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市级党校教研咨一体化机制问题研究

2017-07-19 15:09陈兆清田兴权黄国耀
卷宗 2017年13期

陈兆清 田兴权 黄国耀

摘 要:市级党校推进教研咨一体化,顺应了党校教育的时代要求和特殊要求。不过,当前存在着教学科研没有体现党校特色、教研咨一体化最大的短板是咨政、市级党校师资力量薄弱、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市级党校进一步推进教研咨一体化,要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要建立科研课题、教学专题相互转化机制,要建立教学相长、部门合作的协调机制,要建立教研咨一体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关键词:市级党校;党校工作;教研咨一体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2016年度全省党校系统重点课题“完善市级党校教研咨一体化机制问题研究”(课题编号:QS201636)的研究成果。

1 推进市级党校教研咨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1.1 党校教研咨一体化的含义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党校工作包括教学、科研和咨政三大任务。教学是党校工作的中心,科研是党校工作的基础,咨政是党校工作的重要支撑。所谓党校教研咨一体化,是指在党校教研一体化的基础上,加入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服务的要素,使党校科研工作不但紧紧围绕教学工作来展开,而且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展开,实现党校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决策咨询服务工作三者的有机融合和相互促进。简言之,就是教学、科研、咨询三者有机统一,融为一体。

在教研咨体系中,教学是党校工作的生命线,为科研和咨政提供了方向和指引。科研是衡量党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教学和咨政的基础,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咨政水平,所谓“党校办得好不好,科研是个晴雨表”。咨政研究的调查资料、统计数据、原因分析、对比分析、研究结论等可转化为教学支撑,并且一份含金量高的咨政报告就是一份沉甸甸的科研成果。总的来看,教学、科研、咨询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机统一的关系。教学提供平台,通过科研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咨政转化为社会实践成果。“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进决策”,教研咨三者有机融为一体。

1.2 市级党校教研咨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一是顺应党校教育的时代要求。《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还要求:“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 这些规定确定了党校是党的“學校”、“部门”、“主渠道”、“研究机构”、“三个阵地一个熔炉”、“思想库”的职能定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决策咨询服务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党校的新职能,是咨政视阈下实现党校事业科学发展的又一有力支撑。这样党校就形成了“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三位一体”的工作布局。教学、科研、咨询是党校的三大要务,而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学决定生存、科研决定水平、咨询决定地位、质量决定兴衰”,是党校工作长期实践的总结。只有实施教研咨一体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党校“三位一体”的工作布局,更好地顺应党校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是顺应党校教育的特殊要求。习近平明确提出:“党校是执政党培养执政骨干的学校,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能力提升的主渠道,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也不是一般的培训机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学历层次高、职称职务高、社会见识广,他们进党校学习,不再满足于重复学习基本原理,而要求党校教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因此党校教师授课难度增大。实施教研咨一体化,就是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对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度研究,有了深度研究,有了科研的支撑,教学才会有深度,才能解除干部的困惑;科研转化为教学的专题,才能武装头脑,变成具体的工作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2 市级党校教研咨一体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科研没有体现党校特色

这是教学和科研相背离的突出表现。党校的教学科研必须体现党校办学宗旨。《条例》明确规定科研工作的“四个服务”功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强调,“党校科研要紧紧围绕教学展开,以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党校教育培训。”现实中,市级党校的大多数教研人员不是围绕着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科研,不是围绕着地方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做科研,不是围绕着教学专题做科研,而是凭个人爱好搞科研,爱好什么就研究什么,评什么专业的职称就写什么领域的文章。这就直接导致科研内容与党校科研关注度不大,科研与教学是“两张皮”,科研成果进不了党校教堂,没有彰显党校的特色和价值。

2.2 教研咨一体化最大的短板是咨政

从历史上看,市级党校教师普遍存在教学较强、科研咨政偏弱的情况,特别是咨政,以前基本上是空白。虽然《条例》对“发挥党校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思想库作用”作了明确的职能定位,但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认为党校的思想库作用可有可无,也少有教师撰写咨政报告。直到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对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才引起上级党校和市级党校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把决策咨询服务作为市级党校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但是,咨政报告的选题、写作等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论文,它要围绕“想党委政府所想、急党委政府所急、帮党委政府所需”来选题,需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的材料,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所以,对于决策咨询服务工作刚刚起步,市级党校教师感到难度比较大。目前,大部分市级党校为党委政府提供的咨政报告数量少,质量也不太高。

另外,由于市级党校咨询服务工作起步较晚,咨政研究成果缺少展示的平台和载体。当地党委政府政策研究部门主办的刊物的版面和期数毕竟有限,能刊登在上的机会是很少的。市级党校教师撰写的咨政研究成果无法展示,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

2.3 市级党校师资力量薄弱

市级党校普遍存在教研人员数量较少,科研整体实力较弱的问题。市级党校拥有四、五十名专职教研人员已属多者,少的只有二、三十名,甚至只有十几名专职教研人员。例如,安徽省某市有580万的人口,而该市级党校专职教师不到20人,9名副教授没有教授,只有硕士没有博士。虽然有一支教学科研队伍,但没有学科学术带头人,科研水平和影响力不高。没有一流的科研也就没有一流的教学。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

由于市级党校教研人员少,科研工作也容易造成顾此失彼,例如有的市级党校在开展了几项为教学服务的课题研究之后,再也无力顾及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课题研究。

2.4 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市级党校大部分教研人员从事科研咨政,主要是为了评职称、评优、晋升职务等需要,而一旦评上副高级职称(评正高级无望),或转为公务员身份,从事科研咨政的动力和热情就会下降,科研咨政成果大幅度减少。为了调动教研人员从事科研咨政的积极性,虽然制定了科研咨政成果奖励办法,但是由于党校资金的限制,奖励的幅度有限,奖励的渠道不宽,仅仅是物质奖励。也有些教研人员不在乎这些物质奖励,加之没有建立约束机制,导致“做不做科研咨政无所谓”,这极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另外,市级党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是教务处,是副县级编制;而大多数科研咨政管理部门是理论研究室,是正科级编制。在大力实施教研咨一体化的今天,市级党校对教学和科研部门的设置是有失偏颇的,严重影响了科研管理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利于教研咨一体化的开展。

3 完善市级党校教研咨一体化机制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提高教研咨一体化水平的基础。从高等院校和其他部门引进符合党校教研咨一体化要求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有计划引进博士(作为紧缺专业人才,给予一定的特殊待遇),充实到教师队伍,培养学科学术带头人。二是完善教师培养机制。鼓励党校教师到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并为其提供条件。挂职锻炼要按专业细分,突出针对性;要保障挂职的时间,尽量做到脱产挂职;挂职锻炼要常规化、制度化和多次化。三是规范教学科研方向。长期跟踪一个方向的课题是出精品的前提和保障,学校应明确教师教学科研的大致方向,从制度上解决教学科研课题方向不集中的问题。四是加强团队建设,变“单打独斗”为“集体攻关”。学校要选择科研能力强的教学骨干,对重点咨询课题进行集体攻关。并加强教师在咨政选题、咨询报告撰写方法方面的培训,确保写出高质量的咨询决策报告。

3.2 建立科研课题、教学专题相互转化机制

科研课题是加快推进教研咨一体化的有效载体,通过科研课题这一载体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凝聚科研力量,而且还可以将教、研、咨三要素凝聚在一起。一是將主体班次开设的专题课同时列为校级重点课题。把建立校级课题立项制度作为教学、科研、咨政工作的结合点。二是在校级课题立项工作中,要明确规定对于紧密结合教学工作的课题给予优先立项,鼓励教师精心研究主体班次教学所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评选精品课、优质课时给予优先考虑。鼓励教师通过教学推动科研的进步,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是切实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联系,开展科研协作与委托。承担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课题任务,开展调研,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课题,组织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研人员进行调研,确保调研时间、课题人员的落实。最终形成可行性性调研报告,并及时呈送有关领导及决策机构参考,全面落实党校思想库职能。四是创设各类载体,加强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党校可以创办“咨政研究”“咨政专报”等,刊登有价值的咨政成果,报送市委市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3.3 建立教学相长、部门合作的协调机制

一是发挥学员优势,做到教学相长。《意见》提出,要“创新党校学员参与决策咨询机制”。到党校来学习的各级领导干部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能,教师要运用好结构化研讨式、互动式等教学形式,增加与学员的交流,围绕有价值的问题展开研讨,借用学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观点碰撞,可以达到完善教学、指导科研和咨政的效果。

二是鼓励学员参与党校科研课题研究。把教学中学员关注的热点问题列入科研范畴,充分发挥学员来自基层、来自职能管理部门的优势,使他们在获取课题研究资料及开展实地调研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进而提高研究效率,弥补党校科研力量相对不足的劣势。学员可以被聘为党校特约研究员。

三是党校应主动加强与来自决策机构及实际工作部门学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注重与市委市政府政研室、党建办、纪委、科技局等部门的长期联系,并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制度和机制,就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和前沿问题与其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整理好材料,最终形成科研、咨政成果。

四是加强科研管理部门工作。为了提高科研管理部门的主动性积极性,建议提高市级党校科研管理部门的级别,统一为科研处,副县级编制,这样也才能与教学管理部门对称,真正做到教学科研并重。

3.4 建立教研咨一体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建立对教研咨的科学评价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和投入教研咨一体化活动。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经费补助、绩效工资等利益相关方面与成果挂钩,从而形成硬约束。在成果的认定上,将低水平重复与高层次突破性成果区分开来,将学术类成果与应用类成果区分开来,对教研咨一体化的成果要给予重奖。对完成市级、省部级、国家级的科研立项成果,对不同层次公开发表的论文,对获得不同层次领导批示的咨政报告,给予阶梯式奖励,级别越高,奖励越多。

除了物质奖励外,对于在咨政研究方面表现突出的,建议党委政府给予一定的政治待遇等,比如政协委员,或作为人大代表候选人,或作为党委政府的特约研究员,或鼓励引导参加一些社会团体,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08-10-30(01).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12-14(01).

[3]段科锋.关于地市级党校教研咨一体化的思考[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1(03).

[4]刘明定.党校教学布局要突出三个特色[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4(04).

[5]邹琳.对强化党校教学科研咨询服务一体化的探讨[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5(02).

作者简介

陈兆清(1966-),男,安徽六安人,中共六安市委党校校委委员,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田兴权(1972-),男,安徽六安人,中共六安市委党校研究生办公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哲学。

黄国耀(1969-),男,安徽霍邱人,中共六安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