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证研究

2017-07-20 13:32单好民
计算机时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高职

单好民

摘 要: 翻转课堂是当前国内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的深度融合,教学活动的组成要素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为适应教学要素的新特点,并解决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实证应用。实践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为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高职; 教学要素; 计算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7-81-04

An empirical study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teaching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han Haomin

(Zhejiang Technical College of Posts and Telecom, Shaoxing, Zhejiang 312016, China)

Abstract: Flipped classroom is one of the hotspots in current domestic education research. Wit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ndustry, there are many new features in the teaching activity composition element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features of the teaching elements and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the teaching model of flipped classroom is introduced, and applied in the computer basic course teaching for experi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teaching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similar courses.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elements; computer fundamentals

0 引言

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1]。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教学根本性变革的主要推动力。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翻转课堂”源于萨尔曼·可汗一个偶然的教学方式,后经可汗等人的试验推广发展为今天意义的翻转课堂[2]。2011年翻转课堂进入中国后,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本土化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提高课堂效果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1 教学要素概述

教学活动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方式等多种要素。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学活动的组成要素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1.1 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水平有差异,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程度不同,导致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差异更大。因此,“一刀切”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日益凸显。

1.2 教学环境网络化

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教学活动的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地改变,特别是云计算、云课堂、大数据的应用,使教学环境的网络化趋势愈发明显。在教学活动中,學习者借助网络教学资源获取知识,并借助计算机网络或者移动网络就自己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向教师请教,接受教师的启发和个性化指导。

1.3 教师角色明显改变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成为了指挥者、管理者、促进者和信息提供者等各种不同的角色,引导着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演员,尽情施展自身的才华。教师借助计算机网络搭建实验环境,给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任务和素材,并协助他们解决问题。因此,对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全局的把控能力要求更高,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要求更强。

2 翻转课堂

2.1 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又被称为“颠倒课堂”[3],是指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等手段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课堂讲述知识点,课后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颠倒过来,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教学流程,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提前至课前完成,课堂上师生交流解决学生问题。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翻转和颠倒。它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突破传统课堂局限、重构教学结构、体现教学新理念的优势。翻转课堂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

2.2 翻转课堂的优势[4]

⑴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包括微视频、电子文档等)自主完成知识的吸收,在此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不断加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⑵ 有助于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化的课程教学平台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更加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⑶ 有助于构建和谐课堂。课堂上主要是师生交流互动,教师协助学生解决课前学生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教师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推进师生互动,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 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

3.1 课程现状

计算机基础是高职所有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重在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信息素养。但是,目前的课程教学面临很大的困境。

⑴ 学生基础不平衡,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5]。

⑵ 教学资源比较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课下学习时间投入不足。

⑶ 许多教师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为目标展开教学,导致学生知识受限,能力培养严重不足。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提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3.2 实践应用

在总结他人研究基础之上,笔者构建了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模式,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实施。

3.2.1 课前

⑴ 教师制作学习资源

在课前的环节中,对教师而言,主要是制作形式多样满足学生学习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微视频、小测验案例和学习任务书。

微视频是学生主要借助的学习资源。因此,微视频的制作要力求简洁清晰、重点突出,能够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微视频的长度一般不超过15分钟,以知识点的讲解为呈现方式。

小测验案例主要是检测学生对微视频中所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要求能够在线及时评测,给出学生明确的结果。

学习任务书是明确学生课前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以及课堂上对知识点检测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到有的放矢。学习任务书设计的优劣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影响也比较大,因此,任务书设计应该简洁明了,清楚地告诉学生课前的学习应该掌握什么。这些学习资源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提供给学生。

比如,在word部分“邮件合并”小节教学中,课前我们提供的学习资源有微视频、教学课件、测验小案例和学习任务书,这些教学资源借助课程教学平台发布,并推送至学生移动客户端。我们采用的课程学习平台是玩课网,当然像Moodle教学平台也是不错的选择。微视频主要是讲解邮件合并功能的概念、使用对象、邮件合并的方法和测验小案例的操作方法。测验小案例是两个相对简单的使用邮件合并功能完成的案例,加深学生对邮件合并功能的使用。学习任务书是明确学生的学生要点和学习方法,如表1所示。

⑵ 学生吸收新知识

在课前的环节中,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借助教师发布的学习资源完成新知识的吸收。学生观看微视频和教学课件,了解基本的概念和操作方法。同时,参考测验案例视频完成测验小案例。课程教学平台玩课网可以完整地记录学生观看视频的时间、次数,通过这种方式督促学生的课前学习。

3.2.2 课堂

课堂教学是知识的内化阶段,主要是检验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课前所学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知识和技能。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比如小组讨论、演示汇报、随堂检测、指导讲解等。这个环节对教师而言也是最难掌控的,因为会有各种突发状况,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各种预案以应对各种情况,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推进。

⑴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的组织形式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并能活跃课堂氛围。比如,在《演示文稿》制作一节中,我们课前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制作一款手机新款发布会的演示文稿。课堂分小组进行讨论,演示文稿制作的思路、插入的多媒体素材、使用的动画效果、表现的形式等,在小组的讨论中,理解演示文稿的制作思路和功能的使用。

⑵ 演示汇报

小组讨论的成果要进行交流, 成果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汇报会、 辩论会、展览会、小型比赛等[6]。比如,在“演示文稿”制作一节中,小组讨论并分工制作完成后,由团队小组成员在课堂上演示汇报个人制作的思路,用到的技巧和功能,最后由教师和同学评委一起为学生打分,学生掌握了演示文稿制作方法的同時也锻炼了交流和沟通能力。

⑶ 随堂测验

随堂测验可以清楚地检测学生对课前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比如,在“计算机硬件认识”一节中,我们在课程教学平台的测验系统中设计了测验试题,主要是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性能指标等知识。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测试题目,及时在线评分,测试结果基本体现了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知识掌握的情况。

3.2.3 课后

课后教学效果的反馈及教学过程的反思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将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另一方面,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的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通了课程QQ群、微信聊天群以及课程教学平台上的聊天室,通过多种途径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有效地延伸了课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可通过多种途径发布新的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

4 实践的反思

4.1 课堂组织形式要多样化

课堂主要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大部分学生对知识已经有初步的了解,为避免学生出现懈怠情形,教师要采用更加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

4.2 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养

课前学习的效果有时难以明确衡量,導致课堂常常出现难以预料的状况。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较强的课堂把控能力。教师要做好多种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状况。因此,要加强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应对突发状况的处理技巧。

4.3 翻转课堂有其适用的局限性

翻转课堂并不是对所有知识点都有明显效果,特别是对较强逻辑思维的知识。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处理,可以采用“半翻转”的形式,教师当面讲授部分难度较大的知识,学生自学其他内容。

4.4 课前准备要充分

课前准备过程的充分程度是翻转课堂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对教师而言,学习材料的制作要细致美观、简单明了,形式丰富多样,尽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任务的布置要明确,让学生的课前学习做到有的放矢。还要注意教学资源需与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相匹配[7]。对学生而言,要认真学习课前学习材料,真正领会掌握新知识。

5 实践的效果

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实施近两年,课程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首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课堂的参与程度比之前大大改观。其次,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操作技能都有明显进步,参加计算机技能竞赛的成绩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大幅度提升,通过率高出浙江省平均成绩近二十个百分点。因为对翻转课堂的探索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Z],2011.6.

[2] 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

研究,2013.8:78-83

[3] 简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误区及对策研究[J].教育探

索,2016.2:134-136

[4] 金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

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4.23:55-58

[5] 兰春霞.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证

研究[J].职教论坛,2015.23:73-77

[6] 刘桂花,陈智敏.翻转课堂在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中的应

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74-176

[7] 吴琦,王正华.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教

育与职业,2016.6:116-118

猜你喜欢
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思索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QQ群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