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路径研究

2017-07-19 15:50史要防
卷宗 2017年13期
关键词:信仰马克思主义农民

摘 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与创新的最广阔天地是拥有最大农民群体的农村。因此,探讨、研究当代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

本文系2014年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当前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路径研究——兼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时效性路径。项目编号:14G246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弘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我国是以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广大农民是弘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农民的局限性,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给农民信仰马克思主义带来新的挑战,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广大农村的传播和发展出现新的研究课题。2011年3月到2016年5月,受单位委派,在湖北省云梦县隔蒲潭镇三里庙村、和平村、詹坝村、钟垸村,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形式,对驻点村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进行重点调研。对当代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薄弱的原因以及增强当代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作了新的探讨。

1 驻点四村基本情况简介

云梦县隔蒲潭镇三里庙村、和平村、詹坝村、钟垸村位于鄂东北部。距孝感市18公里,武汉市85公里。境内汉丹铁路纵贯,汉宜高速与云应公路相接。四村紧邻镇北工业园区。

四村共有32个村民小组,19个自然湾。总户数1920户,人口780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4302人。全年举家外出的435户,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805人,在家劳动力1497人。

2 调研情况简介

(一)调研问题

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展现是科学发展观。所以,了解农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情况,就是了解农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况。此次调研共设计了六个问题,如下表1所示。紧紧围绕农民生产生活情况设置听说层次、了解层次、理解层次和践行层次展开。通过对农民对这六个问题的回答的分析,可以了解农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情况和信仰程度,也可以了解农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况。

(二)调研结论

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得出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较弱的结论。尽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科学发展观这一述语,但是,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与自身发展的关系,知者很少。

3 有关思考

江泽民指出:“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思想和优良的社会风尚不去占领,落后的错误思想和消极不良的社会风气就必然会去占领。”[2](P13)因此,探索增强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十分必要。

(一)营造完善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环境氛围

在新的农村发展实践中,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指导农民在学习中掌握马克思主义,在信任中接受马克思主义,在运用中信仰马克思主义。

1.树立政府威信和践行党的宗旨是增加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威信直接影响农民自愿响应政府号召,听从政府的指挥,从而影响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因此,党和政府要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接受农民群众的监督,依法行政,践行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树立政府良好的“民本”形象。

2.打造适合农民接受的语言形式是增强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平台。据调查,驻点村中很少有适合农民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高深化和晦涩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整齐的摆放在村委会的书房里。文化水平低、理解力有限的农民很难理解理论的真正含义。这加大了马克思主义与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因此,增强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打造适合农民的接受方式。一是编辑一套语言生动、内容通俗、贴近农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马克思主义书籍。二是增强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一系列现代化的媒体手段的传播互动作用,既增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农民化,也增进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三是组建一支理论功底扎实、道德修养高、熟悉农村、了解农民、谙熟农业业务的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

3.党的道德观是增加农民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主导社会的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农民能否接受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是来自党的道德实践。因此,党员干部能否真正在指导农村实践中忠诚的履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直接影响农民对马克思主义最朴实的信仰。

4.坚决抵制封建迷信、歪理邪教的侵入。一是在扬弃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二是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农村文化阵地,逐步淡化宗教意识。三是要坚决抵制封建迷信、歪理邪教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净化农村环境。

(二)提高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动性

1.准确定位农民的心理和习惯,全方位、宽领域地探索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提高农村干部和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的水平,通过严把党员入口关、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大学生“村官”带动,提高农村干部和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的水平。二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精英的积极性,借助地方电视、报纸等媒介,在农村中营造声势和适合农民心理发展的环境,培养农民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和态度。三是维护并执行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政策,取得农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四是树立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的形象,稳固履行党的宗旨,关心和尽力解决农民最为直接、最为迫切、最为现实的具体问题,让农民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干部的良好作风,真切地理解什么叫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加强农民信仰研究。一是通过对农民教育和培训,取得农民信仰的原始材料。经常定期、不定期地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培训,促使农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自觉运用于生产、生活和创业实践发展中,养成良好的认知能力和习惯,取得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动性的原始动力。二是分层引导。根据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身份、社会地位等的不同,将农民分为普通农民、普通党员和村干部三个层次宣传马克思主义。对于普通农民,采取农民喜欢的风格、本土化的语言、便于接受的载体,把抽象、枯燥、乏味的理论变成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对于普通党员,主要采取专题学习研究、案例分析的形式; 对于村干部,主要采取举办形式灵活的培训班或实地参观等。在分层引导下,通过普通党员和村干部带动普通农民信仰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三是通过提升农民话语权,推动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能动性和主体性。

(三)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直接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驻点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级组织得到加强,村级经济加快发展,全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充分信赖和坚决拥护,对今后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新动力。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巩固打下基础。二是建立、健全党和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惠农政策体系,实现党与农民关系的良性互动发展,增强农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为农民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情感基础。

注释

[1][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M],张理京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2]江泽民.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史要防(曾用名史铠逢),男,汉族,河南濮阳人,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信仰马克思主义农民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饸饹面“贷”富农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