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败仗: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

2017-07-20 10:22
新传奇 2017年20期
关键词:野蜂东非远征军

可笑败仗:东非野蜂怒挫印度远征军

1914年,坦噶战役在非洲大陆打响,当时的大英帝国军队拥有八比一的兵力和装备优势,却打了一场史上最可笑的败仗。把他们打得最惨的不是当时实力稍弱的德国军队,而是一群东非野蜂。

一战时期的印度远征军士兵

印度B兵团:一群乌合之众却身兼重任

1914年8月3日,德国对法国宣战,并入侵中立的比利时。此举触了英国逆鳞,第二天英国就对德宣战。此后仅仅三天,战争就降临到了非洲大陆。

英国一开始就把德属东非看成一个次要战场。陆军大臣基钦纳元帅认为没有必要为此动用英国部队,只要把它交给印度殖民地的军队就万事大吉了。负责此事的印度事务大臣克鲁侯爵同样认为,这样的小事根本不必动用印度军队的精锐,只要把二三流的兵团派去应付就足以完成任务。

一战时期由印度人组成的军团称为印度远征军,当时分为7个兵团(A-G兵团)。被派往德属东非作战的是印度远征军B兵团和C兵团。其中B兵团是印度远征军中人员素质最差的,可以说是乌合之众的大杂烩。兵员来自12个不同的民族,彼此之间语言不通、信仰各异、组织训练也很差,许多人甚至不会操作新配发的步枪。

B兵团的司令是艾特肯少将。艾特肯在英印军队服役长达35年却只有一次实战经验,然而他却具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自信。当富有经验的皇家非洲步兵团指挥官格拉汉姆中校警告他不能轻视训练有素的德属东非黑人部队时,艾特肯完全不以为然。在他的想象中,“黑鬼”都是未经训练不堪一击的野人,为数有限的德国佬也完全不是大英帝国远征军的对手。

就这样,印度远征军B兵团“百战精兵”和他们超自信的指挥官艾特肯少将一起,于1914年10月1日在印度孟买港登船,准备向着目的地德属东非的坦噶进发。

英国皇家海军:舰长被德专员瞎忽悠

1914年11月2日早上7点,英国入侵部队的前锋皇家海军巡洋舰“狐狸号”驶入坦噶港。舰长弗朗西斯·韦德·考菲尔德向岸上派去特使,颇有绅士风度地告知德国人,坦噶的中立状态已经结束,英印军马上就要开始占领行动了。他个人建议德国人应该马上献城投降,以避免遭到炮轰。德方谈判代表奥拉谢尔专员当然严词拒绝了这个建议。谁知考菲尔德却发表了以下一场对话:

“请问,你们在港口布雷了吗?”英国舰长很有礼貌地问道。

“是的,布满了水雷,先生。”德国专员悠然回答。

当然,他在撒谎。奥拉谢尔在欺骗了考菲尔德舰长后,借口和上级领导联络之后才能给予明确答复,要英国人在船上等他一个小时。随后他离开了“狐狸号”,上岸加入了城防部队的行列。

考菲尔德在船上空等了近一个小时,未见答复,他估计德国人不会回来了,坦噶也不会自动投降。于是他一边召唤扫雷艇,一边起锚返航,与护航船队会合。此时德国人趁机在港内丢入许多空油桶,原木和其他乱七八糟的垃圾。英国船队抵达坦噶港外海的时候,不得不浪费时间,等待皇家海军完成艰苦漫长的“扫雷”作业。当一坨坨垃圾被英印军从水道里费劲清理出来,却没有发现一颗水雷的时候,考菲尔德才大呼上当。英国人的可笑行为,已经为德军将后方部队通过乌散巴腊铁路火速调往坦噶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直到11月2日晚上10点,月黑风高之夜,印度远征军B兵团第一批先遣队才开始登上小艇,向着莫测的敌境而去。“狐狸号”这才开始炮击行动。显然,炮弹都落在野外无人防守的烂泥地里。这批可怜的先遣队跳入水中,一路担惊受怕,对黑暗中的任何声响都感到惊恐,每一个角落的阴影都随时可能致命。B兵团主力部队磨磨蹭蹭的登陆行动直到第二天下午4点才陆续开始。经历了两个多星期漫长折磨的印度士兵显然不愿意马上投入战斗。整个登陆行动直到晚上8点才基本结束。

意外惹怒野蜂“军团”招来横祸

11月4日早上7点,在给了德国人整整48小时准备时间之后,艾特肯才命令他的大军向着坦噶港的方向开进。而德军在坦噶的全部武装力量由一位头脑精明,极富经验的将领保罗·冯·勒陀·福尔贝克指挥。

当印度远征军B兵团的先头部队来到距离坦噶城郊600米处,三个英国军官爬上一座小土坡企图观察敌方的情况,德军突然开火,两人被当场击毙,一人重伤。这时德国军号也响起来了,埋伏的德军发动突然袭击,用机枪猛烈扫射,德国训练的黑人士兵们呐喊着冲向第13拉吉普特团,该团差不多一半的印度兵们掉头就跑,连带着引发旁边另外两个团的士兵一起溃逃。德国人的第一击就导致了英印军伤亡近300人,其中大多数是军官和军士。

不过,英国人的进攻并非毫无进展,在战线右翼北兰开夏营和克什米尔营,他们占领了坦噶的海关和医院。但是他们的进展并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反而给他们带来了灾难。“狐狸号”巡洋舰上的考菲尔德舰长好心地进行炮击掩护。只可惜算错了距离,炮弹几乎全部落入正在撤退的英印军行列之中,造成重大伤亡。只有一颗炮弹命中了德方目标坦噶医院,后来发现那里躺满了被德军收容的英印军伤兵。

紧接着出现的一幕,堪称整场战役中最搞笑的桥段:

坦噶地区的土著居民有采集蜂蜜的习惯,他们利用空心树干当蜂巢,把这些蜂巢悬挂在大树的树枝上。这些蜂巢里面养着巨大的非洲野蜂。这种蜜蜂形态粗壮,产蜜量也不高,看上去十分呆萌,但实际上习性极为暴躁。它们嗅到异味后,23秒钟便可以做出反应,当它们遇到入侵者时,一般都是大批出动,穷追狠叮,常常能把对方驱逐到200米以外才罢休。整个攻击的时间可长达1.5小时。

现在,这些野蜂被战斗的枪炮声和硝烟激怒了,它们从密林中无数蜂巢里倾巢而出,向着离他们最近的生物——英印军发动了猛烈进攻。

这些野蜂的攻击比德国人的机枪子弹更可怕。极度的恐慌立即在印度人中间蔓延开来,他们丢盔弃甲,抱头鼠窜,向着海岸溃退。一名英印军的哨兵试图坚守岗位,结果被蜇三百多下。另一名军官由于负伤昏了过去,当他醒来后发现黑压压的蜂群正朝自己这边俯冲轰炸下来,吓得连滚带爬地朝海岸逃去。

将儿戏般的战争进行到底

11月5日清晨,印度B兵团情报参谋梅纳茨哈根上尉被艾特肯任命为谈判代表,打着一面床单做成的白旗穿过前线,去找德国人商量撤兵议和的事情。

德国人同意后,艾特肯便命令安排登陆部队撤回船上,撤退工作平静地进行着。出于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艾特肯少将让撤退部队把他们的武器装备、弹药和已经搬上岸的物资全部留在原地。英印军总共丢弃的物资包括:大批新式步枪、16挺机枪、60万发弹药、军装、毛毯、小船、摩托车、电报机以及大批食品等等。德国人用这批巨额物资装备自己在东非的军队,足以支用一年。而德军付出的代价仅仅是148人伤亡,其中只有16名欧洲人阵亡。

在监督撤军的过程中,德方代表冯·哈麦施坦因不无讽刺地对梅纳茨哈根上尉说道:“你们英国人真不可思议,把战争当成儿戏。”似乎为了验证他们的话,撤退进行中一队北兰开夏团士兵还跳下船,光着屁股在海水里游泳嬉戏,德国人抗议说如果他们不马上回船,就要把这些人当战俘抓起来。梅纳茨哈根红着脸叫人把这些英国大兵轰走。更有甚者,皇家海军雇佣的一些民间水手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还驾驶交通艇打算溜进坦噶港买点吃的,他们似乎认为,战争与他们无关,他们是来观光的。

最终,被英国官方战史称为“最丢脸的一次战役”的坦噶战役就这么草草收场了。

(《国家人文历史》)

猜你喜欢
野蜂东非远征军
在东非,中国人不是外人
欧洲远征军联合部队峰会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问道
Safari在东非大草原
中国远征军汽车兵陈文的传奇经历
山 风
中国远征军
P的野蜂朋友
气味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