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视角下传统武术拜师礼价值研究

2017-07-20 07:36卢月
武术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

卢月

摘 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合体,文化通过其第一媒介——传承人之间的交流与融通实现传承的愿景。文章以文化学为视角,从文化的表层文化、制度文化、内隐文化三个维度出发,通过对文化层次论的解析,研究指出,师徒礼仪制囊括了身份认知、师徒关系确立、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递进传承层次。从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层次空间思量,要实现传统武术文化内隐层次的突破,研究认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应该围绕传承内容开展传承活动,在内容建设中传承文化精髓;围绕传承主体建立传承机制,在制度建设中不断吐故纳新;围绕传承方式形成传承意识,在革故鼎新中走向文化传承。

关键词:传统武术文化传承 师徒传承 拜师礼 文化认同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6—0039—03

1 师徒制: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精神纽带

1.1 拜师仪式的文化认知

基于教育的辞典范畴中,对拜师有这样的界定,拜师,乃中国艺人求师学艺的一种重礼崇德的礼仪,是一种勤学苦练,弘扬传承的责任和使命。由于拜师仪式的观念与意义富有很大的伸张幅度和解释空间,故此,它给了人类学家自主确定其边界的开放场所,即便是在它的基本概念上亦是如此。在人类学研究的视域范围和意义维度内,仪式被搁置于“社会行为”这一理论高度上。即仪式是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故此在仪式中群众尊重社会本身,仪式有助于确认参与者心中的秩序。正如格尔兹将仪式称之为“文化表演”,拜师仪式中的形式引发人们的情绪和动机,形成超然的生活方式,并确立拜师礼仪的权威与塑造信仰的本质。仪式的功能就是使“文化表演者确认符号所承载‘意义的真实性,使之成为信念亦或是信仰,是信仰认知模式的外线延伸,是发生在特定场合及时间地点,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方式,为特定群体进行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 [1]所以,一方面,参与者通过拜师礼不仅身体表层得到启发,另一方面,参与者的身体行为及思维模式也会受到熏陶。

拜师礼探索针对于个体不同的身体素质,应将文化深入到技术结构与身体动作的探讨;应扩充发现人类思维方式与文化传统的相关影响;应深入探讨文化事实中观点与含义的逻辑构成。“仪式作为社会生活中最直观、生动又具有规范性和操作性的行为,是诸多文化现象的载体。”[2]传统武术拜师礼作为一种通过与庄重而严肃的仪式,一种庄敬与神圣的礼仪文化。其拜师仪式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标志着师徒这一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关系的正式确立;另一方面是社会个体的物质层面不仅得到认同,而精神层面也会产生强烈的感受,仪式对于师徒双方意味着教授武艺、弘扬传承责任的建立。拜师仪式在外圈人看来不过是一种形式,但是对于师徒双方却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师父教授武艺,徒弟勤奋苦练,弘扬传承等。通过仪式传达出尊重师承、重视礼仪的思想,其传统文化与传统仪式的发展相辅相成,拜师仪式的发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出现,同样也随着文化的持续发展而不断改良。

传统武术拜师礼是以继承创新为素材,以武术传统文化为理论依据;以弘扬武术,开拓创新等思想为载体,以传统武术习练和弘扬传统武术文化为实施手段和存在方式;以实现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仪式,其不同门派、不同拳种均蕴含了不同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传统武术的拜师仪式也极具代表性。庄严而神圣的拜师礼是一种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一种传播和交流的行为方式,亦是武术传播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古至今部分技术领域依然重视薪火相传,中国古代同样重视仁政和礼治,尊师重道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传统武术以传承为主,更强调名门正派、代代相传,所以武术精髓更需要师父亲自身授,而武术的拜师仪式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1.2 习武者自我身份认知

“文化认同是对个体或是社会群体的认同”[3],或是指个体受所在群体或文化影响,而个体对该群体或文化所产生的认同感。“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和个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4],是促进我国民族关系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因素。“仪式的核心是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按照既定的程式组织的规范性的社会实践行为,仪式是将个体融入社会共同体并建立一个集体的机制。”[5]参加拜师仪式的师父与徒弟并不是板滞的演绎仪式的形式,而参与人员也不是简单欣赏仪式的各个环节与步骤。亦不是社会个体表层受到启发,而是经历一场集体的心理与精神的洗礼,使全身心受到熏陶和调度。将传统武术拜师礼看作是一种符号,当这种符号走进人们的感官世界时,这些看似简单的特定符号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参与人员的思维与行为方式。而这种特定的符号表现在习武者自我身份的认知,当一个独立的个体决定融入一个社会集体时,社会个体一方面要清楚地意识到,自身不再是一个无人管束、单独的个体,另一方面,也要清楚得到师父认同进入门派后,不仅要学习武术技艺,更是要将传承武术传统文化视为重任。

社会个体在经历拜师仪式一系列环节与步骤后,不仅自我的身份得到认知,自身的思想与意识也会进行重新的思量与推敲。“文化不仅囊括风俗习惯的各个方面,也包括思想习惯,而且包含了身体的习惯。传统武术礼仪文化显然具备这种思想观念与风俗习惯相结合、思想习惯与身体习惯相契合的文化特性,集中体现了习武者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有机统一”。[6]作为一种文化行为规范,师徒之间通过仪式化的形式在文化和意识上形成认同,从而构成稳定的社会关系,而参与人员就是推动师父与徒弟之间稳定关系的见证者,近而形成了稳定的社会三角关系。在武术实践过程中加强习武者的武术礼仪教育,不仅促进对自身思想层面的重新认识与思量,而且当习武者真正融入这种仪式进行中时,其自身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意识都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从文化的角度,拜师礼是一个符号体系,它反映着师徒传承最真实的理念和精神。在人类不断传承创新的道路上,不是抽象的概括其涵义和内容,而是要实实在在的感受传承的准则,以自己及周围人的亲身经历来体验传统武术的魅力。拜师程序运行的仪式化,不仅仅是拜师的神圣性、感召力和权威性的展现,而是在人们的心理留下拜师是能够实现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烙印。在社会更广泛的层面建立起对拜师礼的信任、信赖、乃至信仰,这是拜师仪式制度化的根本目的。以形式化的方式保存下来武术传统文化的符号,也是传统武术文化生命延续的重要方式。传統武术拜师礼仪与所有特定的仪式一样,凭借着串联的特定符号使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受熏陶,使在场的每个人的心理与意识都进行重新认识与思考。这种文化行为是在场人文化意识和内在精神的外在行为符号。虽然在拜师仪式现场有师父、老徒弟、新徒弟以及到场嘉宾,但这里想着重点强调的是对徒弟的价值,因为徒弟在整个仪式的过程中不但身份进行蜕变和转换,而且最为显著的是心理与意识的改变,并且也是这个拜师仪式中最大的受益群体。

2 师徒制:一种通过仪式

2.1 师徒关系的文化内涵

传统武术中的师徒关系相对于当代师生关系而言,从教授技术等方面更具有针对性,带有某些传统文化的符号含义。农耕文明时期武术师徒关系,就是一种“与‘父同构的师和与‘儿同构的徒”[7],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师徒关系比父子关系更多了一份神圣和尊重。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长期以来形成的父子、君臣的伦理关系,使家长获得了极大的权威,并被认为是不可侵犯的。人们形成了顺从家长的心理定势,也习惯了家长的个人专制。因此,徒弟在心理上对师父有着强烈的依附,中国传统武术的发生发展伴随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历史,至今已经形成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武术不仅保持自己独特的技击特色,而且还发展了武学思想和文化內涵。

“文化事实更加强调于文化意义上,而非实体的一种关系”。[8]如师徒制度是一种社会事实,而师徒之间的语言交流方式则是一种文化事实。在整个中国武术的历史进程中,师徒传承是由古至今传统武术生命延续的基本方法,建立在这种方式上的择徒拜师,是一个反映丰富文化内容的过程。在结构上,这个彰显着具体的择徒过程与拜师仪式的文化样态。在以师徒关系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社会群体中,同样遵循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宪法制度,即血缘关系为基础,在群体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及不同地位的群体成员不同的权力与义务,“宗法制度的本质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家族制度的政治化,使得武术的传承不只是简单技能的继承,更是一种制度和理念继承。”[9]因尊崇共同的祖先,使得同门中人对彼此有着认同感和归属感;因具有相同的传承关系,使同辈师兄弟建立了亲情般的友谊。

2.2 师徒关系的确立

“仪式是群体社会行为的方式,也是集体思想的产物,即仪式是社会生活中的实践过程。”[10]明确将仪式限定在人类学的“社会行为”这一基本表述上,源于法国人类学家范根纳普的“通过仪式”的理论,他将所有的仪式概括为“过渡仪式”。这时的“过渡仪式”并不是一个意义模式,而是一种社会互动的形式。正如英国象征仪式研究大师维克多·特纳将仪式界定为“人们不运用技术程序,而求助于神秘物质或神秘力量的信仰场合时的规定性正式行为。”[11]他将仪式看作社会过程中的特别阶段,这里仪式的象征符号是社会行动因素,因此,仪式行为可以理解为一种社会性行为。[12]拜师仪式是师徒关系正式成立的典型代表,但在此之前师徒之间还要经过长时间的认同,甚至这种考察在拜师仪式后依然延续,只有双方在心理上认同彼此时,师徒关系才算正式成立。习武人除了要遵循“‘师徒如父子的尊卑秩序之外,还要在‘同门如兄弟的‘友‘悌观念下行为处事”。[13]同门的新角色处处体现出“长兄如师”的门内秩序,隐含着师兄不仅要照顾师弟师妹,而且还肩负着协助师父进行教化、教授武艺等责任。另外同门之间虽然性格不同、技术迥异,但却始终以“和而不同”的处世之道和睦相处,并尽其所能的为本门派的繁荣与发展共同努力。

师父对徒弟的考量由技术、品德、悟性等几方面构成。首先,技术方面,师父对徒弟技术上的要求更多注重徒弟的潜能,看其是否具有学习的基本身体素质和心理要求。其次,品德方面,与社会通行的道德标准无差,如尊师重道。除了技术、品德要求外,传统武术的择徒也包括对拜师者个人的悟性要求。

参考文献:

[1]佟金玲.司法仪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2]麦尚文.仪式传播视野中的媒介庆典[J].艺术传播与传播艺术,2010(4):70-75.

[3]刘文海.文化认同视域下武术文化传承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4:203-204.

[4]陈振勇,姚孔运.回族武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兰州回族武术为个案[J].体育科学,2012(32)9:52.

[5]王智慧.传统惯性与时代整合:武术传承人的生存态势与文化传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5):71-76.

[6]毛海涛,黄利华,蔡清顺.浅析中华传统武术的礼仪教育[J].吉林广播电视学报,2006(4):107-109.

[7]朱 琳,王 林.武术传承拜师仪式的文化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20.

[8]陈振勇.人类学视野中的地域武术文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52-53.

[9]江胜信,孙家正.不竭文化思考者[J].新文华摘,2006(20):97-98

[10]邢登江,周庆杰.武术拜师仪式变迁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8):116-117.

[11]张文显.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唐韶均,戴国斌.生存·生活·生命:论武术教化三境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5:75-76.

[13]袁志良.中国传统武术发展中的师徒传承模式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4):11-12.

A Study on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Wushu s Worshiping Ceremon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Identity

Lu Yue(Graduate Department of Chengdu Sports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China)

Abstract:Culture is a collection of material wealth and spiritual wealth created by mankind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 culture is the vision of inheritance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course between its first medium and its inheritance. This study takes cultural science as the perspective, from the cultural material culture, the system culture, the spiritual culture three dimension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level, the research points out that the teacher etiquette system includes the identity cognition, the mentoring relationship establishment,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progressive transmission level. From th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level space to consider, to achieve th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implicit level breakthrough, the study believes that th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al heritage should start heritage activities in the content construction of heritage culture, should around the main body to establish the inheritance mechanism, intakes the new content and gets rid of the too old one in the system of regulations construction, should around the inheritance forms to generate inheritance ideas, and reach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ultural revolution.

Keywords: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inheritance master and protégé apprentice ceremony cultural identity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
在文化认同中让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文化认同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