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平壤:“只要金元帅在,什么都不怕”

2017-07-20 10:22
新传奇 2017年20期
关键词:朝鲜人金日成平壤

亲历平壤:“只要金元帅在,什么都不怕”

对国家的发展和新面貌感到骄傲,对领导人的充分信任和爱戴,这份感情在记者接触到的每个朝鲜人身上都能找到。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朝鲜人肯定都会说一句话:“只要金元帅在,我们什么都不怕。”

记者(左)在平壤街头采访朝鲜民众

外务省官员:我们能相信的只有自己的力量

《环球时报》记者4月中旬应邀前往平壤报道朝鲜的太阳节,在6天时间里,记者虽然与朝鲜人打交道不多,但与他们交流的经历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在平壤期间,记者最先感受到的便是朝鲜对外“开放”的一面。

4月13日上午,记者无意间获悉,这次来平壤之前,一些欧美媒体申请专访朝鲜高级官员。于是,记者询问朝方陪同人员:“我想采访你们外务省中国事务方面的负责人,您能否帮我申请?”对方的回答出奇的爽快:“没问题!”没想到,记者这样可以算是临时起意的采访要求,非常迅速地确定了下来:13日中午,陪同人员就告诉记者,“今天傍晚6时采访,地点就在酒店的会谈室”。

朝鲜外务省负责中国事务的亚洲一局局长郑先宇带着一名翻译、一名助手,早于约定时间15分钟到达酒店。这名外交官一见到记者就亲切地“攀谈”起来。虽然郑先宇在专访过程中两次说他“中文不好”,但是对于“百闻不如一见”“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样的中国俗语信手拈来,甚至在翻译人员翻译得不够地道时给予纠正。

采访开始后,郑先宇首先问:“记者的含义是什么?”他随后自己给出答案,“金正日将军曾经说过,以编辑活动为党和革命做贡献的人,就是记者”。这样一名看上去十分随和的外交官,在谈到外媒的报道活动时很严肃,他十分看重外国记者能“客观”宣传朝鲜。在大约50分钟的专访时间里,郑先宇至少4次郑重地说,“希望包括你们在内的中国媒体,如实地报道在平壤的所见所闻”。

申请专访郑先宇时,记者感受到的是朝方积极与媒体合作的态度;但在采访过程中,谈起国际事务的郑先宇基本没有传递有关“合作”的信号,记者听到的大部分是“走自己的路”“我们能够相信的只有自己的力量”等字眼。

对于朝鲜和中国的关系,郑先宇强调,“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不管如何风吹雨打,两国老一代领导人亲手缔造的友谊,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而当记者问,“朝方希望中国在解决朝鲜半岛局势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时,郑先宇首先回答,“我们的问题应由我们自己解决,这个立场不会改变”,他希望中国“多做做美国的工作,说该说的话”。

公务员:最爱介绍朝鲜新建筑

更让记者颇有感触的是朝鲜外务省安排的陪同人员。在平壤期间,与记者交流最多的朝鲜人便是她。从她身上,记者看到其十分“时髦”“国际化”的一面,也看到其“传统”的一面。

这位陪同人员姓李,现年30岁,中等身材,接待记者期间每天梳着马尾辫,穿着十分职业化的风衣和西服裙,无论当天活动多么紧张,她都会穿着高跟鞋。

李公务员的中文非常标准,她中学时代是在北京度过的,大学回到了朝鲜平壤外国语大学念中文系,其间,曾到中国某对外经贸大学学习国际贸易。由于工作繁忙,30岁的她还没结婚,就像在中国一样,她也在父母或朋友的介绍下相过亲,但“一个也不喜欢”。她说,在结婚问题上,她一点都不着急。谈到未来的生活,她说如果以后有机会,也会考虑做生意。

李公务员对中国的明星十分了解。她爱听周杰伦和张靓颖的歌,喜欢看《离婚律师》《养父》等电视剧,知道胡歌、文章、白百何等演员。聊起护肤品或化妆品,她如数家珍,她会问记者:“法国娇韵诗这个品牌在中国还受欢迎吗?”她觉得妮维雅的商品物美价廉,红袖坊的衣服不错,哈森的鞋子好看,对于中国今年流行什么发型和穿着,她也十分好奇。

虽然有过留学经历,对朝鲜以外的世界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国家和领袖的感情,她丝毫不逊于其他朝鲜人。记者一行人抵达平壤参加的第一场活动是黎明大街竣工仪式,朝鲜领导人金正恩来到现场剪彩。竣工仪式上,李公务员听完朝鲜总理的发言,本来专注于凝视金正恩方向并不停鼓掌的她突然对记者感慨,“他为人民付出的实在太多了”,“他真的太不容易了”。

参观平壤万景台少年宫时,记者与李公务员在走廊上闲聊。看到一幅朝鲜开国领袖金日成与孩子们合影的照片时,她突然如孩童般兴奋地对记者说:“你知道吗?我曾经和金日成主席合过影!”看到记者好奇的眼神,她详细地对记者叙述道:“那年我4岁,金日成主席对中国进行了非正式访问。他在使馆接见了在北京工作的一些朝鲜人员,我当时跟着父母在北京,也在其中。他看到我,便亲切地让我过去照了张相。这张照片我们一直留到现在呢!”平时说话细声细语的她,在不经意间说话音量大了,语速也快了。

李公务员陪同记者时,最喜欢介绍那些朝鲜新建的建筑。第一天刚接上记者,她便指着平壤顺安国际机场说:“第一航站楼是去年竣工的!”从机场到酒店的一路上,她不时地指着街边说:“这是新建的游乐场……这是未来科学家大街,两年多前才建的,你肯定知道吧?”

朝鲜百姓:对国家的发展和新面貌感到骄傲

对国家的发展和新面貌感到骄傲,对领导人的充分信任和爱戴,这份感情在记者接触到的每个朝鲜人身上都能找到,不仅仅是陪同记者的李公务员。所有接受记者采访的朝鲜人肯定都会说一句话:“只要金元帅在,我们什么都不怕。”对于国家的变化,他们更是备感自豪。4月15日太阳节阅兵结束后,一名18岁少年接受了记者采访,说到参加活动的感想时,他思索了良久,十分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作为体育方阵代表的一员,他经过金正恩元帅所在的主席台前“非常紧张”。当记者问他生活的新变化时,他不假思索而又清晰地回答:“2013年开业的玉流儿童医院真的给我家人和许多朋友带来了便利”。一名服装厂女工这样形容她眼中朝鲜的变化:“金正恩元帅执政的这5年时间里,发展速度就好像今天与昨天不一样,上午与早晨不一样。”

朝鲜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在金日成广场上,一名曾来过平壤的外媒记者指着广场对面的一幢蓝白色火柴盒式高楼对记者说:“这幢楼在两三年前是没有的。你再看广场左侧那片灰白色楼房,也是这几年才起来的。”

这样的新面貌,看上去正是现在朝鲜最想展示给外人的。记者翻看几年前一些中国记者受邀前去朝鲜参观采访的报道发现,那时候朝方带记者们去的地方要么是极具历史意义,比如金日成诞生的万景台等,要么是展示朝鲜的外交成就,比如陈列着世界各国送给朝鲜领导人21万件礼品的妙香山国际友谊馆等。这些被视为朝鲜标志性景点的地方,记者此行一处都没有去,官方设定参观的全是平壤的新建筑,包括4月中旬刚竣工的黎明大街、都是去年重建完成的万景台少年宫和平壤中央动物园,最“久远的”参观项目是3年多前完工的纹绣水上乐园。

通过展示最新发展成果,朝鲜努力向外界传递“自力更生”对于这个国家的重要性。这种对“自强”的渴望,记者在平壤进行采访时经常见到。抵达平壤的第一天,记者乘车驶出顺安国际机场注意到的第一条横幅便是“自立自强的威力”;在太阳节阅兵式的群众方阵里,朝鲜国产的“自强力”号地铁列车重复出现在两辆花车上。其中一辆花车打着“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技术发展经济”的口号,除了展示国产地铁列车,还有拖拉机、渔船、小巴士,以此向外传递出朝鲜要以“千里马的速度建设社会主义强盛国家”的信念。

(《环球时报》王天迷/文)

猜你喜欢
朝鲜人金日成平壤
美国对日占领时期“在日朝鲜人”政策研究(1945-1952)
那些年,中朝领导人频繁互访
金日成死亡内幕:第一架抢救飞机撞在山上
马拉松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朝鲜人移民情况概述赵
19世纪中叶朝鲜人向俄国远东移民原因探析
近代在津朝鲜人概述
邓小平和金日成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