑制脂类化合物的氧化过程,清除所形成的自由基。二氢吡啶能抑制体内生物膜的氧化,以维持细胞膜系统的正常构造和功能,具有天然抗氧化剂VE的某些功能。同时还提高血清SOD的活性,SOD是体内超氧自由基的清除剂,同样具有抗氧化功能。

3.2 二氢吡啶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及饵料系数的影响

由于二氢吡啶有抑制生物膜氧化的作用,保证了动物体内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提高了饲料中的VA、VE和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防止饲料中脂肪的氧化酸败,这些都有利于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聂国兴[4]等在1日龄异育银鲫饲料中添加300 mg/kg的二氢吡啶,试验组的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夏先林[5]等在鲤鱼饲料中添加

100 mg/kg的二氢吡啶,其日增重提高了37.8%,饵料系数降低了23.0%。

3.3 二氢吡啶对斑点叉尾鮰成活率的影响

由于二氢吡啶可以调节内分泌,清除自由基和提高血清中免疫蛋白的水平,从而增强动物机体抗病和抗应激能力。聂国兴等在异育银鲫饲料中添加300 mg/kg的二氢吡啶,试验组的平均成活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黄鸿忠等在中华鳖饲料中添加0.02%的二氢吡啶,结果试验组的平均成活率较对照组提高了3.1%。

4 结语

经45 d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斑点叉尾鮰日粮中添加适宜二氢吡啶能提高其增重率,降低饵料系数,其适宜添加量为133.33~192.33 mg/kg。

参考文献

[1]唐伯林.乳牛产奶促进剂二氢吡啶[J].饲料博览,1990(9):6-7.

[2]郑晓中,李克驴,岳文斌,等.畜禽促生长剂二氢吡啶应用效果及机理的探讨[J].饲料研究,1995(7):12-13.

[3]黄鹤忠,梁守仁.二氢吡啶对中华鳖饲料利用率及增重的影响[J].淡水渔业,1998,28(3):43-44.

[4]聂国兴,乔志刚,李学军,等.异育银鲫饲料中添加二氢吡啶的促生长试验[J].饲料工业,2000,21(8):25-26.

[5]夏先林,胡迪先,王忠,等.二氢吡啶对鲤鱼的促生长作用研究[J].贵州农院学报,1993,12(2):32-33.

(责任编辑:赵中正)

收稿日期:2017-02-18

作者简介:王业惠(1976—),女,重庆璧山人,大专,中级水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淡水渔业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