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奖代补”后的改变

2017-07-20 10:58曾治云
农家之友 2017年6期
关键词:奖代西红柿山羊

“以奖代补”后的改变

桂林市资源县河口瑶族乡的农民靠种植百合致富。

“第一书记为我们搭起了3亩的育苗大棚,扶贫办为我们送来了价值4万元的有机肥,现在农业局又为我们提供了50亩的西红柿避雨栽培棚。有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把西红柿种好,争取早日脱贫致富。”戴世军高兴地说:“西红柿种好了,县里还会再给我们每亩500元的奖励,今年我种了4亩,算下来奖励就有2000元。”资源县车田苗族乡海棠村戴家湾戴世军等11户贫困户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扶贫产业。这是资源县实施“以奖代补”推进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资源县预脱贫5个村5400人,但贫困户收入来源少,特色产业少且不形成规模。因此,该县制定了《资源县2017年产业化扶贫“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对自愿参与扶贫产业开发的贫困户,经政府有关部门组织验收,按项目规模给予相应的现金奖补,最高可奖补6000元,奖补资金直接打入贫困户“一折通”或“一卡通”上。

“以前村里的贫困户抱着‘等靠要’的思想,不肯干,现在县里出台了‘以奖代补’的产业激励政策,又有帮扶人出谋划策,大家都干劲十足。”河口瑶族乡高山村支书张德雄看着村里的变化深有体会地说。贫困户杨文喜得知生猪养殖“以奖代补”的政策后,在原有生猪3头的基础上又购进了4头,同时还养了100余头山羊,目前,部分生猪、山羊已经出栏。经验收组核验,其符合资源县扶贫产业项目“以奖代补”政策,因此,获得了“以奖代补”资金6000元。“这笔奖励资金对我来说很及时、很重要,帮我解决了扩建山羊养殖栏社的难题。”杨文喜将奖补金取了出来,准备购买材料扩建山羊栏社。

农村产业要发展,基础设施需先行。资源镇天门村三滑水组种植了近4000亩的三木药材,山上还有一块5800多亩的高山草场,清澈泉水流淌其间,农业旅游资源丰富,可通往这里的路却狭窄、陡峭。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多次前往实地勘察,与村民商定扩路、修路方式。现在,这条全长6.5公里的产业路已基本扩建完成,这片世外桃源的大门也正向外界敞开。“以前自产自销,吃了不少苦,还没效益。现在我种了3亩金银花和1亩玉竹,帮扶人帮我申请到了2500元的产业奖励。”资源镇天门村三滑水组贫困户肖祥辉发自内心地说。

据了解,资源县实施扶贫产业“以奖代补”以来,全县贫困户发展西红柿、辣椒、百合、有机蔬菜种植以及牛、猪、山羊、竹鼠、鸡养殖等产业的积极性很高,如今的资源扶贫产业已是乡乡有品牌,村村有特色,户户有收益。截止目前,该县已发放“以奖代补”资金234.38万元,惠及54个村的900余户贫困户。

(曾治云)

猜你喜欢
奖代西红柿山羊
夏季如何让山羊增膘
西红柿熟了
山羊受骗
聪明的山羊
以奖代补?中央财政支持PPP项目有新招
国务院:电池产业将以奖代补
中央财政今年安排100亿元奖励大气污染治理
天津对治污项目以奖代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